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夏天來了,艾灸幫助陽散寒濕。

夏天來了,艾灸幫助陽散寒濕。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壹個節氣,陽歷今年7月7日太陽達到105時為小暑。

暑熱,意思是熱,是小熱,不是很熱。表示天氣變熱,但還不是最熱的,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淺夏節氣特征

夏天是大自然萬物繁茂美麗的季節。此時自然界天氣下降,大氣上升,天地大氣相交,植物開花結果,生長旺盛。

與植物不同的是,人進入酷暑後在室內的時間更多,封閉的環境不利於心肺。與此同時,天氣炎熱,各種冰鎮飲料、冰淇淋也成了夏天的“消暑追求”。喝多了容易造成濕氣入侵,不利於人體健康。

中醫認為濕邪為陰邪,損及楊琪,尤其濕邪能阻滯氣機,損傷脾臟,所以夏季要註意祛濕扶陽。

夏季保健應註意的四點

暑熱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應遵循“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人們在工作的時候,要註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雖然不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但緊隨其後的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民間有“小夏大夏,蒸熟了吃”的說法。這是人們種植蔬菜和準備過冬的忙碌時間。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也在忙著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在炎熱的氣候下,人們不能因為出汗、高消耗和疲勞而忽視保健。

“蹲”的意思是躲,所以人們應該少出去避暑。人們度過三伏天的方法是吃涼的食物來消暑。俗話說“餃子頭上蓋二伏,煎餅三伏攤雞蛋”。這種吃法是為了讓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各種毒素。

民間還有壹句話:“冬不坐石,夏不坐樹”。酷暑過後,氣溫高,濕度大。長時間露天放置的木材,如椅子、凳子等,暴露在雨水中,含有較多水分,表面看起來幹燥。但當它在陽光下暴曬,溫度升高時,就會向外散發濕氣。長期坐在上面會誘發痔瘡、風濕病、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壹定要註意不要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頭上。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夏季的天氣特點更容易中暑。因此,外出時壹定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帶上雨傘、太陽帽等工具,多喝水,盡量避免在下午太陽比較熱的時候外出。

天氣熱的時候,人們喜歡吃冷飲,冰淇淋、冰激淩和冰鎮飲料很受大家的歡迎。有的人從外面壹回來就洗澡,還喜歡洗冷水澡。其實這些對健康危害很大,容易造成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行”。我們的身體有著精密的循環機制,食物的攝入和廢物的排出都遵循壹定的規律。任何壹個“渠道”被堵住,問題就會隨之而來。所以,七月養生不妨從“通”字入手。

吉林骨科醫院軟外傷科提醒您,夏季人體的陽氣循體表,更有利於疏通經絡。夏季節氣艾灸采用純陽愛火溫灸,具有補腎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養正氣,保正氣,補脾腎水,有益於人體健康。

夏季節氣艾灸推薦穴位:

夏天艾灸可以壯陽,益人真陰,祛濕散寒。陽浮於表,寒虛於裏。艾灸助陽散寒濕!

督脈:大椎、腎俞、心俞;

任脈:神闕、關元、潭中;

其他:湧泉、合谷。

夏季節氣艾灸,用純陽和艾火來溫灸,可以長萬物,滋養五臟六腑和四肢,延年益壽。

吉林骨科醫院祝您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