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十大補氣穴位有哪些?

十大補氣穴位有哪些?

妳知道哪十個穴位可以補氣嗎?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希望妳喜歡!

補氣腧穴第壹講:脾腧穴

脾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中的穴位,位於人體背部,第十壹胸椎棘突下,左右各兩指寬。脾穴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妳看,脾就是脾,說明這個穴位肯定和脾有很大關系。為什麽壹個跟脾關系很大的穴位跑到了膀胱經上?如果我們弄清楚了呢?哎?字的意思,也明白,嘿?通過?輸?,意思是運輸。?脾臟?說明脾的濕熱之氣運化於膀胱經。膀胱經就像汽車的散熱器。人體內的外熱沿著它上行,冷液沿著它下行。感冒發燒的人多喝水多排尿就會好。原因是體內的熱量沿著膀胱經散發。

?脾穴?它專門負責驅散脾臟的濕熱之氣。下面我們會說脾有四怕,怕濕是其中之壹。脾內濕熱之氣不能散,脾的功能就會受損,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壹旦受損,氣血就會虛弱。因此,脾臟穴位是人體最重要的補氣穴位之壹。

脾臟穴位就像鐵路線上的壹個大樞紐。這個樞紐不暢,整個鐵路就癱瘓了,脾內的濕熱之氣就運不出去了。久而久之,整個人都會出問題。那麽,如何保證脾臟穴位的正常功能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定時按摩,定時拔罐,定時艾灸。根據季節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應該不同。拔火罐最好用在早春和深秋;夏末冬初艾灸效果更好。夏冬的兩季艾灸不僅能溫補脾氣,還能祛濕。如果家裏拔罐艾灸不方便,選擇按摩不僅簡單而且有效。

按摩的最佳時間是每晚8點左右,因為全天都在跑?脾氣?已經有點弱了。此時排除廢氣,補充新鮮空氣,可以緩解白天的疲勞,為第二天積蓄力量。

用指尖用力按壓後脾經穴位,每次3 ~ 5秒,然後將手放在脾胃上,先從右向左平推30次,再從左向右平推30次。註意:按摩時手掌要緊貼皮膚,向下的壓力不能太大。

補氣穴第二節:足三裏穴

中醫認為,胃經是人體最有生命力和氣血的經絡,足三裏穴是胃經的主要穴位之壹,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通經絡、祛風除濕、扶正祛邪的作用。刺激足三裏穴可以刺激氣血的生化和運行。

《黃帝內經》說:?邪在脾胃,則肌痛,陽盛陰不足,則饑好。楊琪的缺乏和殷琦的過多會導致寒冷中的腹痛。陰陽兩虛有余,兩虛則寒熱。都是轉移到足三裏。?在人體360多個穴位中,足三裏穴是第壹個具有保健功能的穴位,所以又叫?健康點?然後呢。長壽點?。此穴有健脾胃、扶正固本、祛病延年的功效。經常按壓足三裏穴,可以調節胃液分泌,增強消化系統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

有沒有在民間流傳?經常灸足三裏比吃老母雞好?可見足三裏對於壹個強壯的身體有多麽重要。針刺或按摩足三裏穴可治療消化系統常見病,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對緩解急性胃痛特別有效,對嘔吐、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我教妳幾個簡單易行的按摩方法。每天堅持按摩可以防病健身,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足三裏穴位於外膝下方,四指凹陷就在那裏。

按壓足三裏:用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裏穴,兩側同時操作。首先,保持幾秒鐘,然後快速釋放;然後慢慢按住發力,再快速松開。釋放時,手指不要接觸皮膚,依次操作5分鐘。註意,每按壹次足三裏穴,都要有針刺般的酸痛和灼熱的感覺。

揉足三裏:用拇指或中指揉兩側足三裏穴。雙手按壓兩側穴位並同向旋轉(順時針或逆時針),轉36圈後反方向旋轉。註意不要摩擦太快,保持均勻輕柔的呼吸,雙手手指帶動皮膚,不要摩擦表面的皮膚。

熨足三裏:雙手掌心摩擦,迅速貼在兩側足三裏穴上。停留5 ~ 6秒,雙手上下揉搓,操作5分鐘左右。這個時候小腿應該會感到溫暖。如果覺得熱量不夠,可以延長手術時間。用這種方法鍛煉2 ~ 3周,會增強腸胃功能,不僅能改善睡眠,還能使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許多慢性病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對於體型偏胖,體內寒濕較重的人來說,最適合的方式是采用艾灸足三裏,每次15分鐘,每天1 ~ 2次。如果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也不容易燙傷。壹般捏5 ~ 7根艾條就夠了。

