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夏養生順其自然
中醫養生的重點是順其自然,可以說是基因、地域、季節、體質的自然,所有的自然都會轉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睡眠、運動、情緒。
1,讓基因順其自然,回歸適合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
屠耀生指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民族,壹切養生保健經驗都是建立在農耕文化和生活習慣之上的。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飲食習慣和結構應該是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餡,是以五谷為主的飲食習慣。但由於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現代人的飲食打破了幾千年來固定基因的飲食結構,谷物的攝入越來越少,尤其是粗糧和豆類,肉類的攝入越來越多。與基因的自然飲食結構相反,結果是中國三高、糖尿病、肥胖的人越來越多。
以糖尿病為例,1986的調查顯示,我國患糖尿病的人數約為0.4%。在1996,這個數字上升到了4%,而近幾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8%,在城市甚至達到了10%。中國有近1億人患有糖尿病。近年來,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預防慢性疾病變得越來越重要。屠耀生指出,多吃少運動,多吃肉少吃米飯直接導致了健康狀況的持續惡化,所以讓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習慣回歸到平均吃五谷雜糧的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2、隨它去吧地區的性質,壹方水土養壹方人。
有句話叫入鄉隨俗,也就是說養生的方法要根據地域的變化而變化,常規的養生方式是行不通的。以廣東、湖南為例。廣東屬於濕熱地區,湖南屬於寒濕地區,飲食的選擇要有所不同。在廣東要吃能清熱祛濕的食物,以清淡飲食為主,而在湖南要吃能祛寒溫陽的食物,以增強體內的陽氣,對抗寒濕。如果地域變了,保健手段不變,人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3.遵循季節的本質,遵循自然的規律。
春季養生以養肝熄風、壯陽防風為主,夏季養生以養心安神、保護脾胃為主。從四季來說,要遵循春夏秋冬藏的規律,根據春夏養陽生發的季節特點,從飲食、睡眠、運動、情誌四個方面根據季節進行養生。
2、日常生活衛生
飲食要註意養陽,選擇溫補陽氣、味辛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蒜、芥菜等。,以適應春季毛發生長的特點;此外,南方人應選擇山藥、芡實、赤小豆等祛濕食物,排除體內濕氣。註意補充蛋白質。可以選擇魚和肉,多吃豆類,選擇深色蔬菜補充維生素。註意少吃生食,少喝清涼飲料,多吃甜食,少吃酸味食物,避免受寒傷陽,同時用甜食滋養脾氣,達到祛濕健脾的目的。夏季可適當補充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苦瓜葉等,用苦味食物養心清熱。
晚上睡覺要註意早起,不要熬夜。春夏季保持健康睡眠很重要,所以要註意在11之前睡覺,這個時候睡眠者容易進入深度睡眠狀態,要好好休息,盡量不要熬夜。
體育運動中要註意多鍛煉。應以有氧運動為主,也可以出去踏青、春遊、散步或遊泳。運動後出汗不應立即洗冷水澡,也不應吹空調,而應符合頭發生長的自然規律,不要讓冷空氣澆滅了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