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蟹塘套種珍稀魚類的生態養殖模式有哪些要點?

蟹塘套種珍稀魚類的生態養殖模式有哪些要點?

近年來,蟹塘套種珍稀魚類的生態養殖模式在河蟹主要養殖區得到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1)培養條件

(1)池塘條件:壹個正常的自然養殖池塘或在低產農田周圍挖溝改造的提水池塘,要求環境幽靜,日照充足,排灌方便,水陸交通便利。水源豐富,水質新鮮無汙染,符合NY 5051-2001標準。

(2)設施:逃生墻采用水泥板和鋁板,用竹樁支撐,用細鐵絲縫合,上部土0.5-0.7m,下部0.2-0.3m,四角呈弧形。池塘的兩端分別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口位於最高水位的界面上,用水泥涵管伸入池內;出水口與進水口相對設置。進水口和出水口用鐵絲網封住,防止逃逸,進水口需要配壹個用篩網絲做的管袋,防止有害生物隨水進入。大池塘有1 ~ 2噸水泥船,用於投餌、施肥和管理。同時配有水泵、增氧機、值班室等設施。

(3)設置臨時養殖區:在池塘中間設置總池塘面積為1/10 ~ 1/5的臨時養殖區,用於種草前暫養蟹種,待水生植物長勢茂盛後在5月左右撤離。

(2)放養模式

(1)清淤消毒:放養魚苗前排幹池水,清除多余淤泥,暴露或冷凍15 ~ 20天,過濾註入30 ~ 50 cm淡水,每畝用100 ~ 150kg生石灰溶解後全池噴灑消毒。

②施肥和水培:用腐熟的有機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30 ~ 40cm深處,蓋上底泥,在池中緩慢釋放。也可以使用無汙染的清潔肥料,如復合肥、長效肥等。施肥量根據池水和汙泥情況靈活控制,壹般每畝施有機肥100 ~ 200 kg。

(3)種草拋螺:2月左右種植伊樂藻和播種苦豆子,在土中種植帶草莖的伊樂藻,將細土和苦豆子與草籽混合後撒在池底。壹般種植伊樂藻,寬度1 ~ 3米,留2米左右空白帶,播種苦豆子,寬度1 ~ 3米,1 ~ 2個月即可發芽。清明前,在養殖區投放新鮮田螺,每畝300-500斤。

④魚苗放養:見表5-2。

表5-2蟹-魚套種模式魚苗放養表

表5-2蟹魚套種模式魚苗放養表(續)-1

(3)日常管理

①餌料投餵:餌料品種有蚌肉、螺肉、小魚小蝦、小麥、谷物、糕點、南瓜、紅薯、水生或陸生鮮草等。,也可以使用全價配合飼料。根據天氣、水質、天然餌料數量、各種養殖品種,估計可以靈活掌握某壹階段和生長季節的池塘蓄水量。中華絨螯蟹采用“兩頭細中間粗”的方式,葷素結合,合理搭配,定點投餵,每天下午投餵1次,第二天檢查,余缺減少,短缺增加。壹般按照池塘蟹體重的7%左右安排每天的飼料投餵量。混養品種主要利用蟹、魚的飼料和殘餌,壹般不專門投餵。

②水質管理:壹是水質要求。透明度30 ~ 50厘米,水色脆黃綠色。溶解氧大於5毫克/升,pH值為7 ~ 8,中性偏堿性,氨氮小於0.2毫克/升,亞硝酸鹽小於0.02毫克/升..第二是水位。堅持“前淺中深後勤”的原則,即前期保持淺水位以提高水溫,促進蛻皮;中期,特別是炎熱的夏秋季節,要保持深層水位,時刻保持水質新鮮,溶解氧充足。三是為水加水。當水被自然侵蝕,水位太淺時,要及時加水;當水質過強時,應及時更換淡水,尤其是夏秋季。第四是化學和生物調節。定期對整個池塘噴灑生石灰水,使用光合細菌、EM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制劑。

③防病:放流的蟹種用高錳酸鉀或食鹽消毒,魚種用漂白粉或敵百蟲消毒10 ~ 30分鐘。生長季每20天施生石灰1次,每畝5 ~ 10公斤,既能消毒防病,又能改善水質,調節酸堿度,增加鈣質,促進蟹、蝦蛻皮生長。生長季每月加藥餌1次(飼料50 kg,大蒜素25 g,每日兩次,共3天)。此外,化肥、水生植物、工具也經常用漂白粉消毒。

④捕撈暫養:6月5438+10月後捕撈成蟹,捕撈的河蟹暫養在蟹箱中出售。青蝦輪換上市,達到4厘米以上的成蝦定期捕撈出售,防止性成熟繁殖後死亡。鱖魚、黃顙魚和翹嘴紅鲌在年底時在幹池塘中收獲。

(4)養殖要點及註意事項

①註意種草拋螺:池塘養殖水生植物不僅可以增加隱蔽場所,還可以作為植物餌料。水生植物種類包括苦豆子、黑藻、伊樂藻和空心蓮子草。水生植物覆蓋面積為池塘面積的60% ~ 70%,多余的水生植物要清除,尤其是伊樂藻生長旺盛,容易堵塞水面,尤其是後期要定期清理渠道。蝸牛是螃蟹的優質天然基礎餌料。當它們在水中生下螃蟹時,不僅可以凈化水質,還可以成為螃蟹自由覓食的新鮮餌料。在投餵期,要根據蟹的食量適當補充。

(2)合理投餵魚餌:鱖魚、黃顙魚、翹嘴紅鲌都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但食物結構不同。鱖魚壹生以鮮魚鮮蝦為餌,主要吃底層小魚,如鯽魚、泥鰍、羅漢魚等。黃顙魚不僅吃蟹池中的新鮮魚蝦,還吃人工投餵的螺螄或魚漿和植物飼料混合物;在蟹池中,翹嘴紅鲌主要以小型中上層魚類為食,如鰱魚、夏鯉等,同時也以人工投餵的死魚或冷凍魚塊為食。所以在蟹塘混養中,為了提高珍稀魚類的產量和規格,可以適當投餵餌料。

③慎用藥物:鱖魚和黃顙魚對藥物敏感,使用漁用藥物時要有選擇性,準確計算劑量,特別是在高溫季節,更要慎用,壹般用低劑量或不用藥物。養殖全過程使用的藥物必須符合NY 5071標準。鱖魚容易出現缺氧浮頭,嚴重浮頭會導致全軍覆沒,所以水質不能太肥。定期補充淡水,保持池水新鮮和高溶氧,是混養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