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閉嘴”!
“守口如瓶”是指高血壓的飲食禁忌,避免對血壓不利的食物和調料,合理攝取營養,壹方面穩定血壓,另壹方面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促進健康。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壹般清淡營養,三餐定時定量,八分飽,粗細混合,多吃水果蔬菜。盡量避免吃快餐和外出就餐。
(1)限鹽
我們知道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鹽中鈉離子含量高(1 g鹽含鈉離子400 mg),鈉離子過多會加速動脈硬化,從而進壹步升高血壓。結果表明,每增加1 g鹽,收縮壓和舒張壓會增加2mmHg。即使是血壓正常的人,我也建議清淡飲食,因為吃得過鹹過重會加速尿液中鈣的排泄,可能導致缺鈣等危害。高血壓患者每日食鹽攝入量少於6克(啤酒瓶蓋為平蓋),鈉離子高的食物和調料也應少吃,如味精(主要是谷氨酸鈉)、醬油、雞精、腌菜(醬菜)、泡菜、熏肉、海鮮等。鈉離子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少吃,吃的時候可以補充新鮮蔬菜和開水。
(二)限制動物的內臟和脂肪
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和內臟。動物脂肪中含有飽和脂肪酸,具有較高的生產力系數。脂肪容易在體內堆積,導致肥胖,高血壓和肥胖互為因果。動物內臟中膽固醇和嘌呤的含量較高,攝入過多容易導致血脂異常和尿酸升高。食用油建議以各種植物油為主,如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橄欖油、核桃油等。熬湯的時候可以用動物油。
(3)限制主食和糖
主食大米和面粉中含有豐富的澱粉,在體內分解成糖分,被人體吸收。澱粉分解剩下的糖分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也就是說主食吃多了的人會肥胖或者患上脂肪肝等相關疾病。這也是有些人不吃肉會肥胖的原因,糖尿病人要控制主食。當然,這並不是說不吃主食,而是要吃得合理,有竅門,比如粗細糧混著吃,吃飯時先吃植物性食物。所有糖類(如白糖、糖果、紅糖、冰糖等)的攝入量。)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加以控制。糖(非人工甜味劑)進入體內直接被吸收,身體的消耗和代謝盈余也轉化為脂肪。原理和主食壹樣。
(4)烹飪方法
高血壓患者的烹調方法應以蒸、煮、燉為主,煎、炸用的較少。蒸、煮、燉等烹調方法對食物的營養成分破壞相對較小,煎、炸對食物的營養成分破壞較大,如食物中的澱粉變性、油炸中的維生素失活等。,而且油炸、油炸食品中的油脂含量較高,容易導致油脂超標。此外,油炸和油炸食品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酰胺和三四苯基芘。
(5)垃圾食品
高血壓應該少吃或者不吃垃圾食品,不管是什麽食物,最好是新鮮度最高的。
(6)戒煙戒酒
煙酒對身體的危害是眾所周知的。尼古丁、壹氧化碳、焦油、乙醇等。可導致血壓升高或不穩定,導致腦血管意外。
高血壓每日主食不超過400克(生重),瘦肉(可以交替食用,如用壹只瘦豬肉換壹只雞)不超過80克,豆制品不超過20克,雞蛋不超過50克,蔬菜至少達到500克,水果達到200克。
第二,“邁開腿”
“抱腿”是指高血壓的合理運動,促進血壓穩定。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血壓的穩定性遠遠大於不運動者。實踐中發現,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尤其是ⅰ、ⅱ級高血壓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頭脹、頭暈、失眠、心慌等癥狀。經過壹個階段的運動治療後緩解甚至完全消失,他們的血壓也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適當的運動有助於降低血壓或保持血壓正常。合理的運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加關節靈活性,增強肌肉體積和韌帶拉伸能力。但是對於不同的高血壓,運動的時間、形式、強度都是不壹樣的,因為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不壹樣。比如兩個同年齡同性別的人都有高血壓,壹個是繼發性高血壓合並冠心病,壹個是三級高血壓合並高脂血癥。根據兩個人的情況,綜合評估整體情況,制定鍛煉計劃是不壹樣的。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宜低強度運動,以散步或太極拳為主,以防腦出血、心絞痛。高血壓合並高血脂應該是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跑步、騎自行車。但是對於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我建議步行鍛煉。走路是最方便、最經濟、最直接的方式,頻率和時間可以控制為身體輕微出汗的有氧運動。如果有膝關節疾病,換成太極拳或者慢走。
