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秋季保健需要註意什麽?

秋季保健需要註意什麽?

秋天適合養生,但也有很多需要註意的地方。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關於秋季養生的內容。希望妳喜歡!

“白露不露”預防秋寒

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變冷,加重了清晨和深夜的寒意。如果這個時候再裸體,就容易著涼,容易感冒,還容易得肺病。因為秋氣主燥,燥容易傷肺。如果因受寒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外邪,就會發生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發熱、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如果風邪侵入經絡肌肉,則筋絡阻滯痹癥,可發生肢體痹癥。

小心吃秋瓜,防止壞肚子。

民間諺語“秋瓜對胃不好”的意思是,立秋以後如果繼續生吃大量瓜果,很容易引發腸胃疾病。夏天吃大量的瓜不會引起脾胃的疾病,反而降低了腸胃的抗病能力。立秋後,大量食用生瓜果,肯定會幫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能運化水濕,腹瀉、痢疾、便溏等急慢性胃腸疾病隨之而來。因此,立秋後,我們應謹慎食用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

秋季滋陰防過補

按照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季節。但進補不能亂補,要註意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亂補。中醫治療是補虛,不是給虛的患者用補藥。虛癥分為陰虛、陽虛、氣虛、氣血兩虛,所以對癥吃藥才能補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還要註意進補適量,切忌吃藥,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烏雞、豬肺、甲魚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蓮藕、核桃、薏米、花生、鴨蛋、菠菜、梨等。,而且這些東西和其他有益的食物或者中藥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秋季演習有“三防”

秋季堅持運動,不僅可以調理肺氣,改善肺器官功能,還有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機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抗力。但由於秋季早晚溫差較大,為了獲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須註意三防:

壹個是預防感冒:秋季清晨氣溫較低,要根據室外氣溫變化增減衣服。運動時,要等身體熱了再脫太多衣服;運動後不要穿汗濕的衣服,待在寒風中,以防身體著涼。

二、運動損傷的預防:由於人體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的伸展性明顯降低,關節的生理活動減少,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降低,容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的運動損傷。所以每次鍛煉前壹定要註意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防過度運動:秋季由於人體處於收斂內養階段,運動也要符合這個原則,即運動量不能太大,以防出汗過多,失陽,運動要選擇輕松溫和,活動量小的項目。

“秋凍”有利於防止過度

天氣漸冷時加強防寒運動,可以鍛煉身體的防禦功能,從而刺激身體逐漸適應寒冷環境,有利於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對秋凍的理解不應該局限於不冷的時候穿上衣服,還應該從廣義上理解,比如運動,強調耐寒鍛煉,增強身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無論什麽樣的活動,都不要出汗。當全身微熱,還沒出汗時,可以停下來,這樣才能保證陰精內斂,陽氣不耗。整個秋天都要保持冷水浴,不要中斷。

拒絕秋季體重,防止肥胖

夏季天氣炎熱,能量消耗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導致體內熱量供應不足。秋季天氣轉涼,人的味覺增強,食欲大增,飲食會不知不覺過量,熱量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人們睡眠充足,出汗減少。此外,為了迎接寒冬的到來,身體會主動儲存防寒脂肪,所以身體吸收的熱量要多於排出的熱量。

秋天,人壹不小心就會發胖,這對肥胖的人來說是個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要註意減肥。首先要註意飲食的調整,多吃低熱量的減肥食物,如紅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香菇等。其次,秋季也要註意增加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天是旅遊的好時候,不僅能讓妳感覺舒服,還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秋末冬初預防“心肌梗塞”

深秋時節,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明顯增加。秋冬之交,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往往比夏季高20毫米汞柱,容易造成冠狀循環障礙。此時註意多吃富含蛋白質、鎂、鈣的食物,不僅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還可以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妳也要防止暴飲暴食,晚餐以八分飽為宜,早上喝壹杯白開水沖血脈;白天多喝淡茶,對心臟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