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保養自己的血管?

如何保養自己的血管?

腦血栓、心肌梗死、腦出血等疾病逐漸年輕化,這主要與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有關。而且這些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也是非常可怕的,韓國很容易造成偏癱甚至死亡。那麽,如何保養自己的血管呢?如何保養血管?

1、血管的保養方法

血管堵塞的跡象有哪些?

根據血管橫截面堵塞的程度,壹般分為:堵塞初期——30%的堵塞無癥狀;堵塞中期——50%的堵塞是無癥狀的;堵塞晚期——高達70%的堵塞都有癥狀。當70%的血管堵塞時,有四種主要癥狀:

1.腦血管閉塞引起的頭暈、白天嗜睡、記憶力下降。

2.心血管堵塞引起腦悶、哮喘、心悸。

3.血管堵塞,腰酸背痛。

4.肢體血管堵塞手腳,麻木,發冷,乏力。

換句話說,當妳出現不適反應時,妳的血管堵塞已經相當嚴重,甚至隨時有生命危險。

血管最致命的五大天敵。

“四高”飲食堵塞血管。

高糖、高油、高脂、高鹽的飲食可以說是血管的頭號“天敵”,增加了高血壓的風險,容易導致膽固醇、血脂等粘附在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堵塞血管。

○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塞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7倍。

○高血糖不僅累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的病變。高血糖人群中風發病率比正常人高2-3倍。

○膽固醇是血液中壹種類似脂肪的物質。被稱為“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對血管有保護作用,但“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壹旦過量,就會使血液變稠,逐漸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塊,使血管通道變窄,血流受阻,引發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人體內的1/3膽固醇是從食物中獲得的,高膽固醇與暴飲暴食、過量攝入動物性食物(肉類、動物內臟等)密切相關。).所以“管住嘴”在壹定程度上可以保持血管新鮮。

日夜顛倒疲憊的血管,擾亂血管的生物鐘。

長期熬夜會導致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過多,引起血管收縮,血流變慢,粘度增加;會導致心率和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系統的壓力。長期“黑白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高壹倍。如果連續休息不好,再加上情緒焦慮,血壓波動較大,很容易誘發中風甚至猝死。

壹天兩包煙,血管容易“中毒”。

美國科學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煙超過20支,患冠心病的風險會增加2-3倍。煙草被認為是心血管健康的敵人。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壹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通過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進入血管,幹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容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使心肌缺血缺氧,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容易形成血栓。

吸煙是導致血管衰竭的元兇之壹。即使身體很好,壹天兩包煙也壹定會在血管上留下毒素,讓血管壹天天脆弱。熬夜時吸煙會使血液粘度比正常高8倍以上。

有氧運動少,血管廢物多。

正常人的皮膚每平方毫米大約有600根毛細血管,平時只開放100-200根毛細血管。多運動可以打開更多的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微循環。

久坐導致體重增加,會加重心臟負擔,影響心臟血液循環。血管裏的垃圾會逐漸堆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不定時炸彈”,也會影響毛細血管的供血,隨時可能被引爆。事實上,即使在走路的時候,腿部肌肉的收縮也會增強血管的彈性。

積累壞情緒,血管沒精神。

精神緊張會引起內膜收縮,加速血管老化。老人生氣壓力大,血管容易硬化。其實很多心腦血管疾病都和情緒波動過大有關。要有健康的血管,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

如何打敗血管的五大天敵?

簡單來說就是壹句話:八成飽,每天走壹萬步,兩者平衡。

吃點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桔、茄子、紅薯、大蒜、洋蔥能疏通血管,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醋還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當然,最重要的是堅持均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警惕“四高”食物。

堅持鍛煉,不偷懶。

英國研究發現,長期持續的運動可以顯著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功能,甚至可以預防心肌梗死的復發。很多心腦血管專家都是堅持鍛煉的專家。比如胡大壹教授堅持“日行壹萬步”12年,在西藏阿裏高原的時候也沒有停下來。慢跑、快走等適度運動適合大多數患者。

飯前運動有助於血管老化。國外研究表明,每天鍛煉半小時,如散步、騎車、慢跑、遊泳等。,可以起到減肥降脂的作用,提高血管的“年輕化”程度,防止衰老。如果飯前適度運動,保護血管的效果會更好。