同時以有氧運動為主,結合安全性進行抗阻運動,如俯臥撐、舉重(能承受)。抗阻運動有助於增加肌肉體積和強身健體,增加骨峰,預防骨質疏松。
(壹)鍛煉具有以下功能
1.運動可以緩解精神壓力。長期緊張或情緒激動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對心血管系統的調節出現問題,常導致高血壓。堅持運動可以使高血壓患者感到穩定和舒適,緩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緊張、焦慮和興奮;能改變大腦皮層、中樞神經系統和血管運動中樞的功能障礙,加強大腦皮層對皮層下血管運動中樞的調節作用,使全身處於緊張狀態的小動脈放松,從而促進血壓下降。
2.運動可以增強血液循環。對於長期堅持運動的高血壓患者,通過全身肌肉運動,可使肌肉血管纖維逐漸增多增粗,冠狀動脈側支血管增多,血流量增加,管腔增大,血管壁彈性增加,血管的變化有利於血壓的降低。運動也能產生壹些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進入血液後,可以促進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血液中的膽固醇等物質,使血管保持應有的彈性。因此能有效延緩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防止高血壓的加重。
(二)高血壓患者的鍛煉原則
1.把握好運動的強度。根據個人對運動的反應和適應能力,運動強度可分為每周三次或隔天1次,或每周五次。壹般認為,如果壹周少於兩次,效果不明顯。每天鍛煉的話,總運動量不要太大,鍛煉完第二天要感覺精力充沛,身體不舒服。
2.選擇合適的運動在選擇運動療法的種類時,要根據高血壓的不同發展階段,選擇不同的運動。比如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散步、快走、慢跑、遊泳、醫療體操等。
三級高血壓患者應采用身體放松練習,但不應做劇烈運動或活動,應避免做彎腰動作。同時,高血壓患者在運動時,要動靜結合,適可而止,不可急於求成。他們還應該配合運動和藥物,根據具體情況減少或逐漸停止服用藥物,以達到壹定的效果。
(3)如何判斷運動強度
如果高血壓患者可以運動,建議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比如最常見的快走,每分鐘120步的快走是非常有效的有氧運動。為了提高老年高血壓運動的安全性,運動時的最大心率可以是170減去年齡。比如壹個70歲的人,運動時最大心率是170-70=100,也就是說運動時最大心率不能超過100次/分。運動時的心率達到正常心率的90%也就夠了。如果正常心率是80次/分鐘,運動時達到72次/分鐘就足夠了。壹個簡單的自己操作方法:摸摸自己的脈搏看每分鐘多少次,運動時不要超過這個數值。
除了快走,如果患者的心功能和肺功能能夠承受,還可以慢跑、跳廣場舞、交際舞,都是中等體力勞動。有些老人喜歡打太極拳沒關系,只要體力允許,不要過度勞累。
(4)鍛煉時間
運動對於高血壓,我建議晚上運動。吃完飯,6點吃晚飯,休息40分鐘,6: 40去運動。壹般運動30到40分鐘就可以了。不提倡晨練,尤其是空腹鍛煉,因為早上6點到10點被稱為魔鬼時間,這期間腎上腺素會大量釋放,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再運動就會引發心腦血管意外。
(5)不適合高血壓患者的動作
有些運動不適合高血壓,可能會導致高血壓,甚至發生危險,應盡量避免。
1.趴著看書
有些人喜歡躺在床上看書看電視,這對於沒有高血壓的人來說問題不大,但是對於高血壓的人來說就危險了。因為長時間的俯臥,腹部肌肉的壓迫影響人的深呼吸,腹部的壓迫和腹部肌肉的收縮容易導致血壓突然升高,發生意外。因此,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年齡較大者)應禁止趴著看書、看電視,看書、看電視的時間不宜過長,不宜觀看驚險刺激的電視電影。
2.蹲下搖搖頭
生命在於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適當的運動也有利於降低和穩定血壓,促進疾病的康復。但有些運動不適合高血壓患者。除高強度劇烈運動外,高血壓患者不要做深蹲、站立、搖頭或快速跳躍等動作,這些動作都可能引起高血壓腦血管意外。散步、體操、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適合高血壓患者,運動時間不宜過長。運動中及運動後無明顯疲勞不適為宜。
屏住呼吸,排便
