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80後父母如何將子女托付給老人?

80後父母如何將子女托付給老人?

80後父母如何將子女托付給老人?

80後父母如何將子女托付給老人?孩子的心理成長,父母不能缺席。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很頭疼。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能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生活。80後的父母怎麽能把孩子托付給老人教妳怎麽教育孩子?

80後父母如何將子女托付給老人?80後父母如何將子女托付給老人?

“請問是自己帶孩子還是老人帶孩子?”在早教產品“成長月計劃”全國首發儀式新聞發布會上,早教專家賈軍女士與家長互動:“抱抱熊這款早教產品的初衷是讓更多的家庭更方便、更簡單地接觸早教。通過提供專業的早教方法和工具,彌補和解決隔代教育的不足,幫助每壹個家庭成員成為‘早教專家’,在家進行專業的早教,帶來壹個健康、快樂、健康的寶寶。

早教變“分離”:不再“好心辦壞事”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上海0 ~ 6歲兒童中,50% ~ 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約占50%,北京高達70%。這種現象在世界其他國家很少見。目前我國80後的父母工作壓力大,導致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成長都由爺爺奶奶等老人包辦的“隔代教育”現象。壹方面,老人有豐富的育兒經驗,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這是年輕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的主要原因。但另壹方面,老人的觀念比較陳舊,缺乏科學的育兒理念、方法和系統的知識,容易“好心辦壞事”慣壞孩子,嚴重的會導致父母感情的疏遠,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很多老人很難和子女的父母形成理解。比如孩子的父母告訴他們不要給孩子吃零食,但是他們的爺爺奶奶就是不聽,怕餓著孩子,他們還經常給孩子買零食,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業內人士表示:要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壹個實現動態平衡的平臺。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並不是“水火不容”,事實上,它們可以共同創造壹個完美的教育環境。首先,老人和孩子的父母必須達成理解,形成壹致的教育理念,才能成功進行隔代教育;其次,爺爺奶奶也要學習更科學系統的育兒理念;另外,年輕的父母無論工作多忙,壹定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因為父母的核心地位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孩子是父母和爺爺奶奶的,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

早教產品:與孩子“揚長避短”

權威機構發布的《北京、上海、廣州代際餵養調查報告》顯示,65%的年輕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3小時。今年,全國婦聯發布的《中國和諧家庭建設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兒童家庭教育咨詢”排在最需要幫助的首位。

專家表示,由於兩代人的教育理念不同,以及隔代教育的極端化特點,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調查還證實,三分之二的隔代教育家庭在撫養孩子方面存在分歧甚至摩擦。差的照顧太粗心,太周到的照顧是溺愛;如果不“期待孩子成功”和“期待女兒成功”,那就太寬松了,太嚴格了,就有抹殺孩子個性的嫌疑;在家照看孩子容易無聊,頻繁外出有安全隱患...很多家長選擇購買各種書籍、光盤、玩具等。,為了讓這些“小老師”“小夥伴”陪孩子玩,教孩子成長。

對此,抱抱熊創始人賈軍女士表示:“家長的這種行為無可厚非,但0-3歲的寶寶有自己獨特的身心發展規律。育兒產品要考慮生理的、系統的、科學的、持續的、民族的因素,否則可能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其實無論是親職教育還是隔代教育,教育都應該註重寶寶大運動、精細動作、溝通、認知、社會行為五種能力的培養。”有鑒於此,國內最大的早教機構東方愛嬰依托近12年的專業早教經驗和1萬個案例,針對0-3歲嬰幼兒推出系統先進、多媒體互動、最適合其成長的熊抱早教產品。其產品為期三個月,每月提供壹套產品,包括媽媽書、寶寶書、互動玩具、音樂遊戲CD、互動視頻DVD、發展評估卡。

簡單易學,方便易用,抱抱熊早教產品越來越成為老人信賴的育兒好幫手。壹方面,她可以讓老人充分發揮自己育兒經驗豐富等優勢。另壹方面,她可以通過多媒體互動工具營造家庭教育環境,提供專業的早教方法和工具,幫助老人了解0-3歲寶寶每月的成長需求,解決早教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讓隔代教育的效果特別好!

80後父母如何將子女托付給老人?有人說,婚姻中最糟糕的時候就是沒人幫妳帶孩子。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使有了老人的幫助,如果老人的育兒觀念和方法與自己大相徑庭,那可能更糟糕!

誠然,老人帶孩子有很多好處,但如果妳的老人屬於以下幾種類型,為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妳壹定要慎重,多和他們溝通。

我們針對的不是老人,而是他們子女的這些行為。當然,如果家長本身有以下行為,請多加註意。

1,怕孩子淘,在家呆著

年紀大了跑不動了,在家看電視玩玩具吧!

後果:

1,孩子長期在家陪老人,身體缺乏鍛煉,體弱多病。

2,光線不夠,缺乏維生素D,影響大。

3.聽力不好的老人對孩子說話聲音太大,看電視時把音量調得太高,時間久了會損害聽力。

4.總是待在家裏,缺乏與外人的接觸,導致害羞內向,長大後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

2、怕孩子哭,給零食滿足。

只要妳不哭,妳要什麽我都給妳買!

後果:

1,給孩子吃垃圾零食不僅對身體不好,如果長期吃添加劑過多的食物,還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2、零食失控,孩子沒胃口吃,吃飯時拒絕正常進食。

3.孩子壹旦發現“他壹哭就能吃到好吃的”,就會懂得用哭和發脾氣來威脅父母,從而滿足個人欲望,變得更加任性。

3、怕孩子餓,追著餵。

來吧,來吧,再吃壹口!

後果:

1,孩子吃飯太快,導致咀嚼功能不足,影響消化吸收。

2、過度餵養,可能會使孩子的肚子膨脹,造成孩子肥胖。

3、餵奶時,孩子總是被“打擾”,孩子的專註力容易被破壞,放學後容易變得“註意力不集中”。

4.習慣“餵養”的孩子獨立性差,長大後容易產生依賴性。

4.怕孩子著涼,穿多了。

多穿點衣服,不能感冒!

後果:

寶寶手腳冰涼是因為末梢血液循環不好,而不是因為冷,這很正常!

如果妳給他們穿得太多,他們壹旦活動就會出汗,皮膚和血管會擴張,衣服還濕著的時候不會及時晾幹,反而更容易感冒。

5.鼓勵孩子,責備無辜。

疼嗎?奇怪的是,我會打它,讓我們摔跤!

後果:

1,孩子摔倒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壹味的責怪無辜的物體(地面、桌子等。)只會給孩子傳遞壹個非常錯誤的信息,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

2、老人的誤導,會讓孩子不善於自我總結和糾正,長大後容易變成自欺欺人。

6、封建迷信,不聽勸說

孩子嚇壞了,喝點X水就好了!

後果:

1,如果只是“裝神弄鬼”,就不要做傷害孩子的事情。如果讓寶寶喝“富水”,用“土方”,會耽誤治療,加重病情。

2.如果做了讓孩子無法接受的事情,也會危及孩子的心理健康。

3.壹個老人聽說孫子缺金子,把金戒指塞到孩子嘴裏,差點要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