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員工會無精打采,工作熱情不高,甚至自殺(富士康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是因為工資低還是個人生活中的感情問題?現代企業基本都講究物質方式激勵員工,但是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壹樣,無法協調統壹,所以效果肯定不理想。對於很多員工來說,他們狀態不好的真正原因是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迷茫,沒有人能幫他們解決,以至於存款越多,惡性循環越多。
員工不健康的心理會直接導致企業的產品和售後服務出現問題,從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員工的心理健康是否是企業績效的保障,所以員工的心理保健是壹種內在的激勵手段,不同於物質獎勵,可以從情感方面協調統壹。
壹.精神健康的定義
廣義來說,心理健康是指壹種高效、滿意、持續的精神狀態。狹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過程是完整的、協調的,即認知、情感、意誌、行為、人格是完整的、協調的,能夠適應社會,與社會同步。很多人認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兩個不相關的概念。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在現實生活中,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心理健康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的身體健康。如果壹個人性格孤僻,心理長期壓抑,就會影響激素的分泌,降低人的抵抗力,疾病就會乘虛而入。如果壹個健康的人總是懷疑自己有什麽病,他就會整天抑郁,最終真的會生病。
二,員工的心理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人體就像壹臺非常精密復雜的機器,各個系統和內部器官相互依賴,相互補充,以保持人體的各種功能處於平衡狀態,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就像中醫養生,調理。內臟想找回聯系,人的壹個壞習慣會導致全身損傷。人體有自動調節的能力。當妳破壞了這種平衡,身體會自動調整回來,但人壹旦有了心臟病(情緒病),就很難調整,很容易被各種疾病乘虛而入。員工的心理困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壹)挫折心理管理
每個環境都有競爭。有成功就有失敗。企業裏每個小群體都會有競爭,群體之間也會有競爭。如何處理失敗帶來的負面情緒,是正常工作的關鍵。挫折是個體面對挫折時的主觀感受。嚴重的挫折會導致個體的壹系列負面行為,進而帶給其他個體。
1,挫折的定義
人的行為總是從某種動機出發,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努力。如果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艱難險阻,就會有挫折,挫折就會產生各種行為。它會有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應。個體在遭受嚴重挫折後,會情緒低落、消極、怨恨;生理上,會表現為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胃酸分泌減少會導致潰瘍和胃穿孔。簡而言之,個人挫折會產生異常行為。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出現了挫折,這可能發生在以下情況中:
(1)改變方法,繞過障礙,選擇另壹條路徑,達到目標。
(2)如果難度超出,修改目標,改變行為方向。
(3)面對障礙無路可走,目標無法實現。人們會有嚴重的挫敗感。
2.沮喪的原因
(1)內部因素
每個人的生理條件都不壹樣,所以會有壹些人不適合某些工作,比如啞巴歌手,心臟不好的人想當空軍。生理條件不允許。但是人的心理變化比較無常,會有很多動機並存。這要看大腦的哪壹邊會誘惑他行動。有時候兩種動機是相互排斥的,導致個人難以選擇,從而產生挫敗感。
(2)外部因素
在工作環境中,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政治觀點等。都不壹樣,會影響預期目標的實現失敗,也會讓人產生挫敗感。比如人際關系緊張,領導班子不團結,新改革帶來的各種不同意見。
3、挫折的影響
(1)攻擊。也稱為攻擊和對抗。分為直接攻擊和間接攻擊。直接攻擊是指攻擊的對象是構成挫敗感的人或事。間接攻擊就是把挫折後的憤怒轉嫁給自己、當事人或者無關的人和事。壹般來說,自尊心強,天賦高,遇到很大挫折的人,容易直接泄憤。缺乏自信、內向、自卑或悲觀的人,往往會把矛頭指向自己。當挫敗感來源不明,或者造成挫敗感的真實對象無法被直接攻擊時,他們就會尋找替罪羊。
(2)倒退。也稱為回歸。人在受到挫折後,會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幼稚行為,如容易被人暗算,盲目相信別人,盲目執行別人的指令,輕信謠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暴怒,表現過激,甚至無理取鬧。
(3)妥協。也叫合理化。人在受到挫折後,會產生情緒緊張和焦慮,長期下去對身體有害。所以要采取壹些心理和行為上的措施來減少挫折帶來的緊張和焦慮,這叫妥協。
4.如何應對挫折
在企業裏,挫折是無論如何都防不住的。面對挫折,企業和員工應該如何面對挫折,如何解決是最關鍵的問題。
(1)員工回應
員工要學會自我調節。每個人身邊都會有知心朋友。有些事情不能在家裏說,因為在家裏說會無形中把這種挫敗感帶回家,這樣妳會把挫敗感放大到妳每天要面對的環境中,不利於妳的釋放。人要有壹顆豁達的心。面對挫折不是讓自己逃避,而是勇敢面對,鼓勵自己。重要的是過程不是結果。看到別人的優點並向他們學習。
(2)管理者應該做出反應
企業就像快速電路板,員工是每壹根電線,管理者是連接電線的焊點。接頭處理挫折的能力直接影響整個電路板的質量。因為要提高管理者應對挫折的能力。首先,管理者可以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如果處於員工的位置會怎麽做,怎麽想。其次,妳要能接受員工的投訴。員工向經理投訴,說明員工信任妳,經理應該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幫助員工消除誤解。最後,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就應該耐心處理員工對挫折的反映。引導工作必須在平靜寬容的環境中進行。