排便是生活中的小事。由於大便幹燥難以解決,有些人試圖屏住呼吸排便。對於健康人來說,如果是暫時性的還好,但是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絕對不能暫時屏住呼吸,否則會因為腹壓增加,血壓突然升高而導致危險。所以高血壓患者排便時不要強行憋氣。如果出現大便幹燥或便秘,可以服用壹些潤腸通便的藥物或外用開塞露進行治療。平時可以適當多吃些粗糧、蔬菜、水果,不僅可以防止大便幹燥,還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有好處。
4.突然用力(劇烈運動)
日常生活中,肌肉緊張、血管收縮、精神緊張、全身用力等物理現象。,這些無處不在的,比如強行搬東西,強行騎車,強行生產,強行運動,如果不超過承受能力,可能是健康人無法承受的。如果高血壓患者突然發力,即使不發力或在健康人的承受範圍內發力,也可能難以承受。因此,高血壓患者不要突然用力或超負荷,應做輕微和輕的工作和運動,以確保健康和安全。
高血壓患者適合的運動是不劇烈、不出汗的運動,以防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導致腦血管意外等危險。高血壓適合適度有氧運動。
需要註意的是,高血壓的運動建議每天進行。如遇天氣(下雨、大風、寒冷),可在家進行代替。
第三,“抓住妳心中的小惡魔”
“把小惡魔抓在心裏”就是高血壓壹定要保持好心情,從而促進血壓的穩定。
(壹)情緒與高血壓的關系
情緒是心理反應的重要表現,與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據相關統計,當代人類50% ~ 80%的疾病是由不良心態和不良情緒引起的,長期的焦慮、抑郁和精神緊張也是高血壓發生的重要因素。
任何疾病,在我看來,都要正確認識,並與疾病和諧相處。該看醫生的時候就去看醫生,如果要忌口,就要多運動,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作息規律,睡眠好。良好的情緒狀態不僅影響任何疾病,對於高血壓更重要。情緒激動和暴怒可能導致腦出血。壹些研究指出,當妳暴怒和興奮時,妳的血壓可以上升約30毫米汞柱(4千帕)。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心理或情誌治療,可使高血壓患者感到安定、平和、舒適、豁達,有利於高血壓的治療,對改善患者自覺癥狀、穩定和降低血壓有良好的作用。樂觀是內環境穩定的基礎,維持內環境穩定是高血壓患者心理治療的精髓。要抱著“來了就要安全”的心態,正確對待自己的高血壓,在情緒上保持樂觀,在心理上盡力消除各種消極因素,以頑強的鬥誌、飽滿的情緒、開放的心態與疾病作鬥爭,積極配合管理,促進高血壓的穩定,防止腦血管意外和並發癥的到來,提高生活質量。
(二)為什麽情緒激動時會得高血壓?
興奮時血壓升高,安靜時血壓可恢復。為什麽?原因是情緒屬於高級神經活動。情緒時,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可興奮延髓的心率加速中樞和血管收縮中樞,使交感腎上腺系統的活動明顯增強。此時,不僅常見的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神經介質增多,腎上腺髓質分泌到血液中的腎上腺素量也大大增加。在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素的作用下,壹方面心臟收縮加強加快,血輸出量增加;另壹方面,身體大部分區域的小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由於血輸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增加,血壓升高。稍靜後,壹方面來自大腦皮層的神經沖動減少,交感腎上腺系統活動減弱,使血壓下降;另壹方面,當血壓升高時,也可以通過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反射恢復。
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有壓力感受器來感受血壓的變化。正常血壓的波動可在壹定程度上刺激這些壓力感受器,神經沖動分別沿主動脈神經和竇神經傳入延髓,從而調節心血管運動中樞的張力,使動脈血壓保持相對恒定。動脈血壓升高時,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接收的神經沖動增強,傳遞到延髓中樞的沖動增加,使心臟抑制性神經中樞的張力增加,心臟加速中樞和血管收縮中樞的張力降低,心臟交感神經和交感血管收縮神經傳遞的沖動減弱,心臟迷走神經傳遞的沖動增加。結果是心跳變慢,血量減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壓恢復正常。
此外,高血壓除了合理的“吃”,適合自己的運動,保持情緒穩定外,還必須有規律的作息,保證高質量的睡眠和睡眠時間(7-8小時),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定期服用降壓藥並做好記錄,可以找出血壓不穩定的原因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