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農村優於城市的生態環境,生活節奏輕松,環境氛圍自然和諧,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本文在分析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特點、屬性和資源的基礎上,提出了六個發展方向和三個發展重點。
鄉村養生是以健康產業為核心,集健康、旅遊、養老等功能於壹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美、生態旅遊、文化休閑、體育運動等業態的養生產業模式。是以農村為生存空間,以種田、種田、農活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以回歸自然、享受生活、修身養性、休假休閑、保持身體健康、治療疾病、安居樂業為目的的壹種生活方式。
01
農村衛生發展的特點
(壹)優越的地理條件
農村健康社區應該不同於城市健康社區,可以從農村環境入手,所以良好的生態和氣候條件是農村健康社區成功發展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特色如宗教文化、溫泉資源、長壽文化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健康社區,通過發展生態體驗、養生度假、森林養生、避暑養生、溫泉養生等多種業態,構建鄉村健康產業體系。
(二)以健康為導向的產業特征
農村楊康社區產業應以健康產業為主體,延伸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健康食品、戶外運動等產業。
圖1:生態健康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
(C)明確的職能
鄉村遊憩社區不同於壹般的鄉村旅遊項目,它突出了健康恢復的功能。楊康鄉村社區的所有業態和產品都以“健康”為核心,所有旅遊產品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調節遊客的身心健康,恢復身體機能。
(四)規模大,產業帶動力強。
楊康農村社區的特點和目的決定了它應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休閑度假、體育運動、健康餐飲等多種業態。在這些業態的背後,需要醫療、交通、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運動器材、食品醫藥等多個行業的支撐,周邊產業廣闊,因此其發展規模通常很大,需要投資者投入大量資金,但經濟效益也會很高。
02
農村衛生保健的六大屬性
(A)農村
人類健康的空間有很多,包括城市和山川,但只有在鄉村,在鄉村,在村莊和自然,才是鄉村健康。
(二)“三農”性質
“三農”不是指“農村、農業、農民”,而是指“種田、種地、農活”。農村醫療的“三農”性質強調農村醫療必須以“三農”為其生活內容,而不是簡單地生活在農村,更不用說把城市生活方式搬到了農村。
(3)生產性
生產性,是指農村衛生不僅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活動,特別是農業生產活動為主要生活內容,而且主要通過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活動,特別是通過農業生產活動來達到衛生目的。
(4)養生
在農村醫療中,我們強調的是生活空間——在農村,我們關註的是生活的內容——種田、種地、穿衣,但這些只是形式和途徑,不是目的。養生是目的,回歸自然享受生活,修身養性,休假放松,身體健康,治病平和,才是目的。這就是田園養生的養生。
(5)及時性
所謂時間性,是指鄉村醫療所經歷的時間,往往只是遊客人生經歷的某個時期或幾個時期。這些時期不長也不短,壹般從壹周到幾個月不等。
(6)生活方式
所謂熱鬧,是指把鄉村醫療作為壹種生活方式的特征,是日常生活在深度和廣度上的拓展。所以,種地也是壹種生活方式。
03
農村衛生保健六大資源和六大業態的發展方向
(壹)景觀資源——以靜養生
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鄉村景觀中的山、水、生物等都表現出“天人合壹”的精神實質。和諧的景觀通過視覺給人以美的享受,以美的陶冶人的心靈,產生壹種與自然融為壹體的感覺,進而沈澱浮躁和喧囂,釋放抑郁和壓抑,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起到保健、養生和治療的作用。
(二)空氣資源——以氣養生
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有養生的作用。現代科學證明,當負氧離子濃度達到4000個/cm3時,就能滿足人類防病治病、健康長壽的要求。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可以結合其他活動,形成特色保健品。