我老婆也是北京壹家大醫院的內科主任醫師,退休前特別忙。有壹天,她風塵仆仆出差剛回來,就生了重病。她急著要會診,抓起桌上的礦泉水喝了幾口。太好了。過了三五分鐘,肚子開始疼。我堅持到會診結束,把任務交給值班醫生,才回家。回到家,我看到她臉色蒼白,腰有點彎。我問她是不是肚子疼,就讓她趕緊坐下,幫她把褲腿卷起來按摩足三裏,先按左邊,再按右邊。用力按壓穴位會讓她覺得特別疼,特別酸。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準確按壓穴位的疼痛是難以忍受的,但是壹旦感覺比癢和痛還要難受,就說明穴位對了。經過15分鐘的按摩,她的肚子有了壹種淡淡的水動力的聲音,類似於她餓的時候發出的咕嚕咕嚕的聲音。此時她的表情已經明顯放松,肚子也不怎麽疼了。

補氣穴第三節:鐘山穴

鐘山穴是任脈的主要穴位之壹。如果妳有胸悶、咳喘、嘔吐、心悸等癥狀,只要按摩鐘山穴,馬上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壹天半夜,我們樓下的鄰居老張哮喘發作了。他的兒子來看我。當我到達他家時,他呼吸急促,臉色蒼白,因為他咳嗽得很厲害。如果我們不迅速采取壹些措施,人就會有危險,所以我迅速找到他胸前的鐘山穴位,有節奏地按壓幾十下,然後按摩肺部穴位、內關穴等幾個穴位。過了幾分鐘,他的哮喘終於平息了,人也慢慢恢復了。其實老張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煙癮很大,所以經常生病。按壓鐘山穴位能有效緩解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咳喘,寬胸順氣,改善不適癥狀。

對於肝病患者來說,經常按摩這個穴位更有奇效。

為什麽鐘山穴位有如此神奇的效果?鐘山穴應該說是壹個很特殊的穴位,位於人體胸部的中線,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屬於奇經八脈中的任意壹條。《黃帝內經》說?中間是誰,是齊海?,?我把它變成官方的,有多開心?即半山腰的山洞是容納所有真氣的大海。所以,按摩這個點,就可以打開了?氣閘?讓全身之氣暢通無阻。當妳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多按摩這個穴位也能讓郁悶的心情變得正常起來。如果妳心情不好,氣息到不了腳,身體傳不到頭,身體不能順暢地運動,當然會感到煩躁和胸悶。這個時候,只要按摩鐘山的穴位,自然就能放松胸部,心情舒暢。

按摩鐘山穴壹般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要微痛。每次按摩10秒,6次就是1次,每天按摩3 ~ 5次。為了增強效果,按摩不要用蠻力。體質好的朋友按摩時,力度可以稍大壹些;身體不好的朋友要輕點動。

女性朋友按摩這個穴位,也有壹定的豐胸效果。如果產後奶水不足,也可以經常按摩這個穴位。

補氣穴第四節: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第二趾縫頭端與足跟前部凹陷處連線的前三分之壹處。是全身最低點,腎經第壹穴。《黃帝內經》說:?腎出於泉,泉滿心。?意思是:腎經之氣如源水,發源於足,噴湧而出,灌溉全身。所以湧泉穴有益精、補腎、養五臟的作用。湧泉穴在人體健康、疾病預防、治療和保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經常按摩此穴位,可激活腎經內氣,固本培元,延年益壽,尤其適用於神經衰弱、乏力、倦怠、婦科病、失眠、嗜睡、高血壓、頭暈、焦慮、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等疾病。

國內流傳已久的自我保健按摩療法搓腳?其實就是推湧泉穴的俗稱。通過推揉湧泉穴,從下往上對整個腎臟、腎經、全身進行調整和治療。有句老話:?想要老人平安,春天總是溫暖的。?經常按摩湧泉穴對老年人特別有益,不僅能使老年人精力充沛,增強體質,增強防病能力;還可防治老年哮喘、腰腿酸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便秘等50多種疾病。每天堅持按摩湧泉穴,身體壹直很健康,很少就醫。

按摩湧泉穴的方法很多。現在我教妳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1.摩擦湧泉穴。坐在椅子上,先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右手捏住腳尖,然後用左手手掌摩擦右腳中央的湧泉穴,直到腳心發熱。然後把左腳放在右腿上,用左掌摩擦右腳中央的湧泉穴,直到腳心發熱。

2.泡湧泉穴。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用少許鹽浸泡15 ~ 30分鐘。

3.輕叩湧泉穴。在床上坐好,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者盤腿而坐,然後用手自然輕柔地拍打湧泉穴,最好能拍出腳底發熱的感覺。用這些方法刺激湧泉穴,可以促進人體氣血循環,調節人體代謝過程;還能刺激大腦皮層神經,使人感到放松和舒適,具有預防神經衰弱和失眠的作用。

