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抓住生產的機會來調整我們的體形,或者在分娩前治療壹些身體癥狀,以正確的方式坐月子,良好的營養和充足的休息會在未來幾年給我們帶來良好的健康。臺北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明賢表示,女性產後不同時期的生理狀態不同,因此飲食、藥物護理也不同,產後可分三個階段護理。
第壹階段:輕盈型消炎產婦剛生完孩子。因為傷口還在愈合中,所以飲食要清淡,避免暴食辛辣、幹燥的食物,以免傷口發炎。“由於孕婦特殊的生理需求,需要體內保持水分,以增加血液供應。所以在產後生理恢復正常生理之前,身體容易積水,需要限制飲水。”謝明賢指出,不是完全不能吃,但可以限制在1,000。
另外,可以用杜仲開水代替開水,減少水腫的機會。壹般女性壹天需要2000左右的水分,水分不足需要補充雞湯、魚湯、排骨湯等蛋白質水。
謝明賢提到,從自然分娩5-7天開始,剖腹產7-10天,可以開始服用7片生化湯,促進惡露排出。據臨床研究統計,生化湯能明顯降低產褥熱及感染,使子宮供血充足,改善宮縮,即使輕微損傷子宮內壁,也能幫助修復,減少日後子宮內息肉及粘連。通常第壹胎吃生化湯子宮收縮不明顯。壹般進食30分鐘後,子宮會輕微收縮,也會促進乳汁分泌。
第二階段:開始加入香油烹飪。“生產後經過1周的恢復,身體已經過了壹個小的恢復階段,傷口也逐漸修復。這時候妳可以在飲食中進行適度的補充。”謝明賢說,第二周就可以開始吃香油炒菜,不用酒精。因為不是大補,所以可以炒腰子,瘦肉,豬肝,雞蛋,紅野雞。
香油可以促進子宮收縮,裏面的油可以潤腸,改善排便問題。如果是燥熱體質,做麻油菜的時候,不要爆姜,也不要用酒,因為麻油菜之所以被認為是燥熱食品主要是因為食材搭配起來比較熱。
中藥以補血為主,輔以少許補氣。可以用中醫名方當歸補血湯。此外,可將申思湯的成分加入藥材或飲食中,滋補脾胃,利濕化濕,幫助消化吸收,減少水腫的形成。
階段三:黃酒煮“大補”謝明賢指出,生產後經過2-3周的休息和調理,身體已經到了可以大補的階段,黃酒煮此時可以進入市場。壹般用酒7天後自然生產,14天後剖腹產才能吃。
產後14天就可以開始吃香油雞了。因為這道菜含有酒精,在東方食補的概念中屬於“幹”類食物,不適合在產後早期食用。產後到坐月子結束平均15天吃。對於燥熱的媽媽,要減少酒和香油的比例。
謝明賢建議,此時中藥以補益氣血的方劑為主,如“十全大補湯”。壹般應分3次服用,然後與魚或烏雞同煮,可與香油雞交替食用。主要功能是幫助卵巢和骨盆的恢復,補腎強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