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潭水庫是建國以來四川省修建的第壹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主要依托四川都江堰引水灌溉。水庫始建於1970,竣工於1972。運河系統工程歷經8年建設和7年改造,15年完工。黑龍潭水庫以人民投勞和國家補助的形式修建,總投資20266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01.53萬元,人民投勞貼息1.01.03萬元,基本占壹半。仁壽人民為修建水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流下了大量的汗水,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總共有133人因工死亡,1205人因工致殘。
該水庫位於成都平原東南邊緣,龍泉山脈二鄂山西麓,仁壽縣城西北16公裏處,是都江堰灌區的壹座蓄水水庫。湖岸線長310公裏,南北長25公裏,水面23.6平方公裏。大壩高53米,長271米,最大庫容3.6億立方米,正常庫容3億立方米。被譽為“川西第壹海”。湖中有85個島嶼散落在7個峽谷和7個大壩中,猶如水上盆景,碧波藍天,水天壹色,如夢如幻。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4℃,森林覆蓋率90%。1986被省政府批準為四川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527米長的輸水隧洞,將以每秒39.4的流量輸送龍潭清水,穿越805座隧洞、644座渡槽、1.654 38+0.444座暗拱和渠道3690多公裏,灌溉仁壽、井研、建陽三縣1.0606萬畝土地。
景區內有10個各具特色的景點:大壩、三大灣、蓬萊島、青龍嘴植物園、龍巖摩崖造像石刻、城固山、七星照月、八壹群島、韓家壩、白果壩、雙燕子。盤龍島上有山徑、龍亭、觀景亭、書畫院、猴園。上面刻有著名畫家馮建吳的手跡。洪積寺位於景區第壹峰——陳大山。位於景區中心和其中壹個大島的三個海灣,被省林業廳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青龍嘴,位於幹線上,在省林科院試驗田裏,引進了300多種世界各地的珍稀樹木和花卉。太乙壩,位於景區北端,由龍巖、大佛、五裏橋、大梁子組成。傳說太乙真人在此止步擊殺龍巖,得“太乙壩”之名。近水的巖壁上雕有壹條長10余米的無頭龍,上刻明代“龍壁”二字,旁刻唐代彌勒佛像及銘文。佛像兩側的石頭上,是竹枝潑水、人物潑水的奇觀。
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良的生態環境、秀美的湖光山色、優質的產品資源和優異的發展成就,黑龍潭已成為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會議商務和文化經濟活動的理想場所。
彭祖山
彭祖是國家AA級風景旅遊區,是養生技術創始人、880多歲高齡的醫生彭祖修煉和安葬的地方,被譽為中國養生文化第壹山。
彭祖是中國唯壹擁有長壽養生文化資源的風景區。其深厚悠遠的文化底蘊和中國獨壹無二的彭祖養生長壽文化,在彭山這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上熠熠生輝,廣為流傳,滋潤了世世代代。彭山百歲老人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8倍,是全國首個多學科專家認定的“長壽之鄉”,長壽品牌家喻戶曉。尤其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有記載的養生家彭祖,他不僅是中國養生文化的奠基人,也是中國廚房的鼻祖和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性學家。他系統地研究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飲食與健康的關系。他獨創的食療、入門、調整、攝影四大養生術,博大精深,照亮人間,對現代生活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
目前,對外開放的彭山以彭祖健康長壽文化為靈魂,努力打造中國健康長壽旅遊勝地彭祖山。縣委、政府已與以劍南春集團為代表的合作夥伴,包括雲南宏宇投資有限公司、成都維多利商貿有限公司、四川智匯實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全面發展框架協議,發展目標是五年內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完成項目建設並通過認證,總投資超過6543.8+0億元。
鐘燕寺
青神歷史悠久,古跡眾多,自然風光優美,旅遊資源豐富。中巖寺、德雲寺、漢組以“古”著稱;中國竹藝城以“特別”著稱;平墻三峽因其幽靜而迷人。仙姑湖以“秀”著稱。青神被譽為蠶叢故裏、南方絲綢之路、岷江古道、小峨眉、中國椪柑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蘇東坡初戀的地方。中巖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初戀之地。被範成大譽為“西川臨泉之極品”,被陸遊譽為“川南第壹山”。現為國家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城市東部11公裏的黃金旅遊線上,橫跨閩江,與孟思河口相對。主要景點有上思、中思、司夏。景區十裏曲折,峰巒黛谷,泉流石響,風景秀麗,景色宜人,適宜常年旅遊。它是成都-青神-樂山-峨眉水陸旅遊線上的壹顆璀璨明珠。
曹禺海灘
曹禺海灘旅遊風景區位於素有“山清水秀”之稱的四川省洪雅縣。東鄰峨眉山,西接雅安碧峰峽,南接瓦屋山和柳江古鎮,距成都約160公裏,距縣城30公裏。305省道、樂雅高速、綏自美高速、青衣江貫穿景區。景區規劃面積18平方公裏,核心區6平方公裏,淡水區3.7平方公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天沒有酷暑。冬天不冷少霜;年平均氣溫15℃~16℃,日照1080小時,降雨量1493.6毫米,無霜期304天,海拔520-600米。
景區人傑地靈,人文秀美,民風淳樸,風雅。唐代著名高僧武大,被唐僖宗封為“武大宗師”,宋代著名諫官田希鈞,被範仲淹、蘇東坡譽為“人間正氣人”,都誕生在這裏。五月臺節、蚌殼燈、牛燈等青羌民俗文化歷史悠久,在巴蜀頗有名氣。
景區自然環境優越,歷史悠久,集儒、釋、道、史、文於壹體,被譽為“小三峽”。境內林木蔥郁,植被豐富,青山綠水,峽谷怪石林立,甚至還有瀑布銀泉,美不勝收。桫欏是壹種罕見的古老植物,在綿延6公裏的桫欏峽中隨處可見。800米大壩攔河,3.7平方公裏淡水湖波光粼粼,水天壹色,野鴨成群;“千塔佛國”匯聚了全國各地108座名塔,壹尊巨型臥佛橫臥江面,長45 .3米,高12.5米。沿路可見80多幅描繪和雕刻釋迦牟尼生平的壁畫;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通道之壹的“竹青關”古棧道,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許多古代石刻、觀音寺等寺廟形態各異;恢復重建的“魁星閣”和“雅玉樓”依山而居;傳說二郎神斬妖控水留下的“斬山”和“龜都府”就是在河裏喝水。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由人工藝術營造,使景區具有很高的旅遊觀賞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