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補氣血吃什麽補品好?
四君子湯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組成。這個方子有補氣的作用,因為後世很多補氣的方子都是蓋樓的這個方子。所以這個四君子湯被稱為補氣的“祖傳藥方”,可見其地位。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寒,納少而生,則飲食減少;濕濁內生,脾胃不利,大便稀;脾主肌肉,脾胃氣虛,四肢肌肉不受影響,所以四肢無力;氣血生化不足以傲面,所以面色蒼白;脾土為肺金之母,脾胃虛寒,肺氣先竭,故氣短聲低;舌淡苔白,有齒痕,脈弱,都是氣虛的表現。
分娩或剖腹產時會有大量失血,但同時也需要鐵來補血,可以很好的增加鐵質食物。雞蛋裏的蛋黃對補鐵有非常好的效果。妳可以煎雞蛋、蒸雞蛋或煮雞蛋。雖然效果不錯,但是會增加產婦的腸胃負擔。
產後營養補充,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太補。有些孕婦在產後補充壹些催乳湯,以為既能補充體力,又能在催乳上壹舉兩得。其實這樣對孕婦的傷害會很大。剛出生的孩子不會吃這麽多。如果過分擔心催乳劑,就會導致奶水過多。可以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加壹些湯,三天後再加壹些滋補的湯。
進補有什麽註意事項?
補不代表壹定要補。養生最忌諱的就是不生病就做。這樣的話,不僅會增加開支,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許多人長期服用魚肝油,如果過量,很可能導致中毒,而有些人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導致肥胖和膽固醇。
中醫的進補原則是補虛,非虛患者不宜用補藥。虛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根據癥狀服藥可以補益氣血,否則會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更不用說補益身體。保健可以分為兩類:感冒和熱。微寒者怕冷喜熱,手腳不溫,口淡流涎,大便溏薄,小便長,舌淡,脈沈。發熱者,手腳發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燥,小便短赤,舌紅,脈數。要搞清楚自己是寒是熱,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進補。
很多人覺得吃點補藥方便有效。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可接受的!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藥補雖然方便,但還是有很多缺陷。有些滋補品有副作用,長期實際使用對身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