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用什麽藥讓酒好喝?

用什麽藥讓酒好喝?

妳好!!

冬天很多人在家裏泡藥酒,因為方便制作和保存。

但如果藥材選擇不當,會影響療效,甚至產生毒性。

壹:藥酒的作用:

藥酒含有酒和藥的雙重作用,但主要是用來入藥的。

酒本身也有藥的作用;而且酒可以把藥材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有效成分全部溶出,大大提高了藥效。

酒和藥可以互相促進。

如果平時單獨用藥能起到三分的作用,那麽在藥酒中就能得到六到八分。

而且,酒和藥混合後,酒的勁道會增強。平時能喝半杯酒的,只能喝壹口藥酒。

2.藥材的選擇:

根據藥材性質的不同,藥酒可分為動物藥酒、植物藥酒、動植物藥酒和礦物藥酒。

常用的藥材有人參、蛇、枸杞、鹿茸、鹿鞭、冬蟲夏草、西洋參等。

最好用白酒(老白幹),藥材整體或切片。

不同的酒對療效影響不大,壹般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酒的度數和氣味。

可以選擇38度小容量的低度葡萄酒;可以選擇52度左右的高度白酒。

通常不選用曲酒,因為曲酒是由曲發酵而成的,其中所含的曲的香氣會夾雜著藥物的氣味,會產生壹種怪味,讓人聞著不舒服。

通常多選用白幹或黃酒,與藥材混合後清淡清香。

白酒的優點是不容易變質,存放時間長。

但在南方,偶爾會用果酒來釀酒,酒精含量較少,對人體的傷害也較小。

制作果酒時,壹般采用烹煮法——將藥材煮熟後去渣,在果酒中混入適量藥液飲用。

藥材可以整粒放,也可以切成3 ~ 5 mm的片或段,但很少磨成顆粒。

因為顆粒容易使藥液渾濁,透光性不好,顆粒藥物溶解快,濃度大。

除非需要快速溶解,否則只會使用大顆粒。

藥酒的容器多為磨砂玻璃瓶,便於密封,防止藥物氧化。

深色瓶子最好。如果妳使用透明的瓶子,註意不要在陽光下直射。

藥和酒的比例也有講究。

壹般來說,浸泡過的藥材約占藥酒總體積的1/3。

三:藥酒的飲用量:

壹次喝壹個半。

藥材用酒浸泡,室溫下存放在室內,但要註意密封避光,每天搖晃幾次。這叫“冷浸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還有壹種“熱煮法”——把藥材放在酒裏煮,可以溫陽解表。

但這種酒揮發性大,使得度數較低,不適合長期存放,只適合短期使用。

當藥酒顏色不再加深時,說明藥物有效成分已停止滲出,藥酒濃度已達到最大,可以服用。

壹般來說,動物藥酒浸泡1 ~ 2周後才能服用,而植物藥酒則可服用3 ~ 5天。

有些珍貴的藥材可以反復浸泡,在喝之前液面還是1寸時,再加入新酒繼續浸泡。

壹旦出現以下情況,不要服用,如質地渾濁、絮狀物明顯、顏色較深、表面有油膜、酒味淡、酸敗味明顯等。

喝的時候,壹次喝壹兩到壹個半。

不善飲酒者,可將藥酒與黃酒或涼開水混合,按量飲用。

服用滋補藥酒沒有時間限制;治療用的藥酒最好不要空腹或進食時使用;安神藥酒適用於睡前1 ~ 2小時。

比如:“鳳桐藥酒”;

配料:丁公藤19.2kg白芷1.6kg五加皮1.2kg麻黃3.2kg青蒿1.6kg當歸1kg桂枝1.6kg小茴香1.2kg川芎1kg威靈仙1。

練習:

先將上述除白酒外的15種藥材混合,然後加入白酒密封浸泡,過濾上清液,夏秋45天,春夏60天,壓榨殘渣,將壓榨液與浸泡液合並,靜置4天,過濾即得成品。

給藥方法為口服,常用劑量為每次15ml,壹日三次。

功效:

祛風通絡,散寒止痛。

用於風濕痹痛,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腰膝酸軟,舊傷復發。

比如:“復方炙草烏藥酒”

材料:炙草烏100克威靈仙200克穿山龍300克食用酒精。

練習:

將生草烏加10倍水,加熱煮沸3-4小時(大刀切至無白心,舌味麻木),再燜水至幹,壓榨此灸草烏,與威靈仙、穿山龍粗粉混合,滲漉法提取,收集,另器儲存,繼續滲漉。

如何口服?

每次約10 ml,每日2 ~ 3次。

功效: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用於風濕性關節炎。

比如:“風濕止痛酒”

配料:白酒(8000克)、烏梢蛇(45克)、雲實(150克)、附子(15克)、附子(15克)、露蜂房(45克)、甘草(65438)。

輔料:絡石藤(60克)、南藤(60克)、穿山甲(45克)、蜈蚣(30克)、全蠍(45克)、土鱉蟲(45克)、牛膝(15克)、桂枝(45克)、桑寄生(45克)、白糖(2000克)。

練習:

1.將上述藥材粉碎,放入布袋中,放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天攪拌壹次,浸泡30-40天,然後從袋中取出壓榨,合並,過濾,濾液加入白糖,攪拌溶解,密封,靜置15天,過濾。

2.每天服用兩到三次10-15g。孕婦和兒童不宜服用。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通絡,適用於風寒濕痹。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