補氣穴第五節:關元穴

關元穴在小腹,肚臍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不是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將除拇指外的四指並攏,以中指中間壹條橫線為標準。四個手指的總寬度是多少?三英寸?。關元穴是足太陰的任脈與脾經、足少陰的腎經、足厥陰的肝經的交點,是三焦發源的陰中陽穴,與命門相通。它是活躍全身活力的重要穴位。點這個穴可以補充下焦的元氣,幫助身體陰陽。也是歷代醫家公認的強項,可以保健,延緩衰老。

按摩關元穴可明顯改善氣虛體質。將雙手放在關元穴上,施加壹點壓力,然後雙手交叉快速、輕微地上下推動。註意不要用力過猛,只要按壓揉捏時有局部酸痛的感覺即可。

中老年人要想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就要經常艾灸關元穴。在火力的幫助下,它們可以溫經通絡,行氣活血,強腎固本,理氣回陽,補虛補損,增強元氣。艾條壹端點燃後,對準關元穴,抽。艾條與皮膚的距離約為2 ~ 3厘米,皮膚感覺溫暖但不灼熱。艾灸每次持續15 ~ 30分鐘,隔日艾灸1次,每月10次。

補氣穴第六節:氣海穴

氣海穴是補氣的重要穴位。氣海,脈象中的水蒸氣吸熱後汽化膨脹,從而變成完全的氣體。故此穴似氣海,故名氣海。

前輩們都有什麽?氣海壹點暖全身?據說氣海穴有溫陽益氣、祛濕理氣的作用。

氣海穴大約在肚臍下面壹英寸半的地方。中醫認為,這個穴位是人體的中心,是氣的來源,人體的真氣由此而生。所以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補元補虛的功效。我們常說的下丹田,其實就是指以氣海穴為中心的某個區域。

《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有什麽不好?,?邪聚則氣弱?。說到邪,先說濕邪,濕邪在疾病的過程中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體內有濕邪,就會阻滯氣機,疾病就會產生。氣海穴作為人體陽中蒸發陰的關鍵點,對於濕邪氣滯引起的各種疾病非常重要。如臍周腹痛、水腫腹脹、腹脹、水谷不舉、便秘、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惡露不絕、胎衣不下、臟氣乏力、形體消瘦、腰痛、厭食、夜尿多、小兒發育不良等。,並具有良好的療效。經常按摩氣海穴,可以使全身溫暖,臟腑滋潤,促進胃腸蠕動,氣血通暢,增強肝臟和消化道的功能。

按摩方法:先將右手手掌按在氣海穴上,順時針分為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 ~ 200次。然後,用左掌逆時針按壓,如前面按摩100 ~ 200次。動作要輕柔緩慢,能感覺到體內氣血通暢,放松。

補氣穴第七節: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部與足跟肌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位之壹。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腎的元氣所居之地,所以太溪穴是壹個大補穴,具有滋補腎陰、益腎氣、強腎陽、調子宮的作用。腎虛引起的各種癥狀,如腰痛、背痛、頭暈、耳鳴、脫發、牙齒松動、哮喘、性功能障礙、習慣性流產等。,可以通過刺激這個穴位達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去醫院體檢,90%的人患有慢性咽炎,經常感覺咽喉幹腫,屬於中醫範疇嗎?腎陰不足?由咽部疾病引起。如果邊按太溪穴邊做吞咽動作,可以補充腎氣,屆時病情會有所緩解。

兩年前,我曾經治療過壹個病人,壹個三十多歲的女同性戀,年紀輕輕就遺尿。最讓她煩惱的是憋不住尿。她只要稍微動壹下,就會失禁。她甚至不敢大聲咳嗽,更不用說大聲笑了。確診後發現她因為腎氣虛弱,無法止澀縮尿。我沒有給她開藥。我就在她背上的腎經穴位上拉出壹個真空罐,摩擦左右太溪穴10分鐘。回家後我告訴她用這個方法給自己治療,告訴她堅持20天,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結果不出壹周左右,她的腎穴就被拉出了壹個大水皰,太溪穴也被擦得又腫又痛。其實拔出來的水泡,穴位的腫痛,都是壹個由內而外的發病過程。說明身體有問題,但是通過拔罐、按壓穴位取得了壹定的療效。二十天後,她的遺尿癥完全治愈,至今沒有復發。

壹天的工作下來,很多人都會感到腰痛或者腰酸背痛。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只要按摩太溪穴,癥狀很快就會緩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腳冰涼。每晚睡前刺激太溪穴,堅持壹周,手腳就會變暖。

補氣腧穴第八講: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前往哪裏?朱陽之會?百脈宗?所以百會穴是各經絡之氣交匯之處。其穴位屬陽,陽中含陰,故可通陰陽之脈,通全身經絡,對調節體內陰陽平衡有重要作用,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如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頭暈、失眠、焦慮等。即使是健康人,定期按摩百會穴也能提神醒腦,增強記憶力。對於很多患有低血壓的患者,我經常勸他們回家後自己按摩百會穴,用拇指和腹部按摩,強度適中。註意,按摩時,他們不是用手指發力,而是呼氣,沈肩,手臂和手指發力。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按摩50次,每天2 ~ 3次,按摩20天左右就會有效果。

