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癱瘓是指出生前、出生時和嬰兒期早期由於某些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引起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中樞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癲癇發作、行為異常、感覺障礙等異常。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大腦的成熟,臨床癥狀會發生變化,但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是固定的。
腦癱有哪些表現?
腦癱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類型和受損部位而有所不同。即使是同壹個患者,在不同的年齡段也有不同的表現。雖然臨床表現復雜,但腦癱患兒壹般有以下四種表現。腦癱的第壹臨床表現: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體育發展的落後表現在兩個方面:粗體育和/或精體育。正常兒童3個月能俯臥擡頭,4~ 5個月能主動伸手摸東西,雙手抱胸,安靜時雙手在身前玩耍,6 ~7個月能獨自坐硬板床不摔倒,8~10個月能爬,爬時交替前進,1歲能獨自站立。腦癱兒童壹般在上述年齡階段達不到正常兒童的水平。腦癱的臨床表現2:肌張力異常。腦癱患兒在不同的年(月)有不同的肌張力。新生兒期痙攣性腦癱以肌張力增高為特征,但多數以肌張力低為特征。正常6個月內的患兒肌張力由高逐漸下降至正常,而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張力逐漸升高。1歲以下的孩子可以檢查關節活動範圍,了解自己的肌張力。腦癱的臨床表現三:姿勢異常腦癱患兒有各種姿勢異常,與肌張力異常和原始反射延遲消失有關。腦癱的第四種臨床表現:痙攣型腦癱患兒反射異常,深層反射(膝反射、肱二頭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躍或亢進。),有時可誘發踝陣攣和巴賓斯基征。
得了腦癱怎麽辦?
腦癱是腦損傷引起的綜合性疾病,由早產、難產、黃疸引起。主要表現在孩子的運動功能障礙(不能坐、不能站、不能走、不能用手拿東西等。),並伴有語言和智力障礙。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甚至影響了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從而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給社會帶來了沈重的負擔。根據1995的全國統計,0-12 * *的腦癱兒童有178萬人,平均發病率為存活嬰兒的3.25%。
目前治療腦癱常見的體征,如足下垂、剪刀步等,壹般都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早期效果不錯,但從長遠來看,後遺癥問題相當嚴重。為了避免手術的痛苦,保證痊愈後不復發,韓的系列方藥是根據中醫先治標,先治本的原則,經過多年的認真研究和臨床經驗而創制的。這壹系列方子結合中草藥恢復腦細胞功能,結合穴位封閉功能訓練實施全方位綜合治療,從而糾正各種障礙。特別是近年來,中心根據腦癱患兒的特點,采取了身心同步治療、四會同步的康復措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醫療康復效果。
身心共治,就是同時強調身體康復和心理康復,使訓練、學習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相互加強。這就要求必須把具有特殊意義的“特殊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通過教育促進康復,讓孩子在恢復肢體的同時,充分發揮內在潛能,最終達到四步同步——即會走(包括坐、站、蹲、走)、會抓(包括伸、彎、抓、放)、會說話(包括發單音)。實行身心同治,四會同步,引導孩子在訓練中玩耍,在玩耍中鞏固訓練,在課堂上延伸訓練,實現孩子大腦在生長期的成長,肌肉在生長期的發展。
腦癱怎麽治,腦癱怎麽治?