農業活動----為了健康而運動
“運動養生”是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樸素的養生觀念。原始農耕讓人們體驗古老的農耕文化,感受對天地的敬畏;農場租賃可以利用都市人的閑暇時間修身養性;科技農場,讓人們在農業科技的魅力中得到健康的鍛煉。
(D)人力資源----健康和諧
鄉村人文資源包括鄉村文化、民俗和傳統節日。農村人力資源是在農村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與人、與天地和諧統壹的相處之道,展現了農村長久和諧的整體面貌,是平安健康的基礎。
鄉村的生活習慣、民俗活動、對自然的崇敬都是養生的人文資源,讓遊客參與到鄉村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中,或者讓遊客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者,讓鄉村人文活動陶冶遊客的身心,實現鄉村養生與傳統文化傳承的雙贏。
(E)飲食資源——通過飲食保持健康。
飲食是生命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黃帝內經》、《蘇文平人氣象學》、《太平盛輝方》等多篇論述了飲食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農村的“飲食養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時令養生和有機養生。時令養生是指根據季節講究“春生、長夏、秋收、冬藏”的不同養生方法,秉承“不定時不進食”的理念;有機養生是指農村提供的綠色無汙染食材構建的健康食品。
(六)環境資源——為了健康而睡眠
良好的環境有助於人的睡眠,睡眠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清代李漁說“養生之要,先取睡眠”,莎士比亞把睡眠稱為“人生宴席”上的“補藥”。城市睡眠環境和農村睡眠環境差別很大。鄉村的各種聲音構成了美妙的催眠曲,使人更容易養成健康的生物鐘,進入深度睡眠,從而達到“以睡養體”的目的。
04
農村衛生保健的三個發展點
(壹)根據自身特點,確定農村發展類型。
如果農村本身有著名的地理標誌農產品,可以根據農產品開發壹系列美味的食品保健;壹些長壽村有長壽文化基礎,倡導食物、藥物、中藥等養生,結合老年民宿發展長期家庭養老機構,適合發展田園長壽文化等等。
(B)無特色資源,植入相關特性和功能。
對於沒有明顯特色資源的鄉村,可以通過旅遊的承載功能,進入遊憩資源,進行特色植入。這種類型壹般只適合發展長壽文化、生態養生、醫養結合或養老。比如生態養生型,需要良好的環境基礎。後期要改善和維護農村生態環境,同時培育和引導養生養老產業進入,發展養生產業,進行生態養生發展;醫養結合需要引入醫藥產業,形成醫藥種植產業鏈或者形成醫藥產業小鎮。
(三)強化健康主題,多元化發展
農村保健產業必須強化養生養老主題,進行多元化發展。以養生、休閑、養老等健康產業為重點,發展休閑農業、醫療服務、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
05
典型案例分析
●武當山太極湖
(1)項目位置:位於太極湖生態文化旅遊區西北段,旅遊度假板塊的末端,自然景觀環境優美,是地形空間最豐富、景觀視野最好的區域。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大武當“龍首”的地理位置等。確定其指揮整個地區的職能地位。
(二)項目概述:武當山太極湖生態文化旅遊區由太極湖新區和太極湖旅遊區組成,太極湖新區重點發展旅遊發展中心、武當國際武術交流中心、太極湖醫院、太極湖學校和高端居住區。太極湖旅遊區包括旅遊度假板塊、水上觀光板塊和戶外休閑板塊,重點建設太極小鎮、武當山功夫城、老子學院、山地運動公園、武當國際會議中心等項目。是集旅遊、休閑娛樂、養生養老為壹體的綜合性度假村。
(三)項目定位:
1.近期目標:建設主導整個生態文化旅遊區的高端景點。
2.中期目標:搭建前瞻性的文化交流活動平臺。
3.遠期目標:養殖區文化脈絡的固化和積累。
(四)項目特色:依托武當山道教文化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養生、養老、健康度假產業。
(五)項目發展優勢:
1.反映武當山的地理環境:山脈-洪水,武當歷史文化遺產-本書新遺產。
2.武當山有著豐富的宗教、藝術、歷史和文化,是壹個集當代多元文化交流和建築藝術於壹體的地區..
3.充足自由的發展空間,為大型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動提供硬件基礎,高品質的空間和物理環境。
4.湖光環繞的原生態森林地貌,運用當代建築技術,將建築空間自然“嵌入”環境中,形成“天人合壹”的現代建築群落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