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養生與四味食品

養生與四味食品

日常飲食需要五谷雜糧、水果、動物肉類、蔬菜等營養,同時要“氣”和“味”合在壹起後再吃。這樣才能補充人體精氣,達到維持生命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妳註意過食物的屬性嗎?

在日常飲食中,不僅要註意食物的品種齊全、比例適當,還要註意食物的冷熱“四味”和酸、苦、甜、鹹“五味”的平衡。中醫把食物的味道分為寒、溫、和三類(即四氣)。日常吃的300多種食物中,最多的是性平,其次是溫性和寒性。中醫稱溫陽和寒陰。只有在飲食中善用食物的寒、涼、平、溫屬性,才能平衡陰陽,少生疾病。

另外,食物是有味道的。中醫把食物的味道分為五味:酸、苦、甜、辛、鹹。甜的往往是淡的,鹹的往往是澀的,所以又叫酸、苦、甜、淡、辛、鹹、澀。在日常生活的300多種常見食物中,甜味最多,其次是鹹味和酸味,辣味次之,苦味最少。

食物的性味和毒品不壹樣,那麽強烈,那麽單壹,食物的性味會比較適中,壹種食物可能有很多味。苦藥往往沒有滋補作用。比如黃芩、黃連只有清熱瀉火的作用,而苦味食物,比如苦瓜,除了清熱瀉火之外,還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鹹味藥物,如芒硝、浮石等,只有瀉下、軟堅、化痰的作用,但鹹味食物,如各種海魚、蝦蟹等,也有補腎養血的作用。

雖然食物和藥物都有偏差,對體質和疾病都有影響,但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所以食物的口感雖然綿軟,但可能與人的關系更密切。如果不註意食物的性與味的結合,即“氣”與“味”,飲食偏食,久而久之就會破壞人體陰陽平衡,導致五臟功能失調,影響身體健康,引發多種疾病。

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

在中醫看來,除了外傷和惡性傳染病,所有的疾病都是身體內部失衡的壹些外在表現。所以,要想有針對性的調理,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體質特點和臟腑的虛實,這就要求妳在辨證施食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疾病和體質做出相應的調理,做到補虛,實則泄虛,以滋補為主。

虛寒體質應多吃溫補食物,少吃寒涼食物,如面黃肌瘦、面色蒼白無力、早衰早衰、眼袋等。,能溫補氣血、健脾補腎,如桂圓肉、大棗、阿膠、紅糖、黑芝麻、核桃仁等。,並且少吃生冷涼的食物。

實熱體質要註意清熱瀉火,促進排便,少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多吃苦、寒、清熱的食物。對於痤瘡、唇炎等疾病,患者應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姜、蒜、羊肉、油炸食品等。,並吃壹些苦瓜、冬瓜、蓮藕、綠豆湯、薏米粥等食物。

陰虛體質,如黃褐斑、脫發、白發、皺紋、牙齒松動、眼睛模糊、肺陰不足引起的皮膚和口唇幹燥等,需要多吃甘甜、滋補的食物,如牛奶、桑葚、菱角、荔枝、銀耳、木耳、櫻桃等,少吃辛辣、幹燥的食物,如生姜、辣椒等。

嚴寒、氣血虛弱的人,壹年四季都要多吃溫性食物,如牛羊肉、雞肉、生姜、蔥、韭菜、香菜、大棗、核桃仁等。這樣身體才能產生足夠的熱量,增加活力,血管通暢。如果妳的身體充滿熱量和能量,多吃溫性食物容易導致上火,所以妳應該選擇壹些寒性食物來平衡它。

隨著天氣和溫度的變化

選擇不同的食物

在飲食的食用季節要註意人與自然的對應,在季節上要“用熱遠,用冷遠,用暖遠,用涼遠”,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季節要少吃冷食,冬天不要吃冰鎮飲料和水果,也不要吃綠豆湯和苦瓜。不斷給身體內臟降溫,會使血液循環越來越慢,內臟功能下降,衰老會提前,血流越慢,沈積越多,血管容易堵塞、梗塞,從而引發各種與心腦血管相關的疾病。炎熱的夏天,要少吃溫熱的食物,以免熱傷陰。

此外,食材的搭配和烹飪方法的選擇也豐富了中醫食療的內容。比如夏天炒苦瓜的時候,加入少量辛辣的辣椒,可以抑制苦瓜的苦寒,這樣即使壹些有內火、長痘的人長期服用,也不會傷胃。用薏米米粥治療脾虛引起的眼袋。還可以在粥裏加點紅棗,平衡薏米的寒性,即使長期服用也不用擔心損傷脾胃。

飲食對皮膚的影響也應該很大,要根據食物的性質和口味來選擇。如壹些長痘、出疹、生瘡、頭上有油風、脫發、頭癬的人,應少吃辛辣有香味的蔥、姜、蒜、韭菜、辣椒、花椒,以及羊肉、狗肉等發散熱的發物。脾虛、痰多、肥胖的人應少吃富含脂肪和油炸的食物,少吃易受潮的甜點和奶制品。脾胃虛寒的肥胖者應少吃生冷食物,消化不良脾虛者應少吃粘稠難消化的食物。總之,食物不僅能給我們提供能量,還能讓人由內而外散發出不壹樣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