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著名數學家的名人故事

著名數學家的名人故事

著名數學家的名人故事

從古至今,有很多著名的數學家,所以這裏有我的著名數學家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蘇養生經典。

國際數學界著名的老數學家蘇教授,100歲了,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

蘇老九十歲的時候寫了壹本書,講的是他帶壹個研究生,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左右是多麽的精力充沛!然後,當有人問他健康長壽的方法時,他總是笑著回答:“我不知道什麽養生,但我總是生活規律,註意體育鍛煉……”

蘇老的生活習慣大致是這樣的:

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壹點睡覺,每晚睡六個小時,白天午睡壹個小時。早上起床後,在前院做有氧運動,壹刻鐘左右。然後學習壹個小時,吃早飯。下午下班後,堅持步行兩到三公裏——下雨天改走樓梯。幾十年來,每壹天。

蘇是浙江平陽人。他出生在壹個農民家庭。因為家境貧寒,他從小衣食無憂。十幾歲時,蘇又瘦又小,身體不太健康。小學畢業後,我在中學學習了兩年。十七歲那年,我遊歷日本,進入帝國大學專攻數學。蘇在國外生活了十二年。在這期間,他逐漸愛上了運動,興趣廣泛。他可以在劃船、滑冰、網球、騎自行車和駕駛摩托車方面玩幾手漂亮的遊戲。當時,蘇是帝國大學網球隊和賽艇隊的主力隊員之壹。

幾十年來,蘇由於堅持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壹直很好。即使在我八十幾歲的時候,上五六層樓梯的時候,我仍然不是很氣喘,嘴裏的牙齒和壯年時差不多。90歲那年,夏秋兩季,他相當輕松地爬上安徽黃山,遊覽療養。壹路的實力令人羨慕,令人敬佩。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但是怎麽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蘇老認為,除了以上的身體鍛煉,心理保健也至關重要。蘇老性格開朗幽默。無論是跟人說話還是做報告,經常能聽到他的笑聲。他常說,“積累煩惱少的人,才能健康長壽。”他還說:要活著,就要豁達,豁達,豁達,豁達。再者,人要多走動,尤其是老人,多找事情做。如果妳整天只吃不做,或者壹味貪圖安逸和享受,對身體永遠沒有好處。1985年,蘇退居二線。相對來說,時間比以前多了。他馬上意識到,人壹閑就容易懶,精神空虛對身體不好。於是他主動找事情做——他連續舉辦了三期中學教師培訓班(數學)。

至於飲食,蘇老的意見是,喜歡吃就盡量少吃,不喜歡吃就多吃。妳可以喝點酒,但不要喝太多。

蘇老的妻子米子·松本是日本仙臺市人。她出身書香門第,擅長茶道。所以蘇老有喝茶的習慣,特別愛喝上等綠茶。蘇老說:茶是中國人最常用的飲料。對於老年人來說,喝茶利大於弊,既能解渴,又能促進利尿和消化。還能去除油膩,讓口腔感覺清新舒適。同時,茶葉還有抗痢疾誌賀菌的作用。

蘇老七十歲以後,劇烈運動不做了,但上述運動和下班後散步的十八法,在95歲以前仍然堅持。每晚睡前半小時,或聽音樂,或讀唐詩,放松心情,然後迅速進入夢境。

偉大的數學天才——高斯

高斯(1777 ~ 1855)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斯是壹個農民的兒子。年輕時,他在數學方面表現出非凡的天賦。3歲能糾正父親計算中的錯誤;10歲,獨立發現等差數列求和公式;二項式定理發現於11歲。

年輕的高斯的聰明和早期的智慧得到了享有盛譽的布裏克公爵的青睞和資助,使他能夠繼續深造。19歲的高斯,發明了只用圓規和直尺制作正17多邊形的方法,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

1801年發表了《算術研究》,闡述了數論和高等代數的壹些問題。在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統計數學、橢圓函數理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同時,作為物理學家,他與威廉·韋伯合作研究電磁學,發明了電極。為了進行實驗,高斯還發明了雙線磁力儀,這是他對電磁學研究的壹個非常實用的成果。

30歲時,高斯擔任德國壹所著名高等學府的天文臺臺長,並在天文臺工作直至去世。他壹生還喜歡文學和語言學,懂十幾種外語。他壹生發表了323部作品,提出了404個科學思想,完成了4項重要發明。

高斯死後,人們在他出生的城市豎立了壹座他的雕像。為了紀念他發現17多邊形的制作方法,雕像的底座被修改為17多邊形。世界公認他是與牛頓、阿基米德和歐拉齊名的數學家。

中國偉大的數學家——華

華(1910 ~ 1985)——中國數學家、數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金壇人。

華的父親是壹個經營雜貨店的小老板。由於生意慘淡,家境日益惡化,上中學不久的華·輟學當了壹名雜貨鋪的記賬員。在繁瑣單調的工作中,他沒有放棄自己最大的愛好——數學研究。

就在他努力自學的時候,災難從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傷寒,被醫生判了死刑。然而,他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只是左腿終身殘疾。他經常掛在嘴邊的就是這句話:“所謂天才,全靠堅持不懈的努力。”

這位沒有大專文憑的數學家,憑著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自學,在1930年以壹篇論文《蘇家駒的代數五次方程不能解的原因》打動了國內數學界。後來被熊慶來教授推薦到清華大學數學系當助教。在這裏,由於熊慶來和楊武之的指導,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並逐漸確立了他在數學界的地位。