壹周兩塊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中含有天然抗氧化劑黃酮,能防止血管硬化,增加心肌活力,松弛肌肉,防止膽固醇在血管中堆積,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壹定作用。

喝綠茶,少喝酒。

綠茶中的兒茶酚能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強血管的柔韌性和彈性,預防動脈硬化。不提倡喝酒保護血管。過量飲酒使血壓和甘油三酯升高,導致房顫、酒精性心肌病、脂肪肝、肝硬化,嚴重時甚至猝死。

經常喝豆漿。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的區別在於動物蛋白是從肉類等攝取的。,脂肪也被攝入。壹旦過量,就會引起高脂血癥、脂質沈積癥和動脈硬化。植物蛋白沒有這個問題。大豆異黃酮是壹種植物雌激素,對延緩衰老、應對更年期、預防動脈硬化、保護心腦十分有益。

補充葉酸。

食物中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6和B12會增加血液中半胱氨酸的水平,容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如莧菜、菠菜、蘆筍、豆類、酵母、蘋果、橘子等。

魚,壹種富含魚油的食物。

富含蛋氨酸、賴氨酸、脯氨酸、牛黃酸,能改善血管的彈性和順應性,促進鈉排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還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沈積、改善纖維蛋白溶解的作用。

血管維護的最佳時間表。

早上八點,喝壹杯豆漿。豆漿是壹種很好的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大豆異黃酮等。大豆異黃酮是壹種植物雌激素,對延緩衰老、應對更年期、預防動脈硬化、保護心腦十分有益。

10: 30 am,起床做活動。久坐會減緩身體的新陳代謝,有些物質如果不消耗就會沈積在血管壁上。10: 30是早上上班時間的中間。這時候10分鐘的活動可以放松心情,減少久坐的影響。專家提倡,如果可能的話,每1小時就要起來運動10分鐘,眺望遠方,伸展四肢,散步等舒緩運動。

12:00吃五顏六色的蔬菜。不同顏色的蔬菜含有的營養成分不同,含量也不同。攝入的蔬菜種類越多,吸收的營養就越全面。蔬菜中含有維生素C、花青素、膳食纖維等。,不能被機體合成,有利於抗氧化,排出腸道垃圾,維持血管彈性。

15: 00 pm,吃個蘋果。富含果膠、果酸和維生素C的蘋果常被稱為“全科醫生”。其中,果膠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可以減少肝臟對膽固醇的吸收,防止脂質沈積,維持血管彈性。

晚上17: 30,走路回家。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不斷更新細胞,有助於增加血管的厚度和彈性,增加小血管的數量。建議少開車,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下班時間比較寬松的時候,可以提前兩站下車,步行回家,增加運動量。“走路不如練壹百遍”,走路是最好的運動。

晚上19:00,喝壹碗雜糧粥。谷物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抗氧化劑,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和膽固醇水平,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喝粥時,以黑木耳、海帶、芹菜、香菇等搭配為佳。保護血管。

本文綜合:生命時報、名醫百科、中國青年網等。

2.預防心血管疾病

1.飲食幹預

1減少鈉攝入可明顯增加高血壓,增加高血壓風險。中國各地居民鈉攝入量明顯高於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鈉攝入量應低於6g。指南指出,減少鈉攝入可使收縮壓降低2 ~ 8 mmhg(1 mmhg = 0.133 kpa),每人每日鹽攝入量應逐步降至6g。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煮鹽,最好用定量鹽勺加鹽;控制醬油、黃醬等高含鹽量調味品的用量,可以使用醋等替代產品;②日常生活中,鹽主要來源於腌制、鹵制、釀造的食物,如鹹菜、臘肉等。少吃或不吃這類含鹽量高的食物和零食。貝類、蝦皮、皮蛋、菊花、草頭、空心菜等蔬菜,鈉含量都很高,以上食物盡量少用。

2合理的飲食通過合理的飲食,可以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平衡營養。具體措施如下:

①減少膳食總熱量,避免或少吃高脂肪食物(如脂肪、油炸食品或全脂乳制品)和高糖食物(如蛋糕、甜食和含糖飲料)。減少食用油,控制在20g/d(2湯匙左右)。適當控制谷類的攝入,增加低能量密度食物的比例,如蔬菜、水果等。

②減少膳食膽固醇的攝入,限制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瘦肉75g/d,蛋黃每周4次(如果有高膽固醇血癥,不吃或少吃蛋黃),少吃脂肪或動物內臟。其他動物性食物每日不應超過50 ~ 100 g。

③調整脂肪酸比例選擇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橄欖油)作為烹飪,每人每天應少於25g。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動物脂肪,以及棕櫚油、椰子油、人造黃油。增加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和淡水魚的攝入,適量補充硬質水果和豆類。

④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竹筍、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帶、洋蔥等。蔬菜每日攝入量至少應在400 ~ 500 g,水果每日攝入量至少應在100g..

