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人體內有壹個“預定的時間表”,它是通過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形成的,這個時間表就是人類的生物鐘。人體的生物鐘控制著人體的血壓、體溫、脈搏和神經,也控制著激素的分泌、血糖的含量、尿液中離子的排泄、基礎代謝率和睡眠的清醒期。
2.生活方式適應生物鐘的必要性因為人體內生物鐘的波動周期是不壹樣的,包括壹天、壹月、壹年、超壹年。人體生物鐘的準時性是智力、健康、長壽的基本保證。如果人體的生物鐘出了問題,導致“點錯了”,那就是疾病、早衰、長壽的根源。
生活方式符合生物鐘,其根本措施是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生活有規律、有節制,盡量使自己的日常生活、飲食、工作、學習符合體內生物鐘的運行規律,這也是生物鐘養生法。
中醫對生物鐘養生的理解最深。中醫經典《內經》說:“飲食相關,起居有規律,才能與神明相合,100歲才能走到最好。”反駁:“以酒為漿,胡作非為...而無節制地生活,那麽半百個就會失敗。”
現代醫學把生物鐘的研究作為壹門新的科學,既強調生活方式要符合生物鐘以防病延年,又研究利用生物鐘現象來指導臨床用藥和治療的時間安排,國外稱之為“時間療法”。現代醫學也希望在生物鐘研究上有所突破,為人類健康長壽做出新的貢獻。
3.人體生物鐘在壹天中的表現人體生物鐘在壹天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早晚的體溫、血壓、血液流速都有明顯的差異。前蘇聯學者費洛夫根據自己的研究資料,列出了人體壹天24小時生物鐘的表現。摘錄如下,供參考:
1,很多人處於深度睡眠,做夢,疼痛患者對疼痛敏感,有些疾病在這個時候加重。
2時,肝臟加緊代謝活動,清除體內廢物,機體處於休息狀態,血液變稠。
3點,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松,血壓低,脈搏和呼吸次數減少。對於心血管病人來說,這是壹個危險的時刻。
4點時,腦部供血最少。這個時候最容易發生缺血性腦病,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死亡的。
5點時,腎臟分泌會減少,人經歷了幾次睡眠周期,容易驚醒。
6時血壓升高,體溫升高0.5℃,心跳加快,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
7時血流加快,免疫功能加強。
8點時,肝臟內的有毒物質基本耗盡,身體進入興奮狀態,大腦記憶力強。
9點,腦力活動提高,心臟滿負荷工作。
10精力充沛,是最佳工作時間。
在11,心臟還在努力工作,人體還沒有感覺到疲勞。
12,接近補充能量的時間,需要吃午飯。
13,精神困倦,肝糖進入血液。最好是睡個午覺。
14,這是壹天能量的第二個最低點,反應比較慢。
15時,人體感覺器官恢復靈敏,學習和工作能力逐漸恢復。
16,血糖升高,面色紅潤多汗。
17工作效率更高。運動員的訓練量可以翻倍。這時候喝最合適了。
18時疼痛減輕,最好增加活動量。
19,血壓升高,情緒最不穩定。任何小事都可能引起爭論。
20點,重量最重,反應極快。
21時,神經活動強烈,記憶力增強。
22點,血液中白細胞增多,免疫功能增強,呼吸減慢,脈搏減少,人昏昏欲睡,這是睡覺的最佳時間。
23點,全身放松,細胞修復工作開始。
24時,細胞代謝活動減緩。如果妳在22點睡覺,這是壹個甜蜜睡眠的最佳時間。
4.關註人生中的“危險時刻”。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壹生中有很多危險的時刻。如果我們能在生活中提前預防它們,生活中的危險時刻就會變成安全時刻。以下是對人生“危險時刻”的介紹:
1.早上最危險的時刻是淩晨4點到7點。大部分人在清晨處於睡眠狀態,血壓和體溫較低,血流緩慢,肺通氣量和血氧飽和度降低,血液濃度較濃,肌肉松弛。這個時候最容易發生缺血性中風。醒來後大約1小時內。這壹時期心臟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是其他時期的2 ~ 3倍。另據報道,淩晨4點到7點也是壹天中死亡率最高的時間。中醫認為,如果病人在清晨醒來,如果神清氣爽,則是陽氣回歸的標誌,許多疾病預後良好;如果患者淩晨醒來,仍然神疲乏力或病情加重,多是由於陽氣衰竭或預後不良。
2.下午2 ~ 4點是人類晝夜中的第二個低潮點,生理狀態處於脆弱而惡劣的階段,往往會導致疲勞、困倦或反應遲鈍。
3.農歷15左右的日子是滿月月份中對生命威脅最大的日子。因為月亮是有吸引力的,而且這種吸引力在滿月的時候更強,這種吸引力可以讓海洋潮汐,那麽由三分之二的水組成的人體也會受到這種吸引力的影響。每當明月高掛,人體血管內外壓力的強度差就會增大,容易導致腦血管和心臟梗塞。所以經常出現“滿月缺人”的悲劇。
4.臘月最危險的月份是臘月(65438+2月)。據有關數據顯示,臘月的人的死亡人數居全年之首。這與氣候寒冷,血管收縮,人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下降有關。有些慢性病患者往往在臘月病情加重或復發。
中年人在他們的壹生中,中年是壹個危險的年齡。中年以後,人的生理狀況會明顯變弱,內分泌開始失衡,免疫力也會下降。另外,這個階段是人生負擔最重要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不加強保健,他們就會患上各種疑難病癥或常見的慢性病。
5.充分利用生物鐘進行生活保健。國外壹些科學家通過研究和實驗提出了壹天中的壹些最佳保健時間,建議人們在生活中充分利用生物鐘進行保健,以收到最佳的保健效益。介紹如下:
1.清晨早起是生物鐘的“高潮”階段。這個時候起床,妳會精力充沛,堅持很久,受益終身。
2.晚上睡覺。10到1l晚上睡覺比較好。在此期間能夠進入睡眠階段,對身體免疫力的提高和身體的恢復大有裨益。
3.中午午睡最好從下午1開始,因為這也是人體生物鐘的壹個小的睡眠周期,對睡眠後的身體、工作、學習都有很大的好處。
4.吃水果飯前1小時吃水果最有益。因為水果屬於生食,在進入熟食之前食用生食,不會引起體內不良反應,有利於保護人體免疫系統。
5.睡前喝水,早上空腹喝水,可以補充體內水分,稀釋血液,洗胃;飯前喝湯或壹杯水,有助於消化液的興奮和分泌,促進食欲。
6.最好的鍛煉時間是下午接近黃昏的時候。因為此時的生物鐘控制著人體的視覺和聽覺,協調能力最強,尤其是心率和血壓低而穩定,最適合運動。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這個時候運動是最安全的。
7.服用抗組胺藥應在早上7點服用,可增加其療效;抗心絞痛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早晨6: 00最高,晚上10最低,因此可在夜間加大劑量。淩晨4點服用強心苷可增強療效;糖尿病患者需要的胰島素量,早餐前最多,晚餐前和午餐前最少。因此,糖尿病患者淩晨4點註射胰島素可增強療效;哮喘患者睡前應服用稍大劑量的平喘藥;如果高血壓患者夜間服用降壓藥,最好在睡前2小時服用,可以避免睡眠時血壓過低帶來的不良影響;慢性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如果用激素治療,早上服用壹天的劑量,副作用比較小;使用抗癌藥時,應在早上8:00-11給予最大治療劑量,因為癌細胞的DNA每天早上10生長最快,晚上10-11生長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