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張悟本靠什麽忽悠?

張悟本靠什麽忽悠?

號稱“國內最權威的營養大師”,短短幾天就被打回原形。張悟本留給公眾和社會的是壹個辛辣的諷刺。

要擺脫張悟本頭上的“神醫”和“大師”光環,其實並不難。衛生部只要查壹下相關名單,就可以剝奪張悟本“首席營養師”的頭銜;北大醫學院只要看它的學生檔案,就能查出他從未踏進北大校門的事實。

從下崗工人到“醫生”,張悟本“角色”的演變並不完全取決於雄辯的演講、幕後推手的精心包裝和媒體的推波助瀾。此外,大眾對養生的盲目推崇和基礎知識的缺乏,都是將張悟本推向“醫生”的重要推手。

從對張悟本的神化到返璞歸真,媒介道德的缺失再次暴露出來。壹些媒體無視社會公德,壹味追求收視率,無視節目嘉賓的篩選,輕易向偽科學敞開大門,在“神化”嘉賓的同時,實際上也“愚弄”了觀眾。從《飯後吃出病來》這本書的流行,到張悟本在電視屏幕上的流行,這些媒體忘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去偽存真的道德。

反思張悟本的忽悠,我們不禁要深入思考滋生“張悟本”的土壤。在此之前,已有“劉醫生”,神醫的後代,林光常,聲稱“紅薯能治百病”,胡,也被稱為“神醫”,這樣的謊言是重復。笑也好,怒也罷,這些假專家、假醫生屢屢得逞的壹個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科普知識,客觀上為這些假專家的滋生提供了可能。顯然,“張悟本現象”暴露了中國人知識素養低下的現狀。

這裏,我們還有壹個問題。壹個沒有在衛生部門註冊的“衛生專家”可以在全國擁有眾多粉絲,但是壹堆經不起推敲的頭銜卻可以風靡全國。這壹切,相關監管部門視而不見,遲遲不介入,客觀上是否助長了偽專家的瘋狂?

大眾被技術含量極低的“張悟本”忽悠,無疑是壹個深刻的教訓。對這種偽科學推波助瀾的組織也是壹個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