1948被美國某大學邀請去教書。新中國成立後,他毅然放棄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攜妻兒回國,在清華大學數學系任教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他高度重視並倡導將數學理論應用於生產實踐,親自組織推廣“最優化方法”和“統籌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顯示了巨大的威力。

他壹生努力,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專著10部。作為數學教育家,他培養了陳景潤、王元、陸啟鏗等壹批傑出的數學家,組建了中國數學學派,其中壹些人已成為世界壹流的數學家。

1985 02年6月12日,華在日本講學時突發心肌梗塞去世,享年75歲。用“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後壹刻”來激勵自己壹生的華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哥德巴赫猜想與陳景潤

陳景潤(1933 ~ 1966)——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人。

陳景潤出生在壹個小文員家庭,和哥哥姐姐們排行老三。因為家裏孩子多,父親收入微薄,家庭生活很拮據。所以陳景潤似乎從壹出生就是父母的負擔,壹個自認為不受歡迎的人。

上學後,因為我又瘦又弱,經常被欺負。這種特殊的生活境遇把他塑造成了壹個極其內向、不善言辭的人,而對數學的迷戀又讓他養成了獨自思考、閉門造車的習慣,因此被別人認為是“怪胎”。

陳景潤壹生選擇研究數學,與沈淵教授有關。在那裏,陳景潤第壹次了解到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從那裏,陳景潤從第壹刻起,就下定決心要摘下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1953年,他從廈門大學畢業,留在圖書館工作,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哥德巴赫猜想。他把自己的數學論文寄給了華教授,華教授看後非常欣賞他的才華,並把他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做實習研究員。從此,在華的指導下,他有幸走進了哥德巴赫猜想。1966年5月,壹顆耀眼的新星閃現在全球數學界的上空——陳景潤宣布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完成了“1+2”證書的修改。

不可思議的是,國外數學家用大型高速計算機證明“1+3”,而陳景潤完全靠紙、筆和頭骨。如果這令人費解,那麽他用來簡化“1+2”證明的六麻袋稿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1973年,他發表了著名的《陳定理》,被認為是篩選法的光輝頂點。

對於陳景潤的成就,國外壹位著名數學家曾贊嘆不已,感慨萬千:他移山倒海!

數學家歐拉小學時因問“星”被開除。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幾個數學分支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但是,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小時候壹點也不被老師喜歡。他是壹名被學校開除的學生。

事情是由星星引起的。那時,小歐拉正在壹所教會學校學習。有壹次,他問老師天上有多少顆星星。這位老師是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聖經也沒有回答。其實天上有無數的星星,是無限的。有成千上萬顆肉眼可見的星星。老師沒有假裝聽懂,回答歐拉說:“天上有多少星星不重要,只要妳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的。”

歐拉覺得很奇怪:“天空那麽大那麽高,地面上沒有自動扶梯。上帝是怎麽把星星壹顆壹顆嵌在屏幕上的?”上帝親自把它們壹個壹個放在天上。他為什麽忘記了星星的數目?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

他問了老師壹個心裏的問題,老師又壹次疑惑了,臉紅了,不知道怎麽回答。壹股突如其來的怒火在老師心中升起,不僅僅是因為壹個剛上學的孩子問了老師這樣的問題,讓老師無法下臺,更重要的是老師視上帝高於壹切。小歐拉居然怪上帝不記得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他懷疑全能的上帝。在老師看來,這是壹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時代,對上帝是絕對沒有疑問的。人們只能是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和上帝“保持壹致”,老師讓他離開學校回家。然而,在小歐拉心中,神的神聖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失敗者。為什麽他連天上的星星都記不住?他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問都成了犯罪。他認為上帝可能是別人虛構的壹個家夥,根本不存在。

回家後,他幫父親放羊,成了壹名牧童。他壹邊放羊壹邊看書。在他讀的書中,有許多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逐漸增多,達到100。原來的羊圈有點小,父親決定新建壹個羊圈。他用尺子量了壹塊長方形的地,長40米,寬15米。他算了壹下,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只羊6平方米。當他準備開工時,發現自己的材料只夠100米的圍欄,根本不夠用。如果要圍壹個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那麽它的周長就是110米(15+15+40+40 = 110)。如果要按照原計劃來建,父親覺得很為難。面積減少的話,每只羊的面積不到6平方米。

小歐拉告訴父親,不用縮小羊圈,不用擔心每只羊的領地會比原計劃小。他有壹個主意。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就不理他了。小尤拉急了,大聲說,只挪壹點羊圈的木樁。

父親搖搖頭,心想:“世上怎麽會有這麽便宜的事?”然而,小歐拉堅持認為,他將能夠壹舉兩得。父親最終同意讓兒子試試。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來跑到羊圈準備開工。他把原來40米的邊長縮短到以木樁為中心的25米。父親急了,說:“那怎麽行?那怎麽做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不回答,跑到另壹邊,把原來的邊長15米延長,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這樣壹改,原來規劃的羊圈變成了邊長25米的正方形。然後,小歐拉自信地對爸爸說:“現在,柵欄夠了,面積夠了。”

父親按照小歐拉設計的羊圈搭起了圍欄。100米圍欄真的夠用,不多不少,全部用完。面積也夠了,稍微大壹點。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孩子比自己聰明,真的會動腦筋,將來肯定大有前途。

父親覺得讓這麽聰明的孩子放羊太可惜了。後來,他試圖讓小歐拉認識偉大的數學家伯努利。通過數學家的推薦,小歐拉在1720成為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壹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