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木產於東北和華北地區,木質細膩,色淡白偏黃,纖維抗剪切能力差,易“切斷”。它的根和結有許多圖案,古人常用來裝飾門芯。樺樹皮柔韌美觀,但由於其木質多汁,加工完成後會變形,所以很少見到完全由樺木制成的桌椅。
楊樹是中國北方常用的木材。又軟又穩,很常見。在古代家具中多用作榆木家具的配件和漆器家具的胎骨。這裏說的楊樹又叫“小葉楊”,因為它有緞子般的光澤,所以又叫“緞楊”。楊木有壹種“騷味”,比樺木更輕更軟。另壹方面,樺樹有輕微的香味,並且經常有非常細的棕黑色水漬線。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杜牧木又名“杜牧梨木”,呈灰黃色,細膩樸實,橫縱紋理差別不大,適合雕刻。在過去,杜牧被用來雕刻木板和郵票。以前有山西商號用的微雕商標版畫,人物、船只、山川、房屋等。在壹平方英寸之內都非常精致,上面有數百個小字,令人驚嘆。
柏木有壹種可以入藥的香味,柏木可以安神補心。雪松黃、細、香、耐水、多節,所以人們常把它當作“柏木”。好的棺材也是用柏木做的,因為它耐腐蝕。北京大保臺出土的古王墓中著名的“黃腸字謎”,是由數千個柏樹方塊整齊堆砌而成的屏障,可見其在木材種植中的地位之高。
樟樹在中國南方各省均有分布,在福建、臺灣省更是盛產。這種樹的直徑很大,木材寬度很寬,圖案美麗,特別是香味濃郁,可以驅走昆蟲。中國的樟木箱享譽國內外,包括衣箱、臥箱(行李箱)、頂箱、櫥櫃。北京有很多樟木桌椅的案例。在舊木業中,樟木按其形狀分為幾種,如香樟、樟樹、樟樹、樟樹、樟樹、樟樹、樟樹等。
胡桃木是金代家具的上乘材料。水磨打蠟後會有硬木般的光澤。木質細膩無性,易雕刻,色澤淡雅柔和。明清胡桃木制品有,多為佳作,可為用,可藏。胡桃木只有細針頭般的棕色眼睛和淡黃色絲狀年輪。重量和榆樹等。
核桃楸被百姓稱為胡桃楸。核桃楸的棕眼扁平無光,深色柔和無光,但收縮小。可作為門芯桌面的芯材,常與韓木、胡桃木搭配使用。與核桃相比,楸樹的重量更輕,顏色更深,質地更疏松,棕眼大而散,這是主要的區別點。
楠木是壹種非常高檔的木材,呈淺橙黃色,略帶灰色,紋理淡雅寧靜,質地溫潤柔軟,不縮水,下雨時有香味。南方各省都有產,但四川最好。到了明代,朝廷大量使用,現在北京的故宮和北京的高級古建築,大多是楠木建造的。楠木不腐不腐,清香四溢。皇家圖書館,金漆寶座,內部裝飾多為楠木。如文遠亭、樂壽殿、太和殿、長陵等重要建築都有楠木裝飾和家具,常與紫檀搭配使用。業內人士對其質地的評價如下:金絲楠、閩楠、閩楠、龍膽草。
櫸樹主要生長在中國的江蘇、浙江和安徽。可以長到30多米,直徑可以達到1.5米。山毛櫸紋理比榆木更豐富。蘇州工匠稱之為“寶塔紋”,其木材比普通木材堅硬,但不是硬木。櫸木在明清家具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來就受到重視。山毛櫸在蘇州是制作家具的常見材料。北方也有許多櫸木家具,多為明式,造型和工藝與黃華麗相同,歷來為工匠和收藏家所重視。江蘇工匠常把櫸木分為三類:櫸木、紅櫸木、血櫸木。樹齡不同導致顏色和密度不同。顏色較紅的老年人被稱為“血櫸木”,最受珍視。
杉木呈淺黃褐色,質地較直,相對容易幹燥,強度較好,但不耐潮,也不防蛀。杉木經常被用作建築材料。壹些硬度大、密度密、質地均勻的品種也被用來制作家具。
癭木是樹幹或樹枝上異常突出的部分。關於蟲癭形成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們是伐木、火災或森林災害的結果,包括細菌侵蝕,甚至被啄木鳥啄食。有些樹種,如樟樹、榆樹、閩楠、柏樹、柳樹等,更容易長出蟲癭。山毛櫸的紋理多為旋轉的細花紋,往往很難辨別是什麽種類的樹。然而,相同的顏色、紋理和紋理通常來自同壹棵母樹。樹幹的枝和根由於樹纖維生長方向的變化,長成類似山毛櫸的紋理,如楠木的山毛櫸。楠木是第壹種能生產大板材的櫸木。在中國隨處可見的樺樹也容易長出蟲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