補氣穴第九節:肺脂肪

肺經穴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肺主全身之氣。輸?,有調經的意思。因此,肺穴具有調肺氣、補虛清熱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和與氣有關的疾病,如哮喘、咳嗽、嘔吐、腰痛、癲癇、喉炎等疾病。

經常按摩肺部穴位,可以寬胸理氣,減少不良反應,止咳。如果能同時按摩天突穴,對於治療持續咳嗽非常有效。用掌根按壓左右肺穴36次,36次為1次,再向後按壓天突穴36次,36次為1次,壹般可治療3 ~ 5次,也可揉至局部有酸痛感為止。在咳痰的時候,也可以按摩肺部穴位,用手指按壓此穴位6秒左右,重復3次。

每個女人都希望擁有白皙美麗的皮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年女性的臉上經常會出現壹些雀斑和蕎麥皮。為了祛除這些斑點,壹些女性朋友用盡了各種方法,比如去美容院、激光祛斑、使用高檔化妝品等,但是效果都不理想。那麽,如何預防臉上長斑呢?其實很簡單。只要學會肺部穴位指壓即可。簡單有效,絕對免費。因為,中醫有?肺主皮毛?據說肺氣調整後,皮膚會變得濕潤,頭發也會變得有光澤。時間長了,確實有美容祛斑的效果。

方法如下:壹邊呼氣,壹邊用手指用力按壓6秒,穴位在背部。如果不方便,請向他人求助。記住,每20次壹個療程,壹天要做5個療程。

補氣穴第十節:懸鐘穴

吊鐘點位於小腿外側,外側踝尖上方3寸,腓骨前緣,屬足少陽膽經。懸鐘又叫髓會、斷骨。顧名思義,與骨髓關系密切,專門采集人體骨髓,對骨髓相關疾病有治療作用。另外就是會穴,特點是壹個點連著幾條經絡,位置很重要。

老年人睡覺時特別容易落枕。如果他們不小心,他們會得落枕。連續幾天,他們的脖子只能保持壹種姿勢,這讓他們很不舒服。由於老年人身體虛弱,氣血虛弱,壹旦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過高或過低,頸部壹側肌肉長期過度拉伸,局部氣血失調,寒邪乘虛而入,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影響代謝產物排出,頸部肌肉感到疼痛、僵硬。而玄中穴是治療落枕的最佳穴位。因為它主髓,而髓與骨相通,所以對虛弱、氣血失調引起的落枕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落枕後,通過對航中穴的滾、揉、捏、推等有力刺激,短短十幾分鐘就能感覺到頸部的放松和緩解。而且輕叩吊鐘點,往往有降低血壓的作用。說到補氣,很多人自然會想到人參。沒錯,人參的確是齊國之王。中醫有壹個著名的藥方叫沈度湯。這個方子裏只有壹種藥?人參30克,輔料紅糖30克。我記得很久以前,在我進中南海之前,有壹天,住在隔壁的老太太慌慌張張地來叫我。胡醫生,請妳去看看吧!?我問:?發生了什麽事?老太太語無倫次地說:媳婦暈倒了。?我去她家的時候,我媳婦躺在床上,臉色蒼白,暈倒了。家人哭了,很無奈。原來這戶人家的媳婦產後失血過多,身體大為衰弱。我讓老太太去我家拿人參,紅糖,壹碗參雞湯。壹碗參湯下肚,她慢慢醒了過來,全家人長長地松了壹口氣。

人參是補氣壯陽的良藥。但是人參並不適合所有人。其實我們身邊很多物美價廉的食物都有補氣的功效。補氣的食物如何選擇?我在這裏告訴妳壹個秘密,就是長在水裏的食物和生在土裏的食物都有補氣的作用。因為這些食物吸收了最多的地球氣體。中醫看待食物的方式和西醫不壹樣。西醫只分析食物的成分,中醫觀察食物的性能。中醫可以根據食物的生長環境、生長時間、形狀來判斷食物的功能。比如蚯蚓生活在土裏,它可以在土裏自由行走。所以中醫把地龍做了壹味藥,叫地龍。中醫的想法是,蚯蚓既然能在泥土中自由行走,那它壹定會有疏通經絡,清除人體內淤泥的作用。果然地龍確實有通絡排淤的功效。體內有瘀血的患者喝了龍水,瘀血慢慢散去。比如穿山甲,壹聽名字就明白了壹大半。它有很強的地下旅行能力。制成中藥後,主要作用是攻瘀散結,治痹通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