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帝內經》中,肥胖者分為三類,即肥胖者、膏者、肉者。其中,胖人壹般四肢勻稱,脂肪多,肉軟,行走靈活,屬於我們前面說的陽虛體質;肉人壹般皮肉緊致,氣血充盈,質地致密,大多屬於平和體質;藥膏指的是大腹便便的胖子,壹般都是痰濕型。
中醫理論認為,正是因為“膏方人”的津液代謝不夠通暢,才容易產生痰濕,溢於皮膚或滯於體內,從而形成肥胖。所以可以說大肚子是痰濕體質最明顯的標誌。
中醫有句話叫“津液不正常”。脾主運化。如果妳喝的水和食物不能轉化為人體可以利用的津液,就會變成“水濕”。“水濕”如果停止聚集太多,就會變成飲,積累太多,就會變成痰。所以這類人往往脾臟有問題。
痰濕體質的人要註意環境,不宜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雨季要註意濕邪的侵襲。飲食調理少吃肥肉和甜味,多喝酒,不要太飽。多吃蔬菜和水果。《本草綱目》記載了壹些能健脾利濕、化痰的食物,如菱角、紫菜、海蜇、枇杷、銀杏、大棗、扁豆、紅小豆、蠶豆等。
痰濕體質的人應多吃性平、溫和的食物,如薏米、菊花、蔥、白蘿蔔、蔥、香菜、姜等。,並且不吃豌豆、南瓜等食物。
調理痰濕體質的食療方法很多。這裏推薦壹款簡單的菊花薏米粥:準備枇杷葉9克,菊花6克,薏米30克,大米50克。將前兩種藥物用3碗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薏苡仁、大米和適量水,煮成粥。
對於痰濕體質的患者來說,日常飲食更要註意。並非所有的飲食都適合痰濕體質的患者。寒性食物不適合吃。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會有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