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壹直有兩個判斷:
第壹,知識付費時代來臨;
第二,問題會比答案更重要。
最近有壹個非常流行的互聯網產品叫奮達。在這個平臺上,聽知識要花壹元錢,但有趣的是,共同產生這些知識的人,也就是提問者和回答者,可以平分這筆錢。這種互動方式很好玩。從明天開始,妳可以在這裏向我或我邀請的朋友提問。每天選擇壹個優秀的問題來回答,讓“奮達”平臺為妳賺錢。
如果妳是羅輯思維的會員,第壹個月產生的所有收入,包括我的那份,都是妳的。三年半的時間,我和我的用戶壹直在互相塑造。我知道妳們在當代中國是多麽偉大的壹群人,所以這次我們壹起努力,通過奮達向市場證明。
第壹,越好的人提問;
第二,知識會越來越值錢。
凱文·凱利:問題比答案更有力量。
“人類的思維模式總是提出問題尋求答案。答案比問題更重要。被考場折磨的中國人,總是要求正確答案,用正確刷存在感。
1
當“不可能”變成“可能”
在過去,人類是不可能不勞而獲的。今天,基於互聯網的經濟成果,如維基百科,完全是誌願者無償創造的。
在以前,我們幾乎不可能免費得到大咖的回答。現在,這種以前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
但是為什麽是現在?是什麽打破了“可能”和“不可能”的古老界限?
在我看來,今天發生的所有“不可能”的事情都反映了壹種新的更高級的結構。維基百科、Linux、臉書、優步、互聯網,甚至人工智能等群體結構都可以完成人類在工業時代無法完成的事情。它們是大規模合作和大量實時社會互動的結果。
事實上,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已經發明了新的社會結構形式。比如,有了文字記錄和法律,在人類近親——靈長類動物中無法實現的正義變得“可能”;灌溉和農業系統的合作,產生了更多“不可能”的東西——預測,提前準備,對未來的敏感。
正是這些社交工具,讓我們成為人類,讓我們的行為在動物的視角下變得“不可能”。
2
科學的發展和無知
科學包含了壹個悖論:每壹個答案都會滋生至少兩個新問題。
所以妳用的工具越多,妳的答案就會越多,相應的問題也會越多。望遠鏡、輻射鏡、粒子加速器,拓展了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探索宇宙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研究人類的腦科學,讓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無知。
我們曾經認為,如果知識呈指數增長,我們應該很快就能消除困惑。然而,現實情況是,問題的數量也將以更快的速度成倍增長。兩條指數曲線之間不斷擴大的差距本身就是指數性的。這種差距就是我們的無知,這種無知正在成倍增長。
換句話說,作為壹種手段,科學主要增加了我們的無知而不是知識。
可以預計,人工智能、基因操縱、量子計算等未來技術將陸續發布新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從未想過要問的問題。
然而,我們還沒有問最重要的問題。
三
答案變得廉價,問題變得有價值。
我們正在走向壹種未來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問上百個問題。
每年,人們在互聯網上提出多達2萬億個問題,搜索引擎給出相應數量的答案。大部分回答質量都很高,很多回答都很驚艷。
每壹個答案的“制作成本”都將是微不足道的。得到答案將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世界上每個人的必需品。
答案會變得廉價,問題會變得更有價值。
巴勃羅·畢加索在1964年明智地預言了這個結果。他說,“電腦沒用。他們只能給妳答案。”
所以,壹個充滿超智能答案的世界,鼓勵人們去追求好問題。
四
什麽是好問題?
壹個好問題值得654.38+0萬個好答案。
好問題就像愛因斯坦小時候問自己:“如果妳帶著光旅行,妳會看到什麽?”這個問題打開了相對論,質能方程E = MC 2和原子時代。
壹個好問題不能馬上回答。
壹個好問題挑戰現有答案。
壹個好問題與得到正確答案無關。
壹個好問題上來,妳壹聽到就想回答,但是還沒問就不知道妳關心了。
壹個好問題創造了壹個新的思維領域。
好問題重構自己的答案。
壹個好問題是科學、技術、藝術、政治和商業領域創新的種子。
好的問題是探索、想象、猜測,會帶來差異和不同。
壹個好問題在已知和未知的邊緣,既不愚蠢也不明顯。
壹個好問題是無法預測的。
好問題是機器最後會學習的東西。
壹個好問題代表壹個受過教育的頭腦。
壹個好問題可以產生許多其他好問題。
我們總是需要事實、秩序和答案。它們並沒有離開,而是像微生物和混凝土材料壹樣,成為了文明的壹大基石。
但是,生活和技術最活躍、最有價值、最有生產力的壹面,會在最前沿,在不確定性、混亂性、流動性和各種問題的邊緣。
能生成答案的技術會繼續被重視,這樣答案會變得即時、可靠、無處不在、幾乎免費。但是能夠幫助我們產生問題的技術將會獲得更多的青睞。
提問比回答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