腦癱的中醫治療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在辨證辨病的基礎上,采用中醫分類治療。同時還有針灸、按摩、藥浴等中醫療法,對腦癱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
中醫內病外治法歷史悠久。清代外治法專家吳師機指出“外治之法為內治之法,外治之藥為內治之藥,異者可鑒”,獨到而精辟。中醫認為藥物經皮吸收的機制主要是經絡導引和透皮,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離不開藥物釋放、滲透和吸收三個步驟。癱復康貼是根據這壹原理研制的透皮治療貼,具有益氣通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作用於皮膚或穴位,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平衡陰陽,調和臟腑,使腦癱患兒清醒開竅,增長智力,提高肌力,降低肌張力。
韓群英根據中醫“內病外治”原理,篩選古方,結合臨床經驗,挖掘“神闕穴”妙用,融合現代科技,研制出集預防、治療、康復、健身為壹體的醫療保健產品。該產品具有益氣活血、疏通經絡、祛風解痙、治療癱瘓的作用。適應癥為小兒腦癱(難產、早產、窒息、核黃疸、高熱等引起。、兒童不能坐、站、翻身、行走、說話、有智力障礙),是腦癱兒童治療康復的佳品,對中老年人的健身和中風的預防也有積極作用。它具有簡單、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療效獨特的特點。
臨床研究表明,炭速康臍療袋總有效率為94.00%,顯效率為53.00%,痊愈率為265,438±0.00%,有效率為20.00%。
我院腦癱研究團隊以“功能訓練、綜合康復、重返社會”為指導原則,以韓群英院長研制的中成藥口服為主,輔以針灸、推拿、穴位註射、中藥外敷,針對不同疾病患者擬定治療方案,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為了讓廣大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療方法,我們特別推出了網上捐書活動。所有的咨詢者都會分發壹本預防和治療指南。請仔細填寫右邊的表格,確認後點擊“提交”按鈕,我們將在收到您的申請後盡快發送給您!
腦癱的護理,腦癱的護理方法?
腦癱的臨床表現因病因、類型、發病部位、程度不同而差異很大。主要癥狀是:肌張力和痙攣異常增加;無自主運動和* * *共濟失調;精神發育遲滯和情緒障礙;其他可伴有視覺和聽覺功能障礙、吞咽困難、流涎、牙齒發育不良、斜視、癲癇,少數還可表現為張力減退。
腦癱的護理措施
1,腦癱的心理護理:腦癱病程長,見效慢,患兒家屬容易焦慮、悲傷甚至想放棄治療。積極有效的心理咨詢可以增強他們治療疾病的信心。耐心解釋腦癱可以通過適當的物理治療、康復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措施達到康復的目的。
2.加強基礎護理:保持病房安靜清潔,定期開窗通風,定期對空氣和地面進行消毒,早晨進行徹底的護理,定期巡視病房,尤其是晚上以後,防止孩子掉床、燙傷、自傷等意外。
3、健康教育:引導家人註意給孩子保暖,衣服要柔軟舒適。餐具、奶具定期煮沸消毒。排便後清洗會陰部,預防濕疹,適當戶外活動。
4.合理營養:提倡母乳餵養,尤其是早產兒和小於胎齡兒。如果母乳不足,采取合理的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兒童補充各種輔食,包括維生素和礦物質、蛋白質。食物要易消化,有營養。例子:牛奶、豆漿、蛋花湯、藕粉、果汁、牛肉湯等。
5.健康教育:指導家屬預防孩子異常姿勢,教孩子練習應該完成而沒有完成的動作。比如:翻身、爬行、用手拿東西、單膝站立等。定期接種各種疫苗。
6.指導腦癱患兒用藥護理:嬰兒用藥用顆粒。藥片可以搗碎,用糖水吞服。服藥時,將孩子抱起或微微擡頭,以防嗆著。對於能自己吃藥的孩子,說明吃藥的作用和目的,鼓勵孩子自己吃藥。靜脈輸液根據年齡、病情、藥物調整輸液速度。
888腦癱患兒早期異常表現有哪些?
(1)過度煩躁:持續哭鬧,難以入睡。大約30%的腦癱患兒在出生後的前三個月有類似的嚴重“腸絞痛”。(2)餵養困難,吸吮和吞咽不協調,護理困難,經常吐痰,體重持續下降。(3)非常“敏感”或興奮,但如果孩子(尤其是低出生體重兒)只有在餓的時候才會有這樣的表現,意義不大。(4)對噪音或姿勢變化“敏感”時大腿難以外展,洗澡時拳頭難以折斷。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不愛洗澡”。當他們的腳接觸到浴缸的邊緣時,他們的背部是僵硬和垂直的。正常兒童也可能出現上述情況之壹,不能根據其中壹兩項就確診為腦癱。如果有多種情況,而且是發生在高危因素的孩子身上,就要考慮腦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