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質在於“氣”
人體和宇宙壹樣,是由五行之氣凝聚而成的有形之物,靠臟腑器官之間的氣的有序循環來維持生機和活力。所以,順則安;氣在,則人在。
我們不禁要問,氣是什麽?它從哪裏來?繁榮和衰落靠什麽?
氣本質上是壹個哲學概念。在先秦著作中,氣隨處可見。比如《莊子》裏有壹句話,人壹出生,氣就聚集。聚則生,散則亡。孟子的"氣能補身",荀子的"治氣養生",以及《黃帝尹福經》中的"離氣制氣",都是中醫氣論的重要基礎。
氣對人體最突出的貢獻還表現在對血液的各種作用上。氣為陽,血為陰,兩者關系密切。中醫自古就有“氣則行血,氣滯則瘀”的說法。
人有七種情緒:喜、怒、憂、思、悲、懼、驚,分別對應我們的心、肝、脾、肺、腎。七情也分陰陽,因為快樂屬於陽,悲傷屬於陰,所以如果我們每天都開心快樂,就會無形中滋養陽氣。如果我們總是悲觀、沮喪、不開心,就相當於損害了我們的陽氣。所以我們要快樂的過好每壹天,保持樂觀的心態,從七情六欲中感染我們陽氣。
血為氣之母,氣隨血行。
在氣血關系中,氣是血液生成和運行的動力,血是氣的物質基礎和載體。氣以驅溫為主,血以營養潤澤為主,所以血到哪裏,就壹定到哪裏,到哪裏,就不壹定跟到哪裏。
中醫認為氣為陽,血為陰,兩者關系密切。《黃帝內經》曾指出:“人之主,血與氣耳。”“人是血氣之靈,所以為生命服務,為生命而活者也。”明代《景嶽全書》說:“人有陰陽,是血氣。陽主氣,所以氣充滿活力;陰主血,所以血性強。
怎樣才能調理氣血?在這裏,我們最想提醒大家的是,壹定要註意氣血的儲存和保養。
氣血作為人體的能量和臟腑的食物,是可以預存的。先天和童年時期,人就儲存了大量的氣血能量,相當於在健康銀行裏有壹大筆存款。但當我們長大後,有些人不註意繼續儲存,而是揮霍無度,無知無覺。“傻小子睡冷炕,靠強火力”就是這麽說的。如果把青春押在明天,會消耗大量體力,應付惡劣環境,長期睡眠不足,深感憂慮或狂怒...那時候可能還不明顯。人壹旦到了中年,年齡大了壹點,後果就會顯現。不然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早衰?所以要註意“存”在氣血銀行,而“存”在氣血銀行比存在銀行重要得多。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但氣血是生命的基本沈積。
那麽,我們在忙碌的同時能否保持健康的身材和健康的皮膚,讓自己清新自然,容光煥發呢?
當然方式是:調理氣血。因為氣血是現代人健康和美麗最有力的保護神。
如何讓氣血成為我們的保護神?接下來繼續下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