⑤適量的豆制品或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每周吃魚1次的人,心臟病死亡率明顯低於不吃魚的人,每天奶250g。

⑥高鉀飲食,富含鉀的食物可抵抗鈉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包括豆類、蘑菇、黑棗、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筍、瘦肉、魚和家禽;莧菜、油菜、大蔥等根莖類蔬菜;香蕉、棗、桃、橙等水果。

⑦高鈣飲食,如大豆、葵花籽、核桃、牛奶、花生、魚蝦、紅棗、鮮雪紅、蒜苗、紫菜等。

(8)補鐵。研究發現,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漿鐵低於正常水平,因此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如豌豆和木耳,不僅可以降低血壓,還可以預防老年人貧血。

⑨其他:主食應以粗糧、雜糧為主,如糙米、玉米,少精米、面粉。做菜時,要多用紅糖和蜂蜜,少用或不用綿白糖,限制白糖總量。飲食安排宜少而多餐,避免過飽;避免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的“三高”食物,限制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茶宜清淡,忌濃咖啡,少吃辛辣調味品。

為了使用方便,中國營養學會還發布了新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推薦了具體的食物攝入建議(圖1)。營養素方面,提供熱能的三種營養素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應分別占總熱能的55% ~ 65%、20% ~ 30%和11% ~ 15%,飽和脂肪酸的供能比應≤ 10%。此外,膽固醇的攝入量應控制在300 mg/d以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應在保持營養平衡的基礎上,根據個體情況采取有效的膳食幹預措施。

3飲酒少的男性酒精攝入量為25g/d,女性為15g/d..酒精的計算方法大致如下:白酒中酒精的比例略低於白酒的度數,如39度白酒的酒精含量為32.5%;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約為13% ~ 15%;啤酒的酒精含量在4%左右。按此計算,男性白酒(390)的攝入量不應超過80ml/d,葡萄酒200ml/d,啤酒600 ml/d。

4戒煙我國戒煙專家共識明確指出,吸煙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病年輕化,使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時間提前10年,冠心病風險增加壹倍。煙草依賴是壹種慢性成癮疾病,不僅難以戒除,而且復吸率高。

2.鍛煉指導

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缺乏體育活動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確危險因素。為了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應根據個人和環境條件進行體育鍛煉。鍛煉的形式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身體狀況靈活選擇,如散步、快走、慢跑、遊泳、氣功、太極拳等。運動強度適中,每周3 ~ 5次,每次持續30分鐘左右,以心率不超過170次/分或有點出汗為佳。要註意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壹個典型的身體活動計劃包括三個階段:① 5 ~ 10 min的輕度熱身活動;②耐力活動或有氧運動20 ~ 30min;(3)放松5min左右,逐漸減少用力,使心腦血管系統的反應和機體產熱功能逐漸穩定。如果進行不合理的運動,如強度過大、時間過長、過度彎腰等,不僅達不到治療目的,還會導致頭暈、頭重,甚至使脆弱的小血管在超負荷的壓力下破裂,導致腦出血。運動時要保持放松、愉快、有節奏,不要用力過猛,呼吸自然,不要憋氣。如果彎腰,需要註意不要長時間保持頭低於心臟。運動應該和休息交替進行,以避免疲勞。

3.心理指導

精神壓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生活壓力過大和病態心理。應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受試者預防和緩解精神壓力,糾正和治療病態心理。必要時應建議患者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和治療。健康教育應同時從人群的社會環境、身體狀態、心理因素入手,了解其心理緊張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調適,通過心理咨詢、放松療法、聽音樂、興趣培養、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療,使患者保持樂觀,緩解精神緊張。指導患者加強自我修養,訓練自控能力,保持樂觀和良好的心理狀態,消除社會心理緊張;註意勞逸結合;多參加社交活動;培養個人愛好;保持心理平衡,達到治療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