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護理妳的飲食(續)
(7)發散性食物容易誘發疾病,特別是誘發皮膚病的,或再加疾病的,稱為發散性食物,如家畜的豬頭、雞頭香菇蔬菜、香菜、香椿、水產品的蝦蟹等。二、飲食護理的基本原則(1)飲食控制良好,按時定時。飲食要適度,不可過饑過飽,可使氣血來源不足,過飽易傷脾胃之氣。飲食要規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要定時定量,遵循“早吃好,中吃好,晚少吃”的原則。不要暴飲暴食,以免傷脾胃。(2)四氣和諧,五味和諧。飲食要多樣化,合理搭配,不偏食。《蘇文-論藏氣之法》說:“五谷為補,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為補,以瘦氣。”也就是說,人體的營養要來源於谷物、肉類、蔬菜、水果等各種食物,所需的營養素要多樣化。只有飲食多樣化,合理搭配,才能獲得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維持氣血陰陽平衡。如果偏食或疏於飲食,體內營養比例就會失衡,影響身體健康,引發疾病。(3)飲食宜清淡,忌食厚味、葷素搭配是飲食的重要原則,也是長壽健康的秘訣之壹。飲食應以素食為主,如谷物、蔬菜、瓜果等。輔以適當的肉、蛋、魚,不可暴食油膩、厚味,因為暴食各種食物會造成體內陰陽失衡。所以飲食上要註意不要太重,尤其是要避免太鹹太甜。(4)衛生清潔。好習慣。飲食不潔會導致胃腸道或加重原有病情。食物要新鮮、幹凈,對腐爛、變質、汙染的食物和病禽、畜要禁食。食物要軟硬適中,冷熱吃時細嚼慢咽為宜。不要吃得太快或不咀嚼就咽下去。吃飯的時候不要做其他事情。吃完飯不要馬上躺下。做壹些輕微的活動比如走路,幫助脾胃運化。晚上睡覺前不要吃東西。(5)辨證食之,宜各因。飲食護理要註意患者體質、年齡、證候的差異,季節、氣候、地域的差異,將人與自然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做到因證、因時、因地、因人施食。三。飲食護理的種類食物有很多種。除了部分幹鮮果蔬可以直接食用外,大部分食物都需要經過加工烹飪後才能食用,從而形成了種類繁多的食物制作方法和豐富多彩的飲食類型。在中醫的臨床實踐中,“湯湯”主要是配合其他類型用於飲食護理。(1)湯湯是將水和食物壹起煮或燉而成。可以根據食物的口味和性能添加適當的調味品。吃飯的時候,可以邊吃菜邊喝湯。湯湯有湯和湯之分,有濃湯和稀湯之分。所用食物主要是滋補的肉、蛋、魚、海鮮、蔬菜、水果等。,以進補為主。(2)粥是用米、麥、豆類等食物單獨或同時煮成的半流質食物。粥是常用的飲食之壹,尤其適合脾胃虛弱的人。(3)主食是由米、面等澱粉類食物制成的各種米、餅、點心等食品。(4)滋補食品加水煮沸,隔夜濃縮汁至壹定稠度,再加入蜂蜜、白糖或冰糖,使之呈半固態,壹般用於滋補。(5)粉:將幹果、谷類等食物曬幹或烘幹,磨成細粉。使用時,將它們與開水混合或用開水沖服。(6)料理是指各種有治療作用的素菜。種類繁多,制作方法各異,有煮、煎、炒、燉、燒、爆、燉、燜、腌制、涼拌等。,根據其口味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7)飲料指酒、奶、茶、果汁等。,根據各種飲料的性質、口味和制備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四、飲食護理的常用方法(1)、發汗是通過發汗解表的方法,主要適用於外感邪氣初犯肌表時可表現出來的壹系列癥狀,如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常見食物:蔥、姜等。(2)瀉下法即下法,是利用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來通便或使腸內積滯得以消除的方法。主要適用於產後及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腸燥便秘的老年人。常用食物:蜂蜜、桑葚、香蕉、植物堅果、蔬菜泥等。(3)溫法,即溫裏法,是壹種用溫性食物補陽,祛裏寒的方法。多用於寒證或陽虛的人。癥狀如四肢乏力、四肢不溫、腹痛、嘔吐腹瀉等。、常用食物:辣椒、酒、花椒、姜、羊肉、狗肉等。(4)清熱,即清熱、瀉火、涼食解毒,多用於實熱證或體陽過盛者,如發熱、口渴、舌痛、小便短赤等。常用的食物有西瓜、梨、蓮藕、黃瓜、苦瓜、綠豆茶。(5)消食法又稱消食法,是用具有消食健胃功能的食物刺激食欲、促進消化的方法,適用於脾胃失調、消化不良之證。吃酸、腹脹、厭食、惡心等癥狀,常用食物有山楂、蘿蔔、大蒜、醋等。(6)、補法。即食補法是壹種用具有滋補功能的食物來補益氣血、滋養陰陽、強身健體的方法,適用於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根據病情的不同,可分為適用於陽虛氣虛的溫補藥、適用於陰虛的清補藥、各種虛證和正常人常用的平補藥三大類。常用的食物有羊肉、龍眼肉、甲魚、雞肉、鴨肉、海參、木耳等。五、飲食宜忌寒熱之病,陰陽有別,食物也有偏。因病適宜,因病有害,宜補,害為病。另外,病後吃的藥也不壹樣。性味。因此,在護理疾病中強調飲食忌口是非常重要的。中醫在飲食護理中非常重視忌口,認為忌口是養生防病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既要知道它的適宜性,又要知道它的禁忌。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用藥、季節、氣候、飲食習慣等因素選擇合理的飲食。只有把握好飲食適宜和禁忌兩個方面,才能做到飲食和治療相協調,達到良好的治療和康復目的。(壹)、飲食的基本原則應忌1、辨證飲食,即食物的味道應適應疾病的需要。食物可分為寒、熱、溫、瀉,病情也可分為虛實、寒熱。顯然,虛證要益,實證要疏,寒證要溫。熱證宜寒涼。2.藥物分化患者服用的藥物,都有自己的味道和療效。為了充分發揮藥效,患者飲食的味道壹般應與所服藥物的味道相壹致,不能與所服藥物的性能相違背,以免降低藥效。例如,如果食物與他們服用的藥物相同,甚至可以增強藥物的療效,加速疾病的恢復。3,因為吃食物的人有不同的優缺點,年齡也不壹樣,所以飲食也要有差異。比如胖的人痰濕充盈,要吃清淡、化痰的東西,忌食肥甘油膩之品,以免幫助痰濕;瘦人陰虛較多,宜多食滋陰生津、養血補血之品,忌辛辣、熱性之品,以免傷陰;老年人脾胃虛弱,飲食要清淡,忌食油膩,板結粘稠之物,以免傷脾胃;婦女在懷孕和哺乳期間應避免辛辣和溫熱的食物,以免幫助陽點火,影響胎兒或乳兒。孩子要特別註意飲食調理。4.食物攝入量的季節變化對人體生理機能有不同的影響。所以飲食禁忌也不同。春季氣候由寒轉暖,陽氣增長,食物宜溫而平淡,夏季陽氣旺盛,天氣炎熱,食物宜甘寒。但應避免生冷不潔的食物。秋季陽久收陰,燥辛食物宜潤燥克制。避免辛辣和溫熱的食物。冬天,陽氣深藏,陽氣極強。最好是暖暖身子,避免受涼受涼。5.特殊禁忌有些疾病和藥物需要特殊的飲食禁忌,在各學科的病證護理和用藥中會特別介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