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藝是什麽?

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藝是什麽?

(1)鋪設人行道塊

1,放樣

人行道鋪設前,根據設計的平面和標高,沿人行道中心線(或邊線)測量放線,每5m~10m測量壹塊磚作為控制點,建立方格網控制標高和方向。

2.墊子

根據測量放樣的位置和標高,進行墊層施工。路面墊層采用C15 cm厚非泵送商品混凝土墊層。

3.塊石面路

(1)壹般采用“放線定位法”依次鋪貼,彩磚要緊貼墊層,不能有“脫空”現象。

(2)經常用三米直尺沿縱、橫、斜三個方向測量表面的平整度。如果發現不符合要求,及時修復。

(3)攤鋪必須平整、穩定,縱橫接縫順直,排列整齊,縫隙均勻。

4、填縫和固化

攤鋪完成後,經檢驗合格後方可進行填縫。將過篩的幹砂與水泥混合並均勻填充磚縫,在磚面灑水使砂灰下沈,用符合設計要求的水泥砂漿勾縫。勾縫必須完全勾住,並壓入表面的凹縫;砂漿凝固後,灑水7天才能使用。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1,施工放樣

施工前,根據設計要求,利用水穩層施工時設置的臨時樁點進行測量放線,確定板塊位置,分好板塊,進行定位控制,並在巷道的每個轉角處設置控制樁,以便隨時檢查和復測。

2、支模

根據混凝土板的縱橫標高,模板采用相應的高鋼模板。由於模板支撐在水泥穩定碎石層上,為了方便操作,首先用電錘在水泥穩定碎石層上鉆孔,孔的直徑和深度略小於支撐鋼筋和支撐深度。支模前,根據設計縱橫縫傳力桿拉筋的設置要求,對鋼模板進行鉆孔和編號,嚴格按編號順序支模。孔位略大於設計傳力桿和拉桿的直徑,安裝鋼筋。為避免漏漿,模板支好後應進行標高測量,檢查是否牢固,並在澆築水泥混凝土前刷脫模劑。

3、混凝土攪拌、運輸

混凝土現場集中拌制,我公司將根據設計要求提前設計試驗配合比,要求拌制時嚴格按照試驗室提供的配合比準確投料。混凝土由混凝土運輸車運輸。

4、鋼筋制作和擺放

鋼筋按設計要求在場外加工制作,運至現場,在澆築水泥混凝土前澆築。

5.1自由板邊緣鋼筋放置

自由板邊緣的鋼筋應放置在離板邊緣至少5cm處,用4cm厚的預制混凝土塊支撐,塊間距不大於80cm,兩根鋼筋間距不小於10cm。在澆築混凝土過程中,鋼筋的中間應平直,無變形和偏斜,並防止位移。

5.2轉角鋼筋放置

當混凝土澆搗至與設計厚度相差5cm時,伸縮縫與板邊的距離為10cm,待平鋪到位後再澆搗上層混凝土。

5.3檢查井和雨水口的抗裂鋼筋應與自由板邊緣的鋼筋放置方式相同。

6、混凝土攤鋪、振搗

混凝土攤鋪應在鋼筋就位後立即進行,攤鋪前應刷脫模劑,以保護鋼筋在攤鋪過程中不移動或錯位。即混凝土鋪到壹半厚度後,先用平板振動器振搗,初步找平後再用平板振動器振搗。振搗時,振動器沿縱向從路邊向路面逐行移動,每次移板前後位置重疊面約20cm(約1/3板寬),做到不漏振。振動器在每個位置的振動時間壹般為15s-25s,時間不宜過長,直至混凝土拌合物被淹沒,表面均勻無明顯掉塊或起泡為止。在振搗不到的地方,如模板邊緣和進水口附近,應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振搗時,振動器應垂直緩慢抽動,每次移動之間的距離不得大於1.5倍作用半徑。插入式振動器與模板的間距壹般為10cm左右。插入式振動器不在傳力桿上振動,以免損壞相鄰板邊緣的混凝土。平板振動器找平的混凝土表面基本平整,無明顯凹凸痕跡。然後用振動夯模板夯實整平。振搗時,將振搗棒模板的兩端放在兩側縱向模板上,或放在兩側已澆築的水泥板上,作為控制路面標高的依據。從壹端到另壹端依次振動兩次。

7、抹灰和壓花

混凝土板振搗密實後,用抹子抹平混凝土表面,然後進行人工抹平。最後壹遍,要求細致,消除砂眼,使混凝土表面達到平整度要求。打磨後用排筆沿橫坡方向輕刷,使痕跡變平,然後用壓紋機在混凝土表面壓花。為了保證壓痕深度均勻,控制壓花操作時間,壓花時根據壓花機的大小用角鐵作為導向尺,可以掌握規格。施工中應經常檢查靠尺的直線度,有偏差的應及時更換。

8、拆除

拆模時要小心,不要用大錘敲打,以免損壞邊角,拆模時間應在混凝土終凝後36~48小時內,以免過早拆模,損壞混凝土邊角。

9.伸縮接頭

伸縮縫板采用2cm厚的瀝青板材,兩面塗刷1-2mm的瀝青,埋入路面,板的高度與路面高度壹致。在填充瀝青膠漿之前,從其上部切掉4-5厘米,然後填充瀝青膠漿。

10,開槽

縮縫采用混凝土切割機切割,深度5cm,切片厚度3 mm,切割在拆模後進行。拆模時,收縮縫的位置標記已在水泥混凝土塊上標出。如橫向縮縫(無傳力桿)位置位於檢查井和雨水口處,應重新調整縮縫位置,原則上應控制在距井位1.2m以上。切割前要求畫線,畫線時要與切割線對齊,保證同壹樁位的水平接縫順直美觀,切割時深淺均勻。

11,接縫填充

伸縮縫和縮縫都用瀝青砂漿澆築。澆築前將接縫內的灰塵、雜物清理幹凈,待接縫完全幹燥後再澆築。

12,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