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二十四節氣養生-清明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清明養生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此時萬物皆明,壹切皆顯,故名清明。清明分三個階段:“初,桐始開花;第二,田鼠變成貓頭鷹;三等彩虹見”,意思是此時白泡桐樹先開花,然後喜歡蔭涼的田鼠消失,田野裏能看到喜歡太陽的鳥兒,說明太陽入陰退,雨後才能看到彩虹。

清明節期間,天氣逐漸變得溫和。在《黃帝內經·蘇文》中,關於陰陽之象,寫道:“冷氣生濁,熱氣生清”。從立春到清明節的60天裏,經過雨水、驚蟄、春分,大地變暖,雨量增多,晴空上升,對植物的生長發育,以及對人體都有很大的影響。下面就參照《黃帝內經·蘇文古代童心說》來談談清明養生的要點吧。

養生-清明養生" img _ height = " 857 " img _ width = " 1200 " data-src = "//img q8 . q578 . com/ef/0404/4b 5 ad 1 ccdd 094 a . jpg " src = "。第壹,飲食與健康

清明節在飲食上要多吃壹些“柔肝”的食物,清明節早上會有壹股清氣,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此時人體內肝氣最旺,要多吃“柔肝”食物。這個時候養生要以疏肝、養血、柔筋為主,要清補,講求溫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

1,吃四個甜

在清明節期間,雨水很多,這增加了沈悶的氣氛。此時肝氣不暢,更容易束縛脾胃。尤其是先天脾胃虛寒的人,不妨多吃些甜食,以滋養脾胃,有利於陽氣的上升和肝氣的釋放。

最推薦的食物是山藥、紅薯、大棗、糯米。

山藥:山藥味甘,性平。它具有健脾、補肺、強腎、益精等多種功能。對肺虛久咳、脾虛泄瀉、腎虛遺精、白帶增多、尿頻等有壹定的治療作用。我看到北京的壹些商場有賣山藥做的冰糖葫蘆,簡直是春天養生的佳品。

紅薯: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生津止咳、潤腸通便的作用。對脾水腫、瘡腫、腸燥、便秘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紅薯能清除人體自由基,自由基可誘發多種疾病,如心臟病、癌癥、衰老、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動脈硬化等。郊遊後吃個烤紅薯簡直太好吃了。

大棗:大棗味甘,性溫,入心、脾、胃經。其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厭食、體虛、便溏、疲倦、婦女性急,尤其適用於婦女,還可用於煮粥或泡茶。

糯米:南方叫糯米,北方叫糯米。糯米是壹種溫補強壯的食物,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固澀止汗的功效,可治療口渴、多尿、自汗,緩解情緒,改善抑郁,提高睡眠質量,緩解脾胃失調引起的厭食、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增強免疫力。

2.吃四個菜

除了四種甜食,韭菜、苦菊、菠菜、薺菜四種時令蔬菜也非常適合清明節。

韭菜:俗話說“正月韭菜,二月韭菜”,春天的韭菜質量最好,味道最鮮美,營養價值最高。韭菜溫補腎陽,有利於壯陽、延緩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潤腸通便,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男人要多吃韭菜,俗話說“女人不離藕,男人不離韭菜”,杜甫寫過壹句名句,“在雨夜割春韭菜,是和糙米新鮮煮熟的壹種特殊方式”。

苦菊:清明節思念親人,氣氛壓抑,容易心火肝火。很多人在清明節前後開始出現頭暈目眩、眼睛發紅、口瘡、牙痛、長痘等癥狀,都是上火引起的。苦菊能清熱瀉火,抗菌消炎,解熱明目,對上述癥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菠菜:菠菜能滋養平肝、補血養陰、益氣和中、止渴潤腸,對高血壓、糖尿病、頭痛失眠、貧血、便秘、消化不良、跌打損傷、便血、便秘等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註意:煮菠菜時,最好先在水中焯壹下。

薺菜:薺菜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平肝健脾、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濕熱痢疾、尿少浮腫、淋濁小便、吐血衄血、便血、月經過多、目赤腫痛。薺菜薺菜藥食兩用,營養豐富。據說薺菜是農歷三月初三的靈丹妙藥,也叫“菜裏甘草”。薺菜薺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粗纖維、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並含有大量的鈣,每100 g含鈣420 mg,還有少量的脂肪和煙酸,具有促進消化、降血壓、抗凝血的作用。

3.定制飲食

清明節期間,南方有吃青丸子的習俗,北方有吃雞蛋的習俗。青團是用艾草和糯米粉做成的,是江南地區用來祭祖的常見食物。在北方,清明節有吃雞蛋的習俗,尤其是在山東省。清明節煮雞蛋鴨蛋鵝蛋,就是清明吃雞蛋,壹年四季身體健康。在魯北,壹直保留著南北朝時期的“鬥雞”習俗。在這壹天,孩子們用煮雞蛋互相支持。誰不打破雞蛋,誰就贏,並獲得壹定的獎品。

