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的公開課,我選了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千古名篇。朗讀震撼全場,至今記憶猶新。
平時也喜歡模仿壹些文言文名篇,比如中考前給學生寫範文;告訴學生假期不要玩QQ,寫“QQ”模仿“狼”;鼓勵學生在期中考試前模仿木蘭詩。因為喜歡文言文,想進壹步學習古代經典,但是古代漢語知識不是很好。
據說以前的語文書叫《古漢語觀》,這裏收錄了歷代名人的名著,對學習古漢語有很大的幫助。於是我在網上搜集了《古文》的視頻,搜了很多,什麽都聽不到。
後來找了壹段先生的視頻,聽著嚴先生富有磁性的聲音,耐心細致地講解小品,聽得津津有味。真的像小時候窮的時候找壹本好書壹樣癡迷。
嚴老師講課幹凈利落,沒有廢話和空話,有自己的風格和實效。他的課就像芙蓉,不同凡響。
他並不像我們聽壹些老師說的那樣死板,沒有靈魂。感覺他有古人的知識分子氣質。站在那裏,他氣質十足。
我覺得他是壹個懂得生活的樂觀開朗的人,不會被世俗的事情糾纏。在紅塵中打滾,當妳迷失自我,想要安定下來,品嘗經典的甜蜜時,有壹個人,帶著壹顆火熱的心,滿懷情懷,向妳走來,在迷宮中指點妳。他的名字叫閻小萍。
2.蔡禮旭老師是如何區分單詞的?蔡老師從小就有壹個好習慣。無論發生什麽事,只要家裏有長輩來訪,都要向長輩拜年。這是個好習慣。妳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禮貌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以後要好好把握這個原則,不要把分數放在第壹位。孔子說,不學則立。
改變社會從自己主動開始,要問候,說妳好,關心他人。
觀念是壹個人的關鍵因素,人的身份、血統、種族都不是劃分人的依據。例如,如果我們稱自己為中國人和中國人,我們應該問我們的想法是否是中國人的想法。
這個時代的父母,很多人辛苦了大半輩子賺錢,結果養了孩子,睡不著安穩覺。因為現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物質文明的信徒和奴隸,他們往往從物質的角度進行教育。
核戰爭不是世界末日,而是當所有人的想法都不再是人類的想法時,那才是世界末日。
老師,上面做什麽,下面做什麽。教育家,養子行善。
仁,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國傳統道德的失落,與我們是否以誠待人息息相關。因為我們以不真誠的態度對待別人,所以往往不會真正為別人著想。
文言文會被廢除是因為學者說壹套做壹套,給大眾的印象不好。在某些因緣下,結果被廢。五四運動只是整個事件的最後壹個因素。
欲望是深淵。
中國人的職業規劃是:年輕人有福氣,中年人有福氣,老年人有福氣。古人雲:少年得誌,是莫大的不幸。幸福取決於不幸。
海南海瑞寺有壹副對聯:居廟堂高則憂民,居江湖遠則憂君。
3.老師怎樣才能說好文言文?老師逐句講解後,學生“自說自話”就吃不消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自說”文言文的四個階段
(1)說單詞和短語
這是學生自己說文言文的初級階段,而且是在學生文言文知識薄弱的情況下進行的。此時的文言文學習,以老師的“逐句講解”為主,學生的“自說自話”為輔。在此期間,教師應指導學生記憶文學文化常識、常用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教學生認識常用詞,如使役動詞和意向動詞,以及句法,如判斷句和被動句,使學生掌握文言文語法的基本知識。
同時,要盡量給學生提供“為自己說話”的機會。遇到學生能力範圍內的詞語和表達,要盡量“提問”,讓學生開口。這時候學生自己說話,表現在回答老師關於常識和語言點的問題。
比如《燭之武退秦師》(人教版要求1)第壹句就是“晉侯秦伯圍鄭,因其無禮於晉,亦無禮於楚”。可以“逐句講解”的知識點有:①鄭:鄭國度;②拿:介詞,因為;③語近:介詞“語”和名詞“近”後置,也叫“狀語後置”,翻譯在謂語“無禮”之前。y:對。④余楚:?
以上①是實詞解釋,②是虛詞解釋,③是句型解釋,④可以挑出來問學生,讓他們“自己說”。因為這裏的“於出”和“於進”都是介詞短語,介詞“於”可以翻譯成“對”。向學生提問,讓他們談談“余楚”,既是對學生聽力效果的檢驗,也是對學生談談自己的初級訓練。
(2)演講環節
學生的文言文知識積累到壹定程度後,可以通過看工具書、參考書來講解指定的段落。講解短文時,應遵循以下步驟:①朗讀,即將短文讀壹遍,以糾正發音,使學生重新熟悉短文;(2)問,“自說自話”的同學在準備自說自話時,有些問題可能查不出來,可以先問清楚老師或同學;③對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發言和講解;(4)翻譯,即把段落翻譯壹遍,盡量直譯;回答,回答同學或者老師的問題。
這是比較正式的“自說自話”。達到這種程度的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相對較高。
(3)強調欣賞
壹般學生經過壹些訓練,對於“自說自話”的簡單文言文的文言文知識應該沒有問題。也就是說,壹般學生可以獨立閱讀簡單易記的文言文,不存在寫作障礙。這時候就要適當引導學生“談”文言文的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