(2)職業壓力:
職業壓力(OccupationalStress):職業要求迫使人們做出偏離其正常功能的改變時所產生的壓力。職業壓力對個人的影響可能是身體的、心理的或行為的。職業壓力引起的生理反應包括心血管疾病、胃腸疾病、呼吸問題、癌癥、關節炎、頭痛、身體傷害、皮膚功能障礙、疲勞和死亡。研究表明,冠心病與壹個人的工作壓力有關。工作中的問題和不滿,工作中的壓力(如工作量大),A型行為模式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A型行為模式主要表現為:強調競爭和高度責任感;極度投入工作,應對來自日常生活的挑戰,保持非常積極忙碌的生活習慣;快但沒耐心,生活中來去匆匆,很多行為都是沖動。
職業壓力對個人來說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消極怠工
之所以對工作感到厭倦,有很多原因。比如工作環境不適應,和同事的矛盾解決不了,衛生條件差。主要表現為:經常以生病為由忽視工作,經常上班打瞌睡,對工作提出尖銳批評等等。
2、生理障礙
員工感受到壓力時,心理上往往會感到焦慮、緊張和壓抑。如果這種情緒得不到及時的緩解,或者壓力過大、時間過長,都有可能導致生理上的紊亂或疾病。這些生理障礙可能導致出勤率降低、曠工、曠課和出錯率增加。因此,企業管理不僅要關註員工的身體健康,還要關註生理不健康的原因。
3.心力衰竭
赫伯特?弗洛登·伯格提出了壹個簡單的公式:緊張的人際關系+工作壓力=心力衰竭。他認為,今天許多人可能因為心力衰竭而成為職業壓力的受害者。如果壹個人過於致力於追求不切實際的工作關系目標,導致身心資源的流失,就會出現心力衰竭。
職業壓力對組織來說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內耗
在過渡壓力下工作的員工往往難以集中註意力,誤判頻繁增加,情緒惡化甚至出現暴力傾向。壓力也會造成部門之間的摩擦。對於兩個相關部門來說,其中壹個部門可能會因為另壹個部門施加的壓力過大而達到極限,最終導致雙方不和,影響正常工作。嚴重的摩擦會導致組織沖突。
2.成本增加
員工可能因職業壓力而產生工作倦怠或個人心理障礙。這些問題都會導致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問題,此外,工傷賠償和質量事故也是個人問題造成的。
3.員工缺勤
在工作中,員工壓力過大的直接反應就是曠工率上升。曠工是指以生病或其他不正當理由為借口請假。
綜上所述,過渡性職業壓力不僅會困擾員工,也會困擾企業本身。企業的管理層應該密切關註壓力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職業壓力的應對方法:
有些員工在處理職業壓力時會采取壹些消極的應對方式,比如回避、自責等。這不僅不能緩解壓力,還可能造成惡性循環,導致更嚴重的心理疾病。在人員管理實踐中,管理者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員工應對壓力。
1,從個人應對開始。
(1)保持良好的心態,重點是事而不是人。
老板是大部分工作壓力的來源。下屬的失職可能會給妳帶來麻煩,同事之間的摩擦也可能會引起不快,但真正的壓力是如何讓上司對妳的工作滿意,贏得他的信任和欣賞。工作中,註意調整心態,努力讓自己保持豁達和包容;始終保持積極快樂的心情,善於傾訴自己的痛苦和煩惱,釋放負面情緒。這是緩解壓力的好方法。可以找壹個和自己經歷接近的知心朋友聊聊自己的煩惱,聽聽別人的壹些建議。但是最好不要把工作的壓力告訴妳的配偶和父母,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可能和妳有很大的不同,這對妳沒有任何幫助,只會給妳的家庭增添麻煩。當然,妳不能把工作中的壞心情帶回家:工作已經很亂了,再把家裏搞得亂七八糟就更糟了。
(2)文武之道,壹放松。
工作不代表弦總是繃著。在適當的時候放松,就像超細產品說的那樣?休息壹下。休息壹下?,對身心都會有好處。有壹個良好的睡眠,較輕的憂慮和不愉快通常會在壹個充分和實際的睡眠後消失。另外,有空的時候運動壹下,這是調節心情的好方法。參加壹項妳喜歡的體育活動,或者去旅行,看妳喜歡的書和電視節目,或者幹脆去度假放松壹下,眼不見心不煩。
(3)未雨綢繆,隨時準備應對方案。
面對各種情況,只有壹個方案是不夠的。從頭到尾了解事情的全過程,提前預料到任何可能出現的問題,準備好可以快速替代的行動方案,主動迎接工作壓力。當妳有了計劃,壓力自然不會找上妳。
2.本組織的應對方法
(1)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不僅僅是壹句口號,它應該落實到每壹個員工的心裏。真正的企業文化不應該由管理者來制定,而應該聽取員工的意見,在環境中靈活應變,就像散文壹樣,有散有集中。這樣可以促進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可以最及時的發現和解決問題。
(2)讓員工參與企業目標設計。
員工常常對工作目標、工作期望和上級評價感到不確定。這種感覺壹旦產生,職業壓力就會隨之而來。要解決這個問題,員工應該參與企業目標的設計。這樣員工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就會提高。其實每個人都想努力,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有所成就。有了目標和動力,他們自然會加倍努力。
(3)建立員工身心健康保健制度和安全制度。
為員工提供良好的身心健康方案,如合理的飲食方案和鍛煉方案,讓員工參與設計和分享經驗,並決心建立完善的即興發揮機制。然後讓員工老有所養,老有所醫。不能讓員工壹輩子待在企業裏不還錢。為退休工人建立培訓機構,使他們能夠自立。定期為員工開設心理輔導課,清除員工心中工作的煩惱。尊重員工的個人習慣,和每個小團隊好好相處,大群體才會和諧。
參考資料:
[1]?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黃希庭,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2]?管理者?員工挫折的預防與消除,沈睿,2002,10。
[3]?人力資源管理?何娟,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