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籽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籽油,是美容保健的佳品。洗凈後陰幹即可保存。每次需要的時候都可以拿出來搗碎,加入幾滴水或者普通的食用植物油作為制作美容面膜的營養基質。
如果葡萄籽很多,也可以洗凈搗碎提取葡萄籽油,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比較方便。
葡萄簡介
葡萄營養豐富,鮮嫩可口,酸甜可口,是老少皆宜的好水果。葡萄含有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肪。葡萄性平,酸甜,無毒。中醫已將其視為補血佳品。常吃葡萄可緩解神經衰弱、消除疲勞、滋補肝腎、強筋壯骨,對心悸、盜汗、幹咳、痰少、腰酸腿痛、筋骨無力、脾虛、四肢浮腫、小便不利也有療效。
葡萄皮中含有比果肉更多的花青,具有保護微血管、抗炎的作用。建議洗凈後的帶肉和種子打成汁,讓營養完全吸收。
葡萄皮的現狀
吃葡萄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把皮吐出來,因為皮是澀的,會損失很大壹部分來自皮的營養。營養學家研究發現,葡萄皮比葡萄肉和葡萄籽含有更多的白藜蘆醇,白藜蘆醇是壹種多羥基酚類化合物。這種物質不僅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還具有很強的抗癌能力。
葡萄皮功能
白藜蘆醇存在於花生等70多種供人食用的植物中,葡萄皮中的含量最高,達到50-100 μ g/g,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學院的研究人員對這種物質進行了反復測試,發現它具有極高的抗癌作用。他們將這種物質餵給患癌癥的實驗鼠18周,然後與沒有餵這種物質的患皮膚癌實驗鼠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吃了這種物質的實驗鼠癌細胞減少了68%-98%。
壹般來說,癌癥的發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壹是正常細胞的DNA受損;二是細胞分裂加速,進入癌變過程;第三,腫瘤惡化,開始轉移。白藜蘆醇對這三個階段的癌癥都有很高的抑制作用。
此外,巴西裏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葡萄皮,尤其是紫色葡萄皮,含有壹種可以降低血壓的類黃酮。兩組小鼠分別餵以富含鹽分的食物,壹組餵以葡萄皮,另壹組餵以葡萄肉。結果顯示,吃葡萄肉的小鼠血壓從65438±0.20毫米汞柱上升到200毫米汞柱,而吃葡萄皮的組血壓上升,但不超過65438±0.50毫米汞柱。黃酮類化合物還能促進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增加,從而降低血液中有害膽固醇的含量,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臟。有研究表明,葡萄皮顏色越深,黃酮類化合物含量越高。
葡萄皮中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果膠和鐵,可以補充現代人飲食中缺乏的營養。目前,人們已經開始研究利用葡萄皮渣作為添加劑來加工食品,從而利用葡萄皮中含有的豐富物質白藜蘆醇、纖維素、類黃酮等來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等疾病。吃葡萄時,我們通常把皮吐出來。眾所周知,葡萄皮是良藥。科學研究發現,葡萄皮中含有壹種叫白藜蘆醇的化學物質,能阻止正常細胞癌變,預防小鼠皮膚癌,說明這種物質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
此外,巴西的研究人員發現,葡萄皮中還含有壹種可以降低血壓的成分,具有良好的降壓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可見,吃葡萄的科學方法應該是帶皮吃,尤其是老年朋友。經常吃葡萄有益健康長壽。吃的時候把皮洗幹凈。有營養學家建議,吃葡萄前要把果皮徹底洗幹凈,整個嘴巴甚至皮帶壹起吃,這樣營養會達到“100%”。“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再是繞口令,而是科學飲食的座右銘。紫葡萄皮還可以去除皮膚上的草漬。
葡萄皮的營養價值
葡萄皮有抗癌作用。美國伊利諾伊藥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物質存在於花生、葡萄等70多種植物中,尤其是葡萄皮和紅酒中。葡萄皮中含有的花青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抗突變、緩解肝功能障礙、保護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很多植物中有壹種物質叫白藜蘆醇。通過細胞培養和皮膚癌小鼠模擬實驗,他們發現白藜蘆醇具有致癌作用,有望成為新世紀的抗癌物質,而葡萄皮中含有大量這種物質。[2]
葡萄誘人的紫色其實含有壹種營養物質——花青素。花青素是類黃酮的壹種,是構成花瓣和果實顏色的主要色素之壹,主要分布在表皮細胞和皮下組織層。它通常存在於葡萄、紫甘藍、藍莓、茄子皮、櫻桃、紅橙、草莓、桑葚、山楂皮、紫蘇、黑(紅)米和其他植物的組織中。
花青素在給植物披上美麗外衣的同時,還作為壹種強大的抗氧化劑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的傷害。能增強血管彈性,舒張血管,增加全身血液循環,有壹定的降血壓作用;它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抑制炎癥和過敏。
除了花青素,葡萄皮還含有另壹種抗氧化劑:白藜蘆醇。該組合物可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管舒張,防止血栓形成,預防和治療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和高脂血癥。還可防止腫瘤形成,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可用於治療乳腺癌等疾病。
某雜誌發表哈佛研究報告,指出白藜蘆醇可能是研發抗衰老藥物和抗癌藥物的關鍵。壹項大學研究也證實,白藜蘆醇可以對抗艾滋病毒。
意大利科學家給壹條原產於津巴布韋的小魚餵食不同劑量的白藜蘆醇。結果表明,低劑量的白藜蘆醇沒有改變魚的壽命,中劑量的白藜蘆醇使魚的壽命延長了三分之壹,而高劑量的白藜蘆醇使魚的壽命延長了50%以上。而其他研究也發現,白藜蘆醇可以顯著延長低等生物的壽命。白藜蘆醇主要通過保護細胞線粒體中的DNA免受損傷來發揮抗衰老作用,我們有理由期待它在人類身上發揮同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