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正確的養生方法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
健康時間表
7點以後,21:起床的最佳時間。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的專家指出,如果妳在5: 22到7: 00和21之間起床,妳血液中可能導致心臟病的物質就會增加。
10,16:最適合日光浴。
10 am的陽光中紫外線低,能使人感到溫暖柔軟,促進新陳代謝,避免傷害皮膚。
16至17的紫外線中含有多種X射線成分,可促進鈣磷吸收,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這也是壹個好時機。
10分~11分,20分~21分:最適合學習。
這段時間,人體內激素分泌的節奏最旺盛,頭腦最清晰、最敏銳。
妳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拼圖,算術等。,有助於鍛煉大腦。
10: 30和15: 30:最適合用餐。
10: 30左右,人體新陳代謝變快,需要補充能量,尤其是學生、上班族等用腦人群,可以喝杯牛奶或酸奶。
午餐和晚餐之間有很長時間的間隔。從15 pm到16 pm,體內葡萄糖含量降低。這時候吃點水果或者壹把堅果,可以避免思維變慢,防止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
16點~18點:最適合健身。
這期間身體各項指標都達到了最適合運動的水平,非常適合球類運動和消耗脂肪的有氧運動。
最高體溫;肌肉力量和彈性最強;更好的肺活量和心臟功能;視覺、聽覺等。是最敏感的。全身協調能力最好。
21 ~23:最適合調節免疫力。
這個時候是免疫系統調整的時候。建議不要看電視、上網、做劇烈運動、熬夜娛樂等。,並選擇聽音樂等放松的活動。
古典音樂屬於低音音樂,能讓人感覺更平和。聽半小時以上的古典音樂最有助於調節他們的免疫力。
早中晚睡前:最適合吃保健品。
壹般藥品說明書都會明確註明“用法用量”,維生素、鈣等營養素也要遵循最佳時間。
研究指出,早上8點服用維生素最合適,晚上19時鐵的吸收效果最好,睡前補鈣最合適。
疾病時間表
每天:早上心腦血管疾病高發。
世界衛生組織在對4769例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調查後發現,其中28%的人在早晨6~10發病,被稱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魔鬼時間”。
人在晚上睡覺時,身體的各個系統都處於半休眠狀態;早上剛醒來,心率由慢變快,使血管收縮、凝固的物質增多,容易形成血栓;醒來突然起床,血壓不會壹下子上來,會出現頭暈、惡心、四肢乏力等癥狀。
所以,醒後不要急著起床。妳應該躺下來活動壹下四肢和頭部,3分鐘後再起來。
周刊:周壹最焦慮。
芬蘭的研究發現,周壹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比壹周中的其他日子高出40%。
英國壹項涉及3000人的調查顯示,約60%的上班族表示,1/4的人周日失眠,46%的人周壹無法集中精力工作。
“周壹焦慮癥”不是醫學意義上的疾病,而是周末的放松狀態轉為緊張狀態後的生理和心理不適。
建議周五下午把辦公桌收拾幹凈,下周要做的單子放在周末做,可以緩解周壹的焦慮。
月圓之夜:痛風哮喘易發作。
基於50多項研究,科學家發現月圓之夜的訪問量比平時高出3.6%。痛風和哮喘的發病率會在滿月時飆升。
建議痛風患者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如生吃海鮮、大魚大肉、動物內臟,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經常鍛煉。
建議哮喘患者註意室內清潔,定時服藥,定期復查。
每年:寒冷季節心肌梗塞概率高。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研究表明,猝死多發生在寒冷季節,寒冷容易導致心血管痙攣。對於心臟病患者,可能誘發大面積心肌梗死,導致猝死。
尤其是老年人,對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寒冷會引起血管痙攣、高血壓和血管舒張功能障礙。
建議老年人外出時,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子,戴上口罩和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