金暉迪:為什麽不吃肉糜呢?
有壹年鬧饑荒,老百姓沒飯吃,只好挖草根吃樹皮,餓死了好多人。這個消息很快被報告給了皇宮,晉惠帝坐在高高的寶座上聽了大臣的報告後大為不解。
“善良”的金暉迪真的想為他的人民做點什麽。苦思冥想後,他終於悟出壹個“解”:“百姓無粟充饑,何不吃肉糜?”人餓了沒飯吃,為什麽不吃肉粥?
古代的饑荒主要是自然災害造成的,如幹旱、嚴冬、蝗災等,靠難以耕種的糧食生存是可能的。所以饑荒地區的人很慘。他們什麽都吃,雜草、樹皮、觀音土,甚至令人吃驚。
事實上,這些災難大多發生在中原地區。中原地區降雨相對較少,經常幹旱。但是,在江南地區就不壹樣了。這裏降水很多,很多地方成了“魚米之鄉”。
中原地區河流很少。此外,降雨量太少,河流幹涸。人們去哪裏找魚蝦吃?所以這個問題類似於金暉迪的“為什麽不吃肉”?
史書記載的水患多指饑荒稀少的江南地區,這是大禹治水的由來。幹旱主要在中原地區。
然後就是古河道魚蝦泛濫,但是捕魚技術相對落後。不像現在的各種捕魚工具,還有專門的漁船和近海魚類,需要頒布禁令,禁止江河休養生息和魚釣。所以古代的捕魚技術與現代捕魚的先進技術相差如此之大,堪稱天壤之別。
古代釣魚還處於撒網、多釣、用魚竿釣魚的狀態。古代的漁民相當於現在的釣魚愛好者。除了文人釣魚陶冶情操之外,單純靠釣魚謀生是非常困難的。
關於古代的饑荒,河裏魚蝦那麽多,為什麽人們不捕魚吃蝦?僅此而已。請在下面留下妳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