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五聲音階療法的初步認識

五聲音階療法的初步認識

在中國,聲音療法可以追溯到“五音療法”。這五個音分別是宮聲、上聲、焦劇、箏曲和余音,它們是中國古代音樂的五個基本音階。

《靈謝舒客》中的、上Shā、焦菊娥、鄭zhǐ、於五聲,與五臟相配:脾宜功,聲散緩;肺宜商,其聲宜清;肝要回應角度,聲音長;心有所施,聲有所亮;腎應羽,其音重而細,乃五臟之正確讀音。相傳因中國最早的樂器“福”的五音而得名。相當於現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應用在中醫上,五音屬於五行,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可以調節五臟。宮上角養羽和五音調和搭配對人的健康有不同的作用。

相傳古代醫術高超的醫生,樂如盲藥。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治病”的理論。

“百病起於氣,止於聲”,其中這個氣不僅僅指情誌,實際上主要是指五臟之臟氣和六腑之氣以及奇恒之腑。根據每個人自身的身體結構和臟腑之氣的差異,配合不同的音樂,五音可防病養生。利用五行原理,使五音相互生成,相互制約,相互制約,五音合壹,影響紊亂的人體,使之調和機體。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臟:肺、肝、腎、心、脾。

五音:公、上、交、正、於。

“用音樂當藥。”在繁體字中,音樂、醫學、療法同源,音樂與醫學、療法有著天然的聯系。音樂可以放松身體和愉悅心靈,循環氣血,促進經絡,對人體具有與藥物治療壹樣的治療能力。

音樂也有歸經,有沈浮,有寒熱涼,有中草藥的各種特性。而且音樂是需要加工的,同樣的音樂可以使用不同的樂器、節奏、力度、和聲等。,它們是相互兼容的,就像中醫方劑中君臣輔佐有區別壹樣。“這個說法雖然有點牽強,但也體現了音樂的醫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