養生-清明養生" img _ height = " 1200 " img _ width = " 848 " data-src = "//imgq 8 . q 578 . com/ef/0404/e 273 b 56 f 681 D5 f 45 . jpg " src = 4。飲食禁忌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甜、四菜、習俗飲食,我們還需要註意壹些飲食禁忌:註意不要暴飲暴食,多吃羊肉、狗肉、鵪鶉、海魚、蝦蟹等酸性食物;少吃鹹菜、鹹菜、筍幹、臘肉等鹹味食物;忌吃魚、蝦、牛、羊肉、肌肉等“毛發”,防止舊病復發;肥胖者也要限制熱量攝入,少吃甜食。

第二,日常生活與健康

春天早睡早起,喜歡熬夜的年輕人要調整作息時間。他們早上壹定要起床(早上7:00-9:00),因為陽明胃經正當時,所以要早起鍛煉,呼吸新鮮空氣,舒展身體,促進體內陽氣上升。如果長期懶於臥床,陽氣郁而不發,郁結久化為火,擾亂心肺腦,可出現頭暈、頭痛、口幹口苦、咽幹、心煩、視物不清等癥狀。愛吃肉的年輕人比較抑郁,容易長痘痘,面部暗沈,近視。同時建議午睡要睡好,即中午11:00-13:00午睡,晚上23:00-01:00前入睡,有利於肝氣上升,防止春困。

清明節前後,氣溫依然多變,忽冷忽熱,尤其是脾虛濕寒患者。外出時,他們仍應註意保暖,繼續“春捂”,重點是頸部、腰腹部和小腿。頸部容易出現頸肩不適、感冒、頭暈、頭痛等。不要過早穿低領露肩外套;腰腹部受寒容易引起腹痛腹瀉、腰酸腿軟、下肢疼痛、麻木等不適,所以不要過早穿露腰露臍裝;小腿受涼容易引起關節炎、腹痛腹瀉、婦科病等。中醫有句話叫“多寒生於足下”,所以不要過早穿短褲、襪子、薄裙子。

清明期間,要保護身體不受寒濕侵襲。清明時節雨水增多,加上春季持續寒冷,容易導致寒濕過多,尤其是脾虛的人。因為脾虛,水濕會運化失控,出現食欲不振,身濁重,體重增加,舌苔白厚,大便粘稠等表現。所以這個時候建議吃些溫胃健脾祛濕的食物,也可以用陳皮白術等開水代替茶水,有很好的健脾祛濕的效果。

第三,鍛煉身體

清明時節,春意盎然,外出踏青有利於舒肝解氣,促進楊琪上升。森林和田野裏的空氣清新,充滿負氧離子,經常呼吸可以益人心肺,振奮精神,有消除疲勞、防止春困的作用。但需要註意的是:1,老年人晨練不宜過早,應在太陽升起後開始,活動要適度。2、清明易伴陰雨天氣,外出散步或掃墓,註意攜帶雨具,增加衣物,防寒防雨,預防感冒。3、晴天出門容易出汗,也要及時更換衣服,保暖幹燥,防止濕氣侵入體內,註意防蛇防蟲。

第四,情緒健康

清明時節,乍暖還寒,忽冷忽熱,變化無常。另外,清明節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悲傷、抑郁,免疫力下降。此時,心腦血管疾病、肝病、皮膚過敏患者明顯增多,也成為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疾病的高發期。所以大家都要保持好心情,心胸開闊,身心和諧。不要被不好的情緒困擾。可以用艾草煎劑泡腳,可以散寒止癢,鎮靜安神,舒筋活血。

下面教大家如何搓手養生。搓手是非常好的養血護肝的方法。

方法:1。雙手伸直,掌心相對,上下摩擦,直到手心發熱。愛美人士可以搓搓手,塗在臉上。2、雙頜相對抓握,大魚際相對,摩擦大魚際至大魚際和掌根發熱;3、掌心對背,手指攤開,左手裹右手或右手裹左手搓,搓至手背發熱。每個動作都可以擦到壹百次。

搓手可以早上壹次,中午壹次,是春季養生護肝養陽的好方法。

函數:1。俗話說“十指連心”。手裏有三條陽經脈。經常揉搓可以疏通經絡,改善循環,保護臟腑。手上還有很多關鍵穴位受到刺激,比如刺激勞宮穴,可以清心和胃,安神助眠,還可以消除面部瘡瘍,起到美容的作用;刺激合谷穴可以提神醒腦,緩解疲勞,活血止痛;刺激少府穴可以清心瀉火,安神助眠,活血消斑。2、搓手可以提高智力,預防阿爾茨海默病;3、搓手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進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養生-清明養生" img _ height = " 907 " img _ width = " 1024 " data-src = "//img q8 . q578 . com/ef/0404/d3e 05 e abb6b9e8.jpg " src = "/a 2020/img。發布說明:2022年清明節放假時間為2022年4月3日至2022年4月5日,所以本文提前兩天發布。祝大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