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秋季六節氣對生活有什麽要求?

秋季六節氣對生活有什麽要求?

秋季六節氣的日常生活要符合秋季六節氣氣候特點的要求。

(1)立秋季節的生活需求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管子》中記載:“秋始於陰,故萬物皆收。”在秋季養生中,蘇文的四時調神說指出:“四時陰陽之人,萬物之根,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其根,故在生長之門,與萬物同升降。若逆其根,則斷其根,毀其真。”這是古人調整四季的目的,警示人們要懂得春夏秋冬藏的自然規律,才能順應四季。

初秋時節,酷暑未盡,雖有涼風,但天氣多變,早晚溫差大,白天仍酷熱難耐。這個節氣加強晚上的睡眠時間是有道理的,正好彌補夏天睡眠不足,秋天早睡,完全符合“養和收”的原則。

(2)夏季生活需求

夏天,炎熱的氣候即將結束。此時早晚氣溫低,白天氣溫高。所以要註意衣服隨天氣的變化,小心感冒。這個節日明顯的氣候特點是幹燥、少雨、空氣濕度低。這個時候,人們往往會有這種感覺,皮膚變得緊張,甚至脫皮、脫屑,頭發幹燥無光澤,頭皮屑增多,口唇幹燥或幹裂,鼻咽幹燥到發燙,大便幹燥。所有這些現象都是由幹燥的氣候造成的。

這種現象就是人們所說的秋燥。此節秋燥性溫燥,發展為咳嗽少痰、咽幹、口鼻幹燥、手腳發熱等癥狀。有些疾病,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容易復發或加重。所以,這個時候,保護好自己不被秋燥侵襲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個節日裏,我們應該堅持午睡的好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氣血陰陽兩虛,會出現白天不睡,晚上不睡的失眠現象。古代養生專家說:“睡眠少是老年人的壹大毛病”,《古今顏佳》認為老年人應該“困了就睡”,這符合養生的觀點。此外,古人在睡眠養生中也強調經絡睡眠的重要性(即每天中午和中午入睡),認為中午陰陽相遇,體內氣血失衡,必須靜臥,等待天氣恢復。

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 ~ 4點,體內各器官功能下降到最低點;12 ~ 13中午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候。

(3)千禧季節的日常生活需求

千禧年是涼爽氣候的開始。此時夜間和早晚氣溫較低,中午天氣仍然很熱,是秋季日溫差最大的時候。古語有雲“千年不露身,早晚要提醒人”,就是告誡人們,千年時節氣溫漸冷,不可袒胸,尤其是早晚要多加衣服。

這個時候,正是人們出遊的好時機。但很多遊客在旅遊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鼻子癢,連續打噴嚏,流鼻涕,有時眼睛流淚,喉嚨癢,耳朵癢。這些表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深秋的早晚溫差很大,尤其是活動量增加,脫下外套的時候,更容易被誤認為感冒,被當成“感冒”。其實這不壹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熱”。

花粉熱的發病有兩個基本因素:壹是個體體質的過敏;另壹種是不止壹次接觸和吸入外界過敏原。因為各種植物的花期有明顯的季節性,所以對壹種或幾種抗原過敏的人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秋季是藜科、滸苔、蓖麻、向日葵等植物開花的時候,正是這些花粉誘發了過敏體質的人出現“秋季花粉癥”。

(4)秋分季節的日常生活要求

秋分時節真的已經入秋了。作為壹個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應該根據保健中陰陽平衡的規律,以“陰陽為秘”的原則來保持身體。根據蘇文《至真大論》的理論,“細察陰陽之所,待平期”,陰陽之所,不可偏頗。

秋分過後,氣候漸冷,是胃病多發、復發的季節。中醫認為,胃腸道對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保護不當,不註意飲食起居,就會導致胃腸道疾病,如反酸、腹脹、腹瀉、腹痛,或加重原有的胃病。因此,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註意胃部的保暖,適時添衣,夜間蓋好被褥,以防胃疼或加重腹寒引起的舊病。

(5)寒露季節的生活要求

寒露過後,隨著氣溫的持續下降,此時感冒是最易發病的。研究認為,氣溫下降,空氣幹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增強。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上呼吸道抗病能力下降。所以感冒是感冒的重要誘因。要及時更換衣服,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此時哮喘會越來越嚴重,慢性扁桃體炎患者容易引起咽痛,痔瘡患者會比以前更嚴重。

據統計,90%以上的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感冒後會急性發作。因此,應采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還要科學調節飲食,結合藥物防治,改善居住環境,避免煙霧汙染,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清新。

綜上所述,在這個多事之秋的寒露季節,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對身體的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個節氣,由於氣候寒冷,日照少,風起葉落,往往會造成蒼涼感,導致情緒不穩,心情憂郁。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壓抑的情緒,培養樂觀豁達的心,也是養生保健不可或缺的內容之壹。如果經常登高遠眺,能讓人心曠神怡,抑郁、憂郁等壹切不良情緒都會豁然消散。這不僅是養生中提高收入的方法之壹,也是調節精神的良藥。

(6)初霜季節的日常生活要求。

初霜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根據中醫理論,此時脾臟的功能正處於旺盛期。因為脾胃的功能太強,容易引起胃病。所以這個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復發的高峰。

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打亂;新陳代謝加快,熱量消耗增加,胃液和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必然加重胃腸功能負擔,影響已有潰瘍的修復;秋末冬初外出,氣溫較低,不可避免地要咽下壹些冷空氣,可引起胃腸粘膜血管收縮,導致胃腸粘膜缺血缺氧,營養供給減少,破壞胃腸粘膜的防禦屏障,不利於潰瘍的修復,也可導致新潰瘍的出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別註意保養,保持情緒穩定,避免負面情緒;註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適當的體育鍛煉,改善胃腸供血;註意防寒保暖,尤其要註意腹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