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醫保健:如何用中醫治療失眠

中醫保健:如何用中醫治療失眠

導讀:中醫養生有很多優點。它能根據每個人的精神面貌和癥狀找出失眠的根本原因。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中醫養生的優勢。

經驗和傳統

中醫在治療失眠方面註重辨證論治,臨床辨證分為虛實夾雜證型。常見證型有心火亢盛、肝郁氣滯、痰熱內擾、胃氣不和。常見的虛證類型有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歷代中醫積累了豐富的中醫藥治療失眠的經驗。他們根據自己的認識和臨床經驗,分別提出了從魏瑩論治失眠、從心論治失眠、從脾胃論治失眠、從肝論治失眠、從血瘀論治失眠、從痰論治失眠、從火論治失眠、綜合治療失眠的原則,並取得了各自的學術成就。

繼承和發揚

作者出生於壹個中醫世家,從小受先父史文集的指導。先父治療失眠主張“調不利,除有害”。意思是治療失眠首先要找出失眠的原因。如果失眠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的,那麽首先要調整臟腑的失調,然後失眠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失眠是由於外感邪氣侵入體內而誘發的,首先要分清外感邪氣的性質,將其祛除,這樣睡眠才會趨於穩定。先父送來的藥方都是開門見山,直擊病根,反復犟,活人不算。筆者在繼承先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人多年從事失眠專科的臨床實踐和當今失眠患者的臨床癥狀,在辨證的基礎上將失眠分為八個臨床癥狀,然後運用中醫藥治療不同的失眠證型,往往取得較好的療效。

氣虛的臨床癥狀可見如下:睡眠不安、整夜睡不著、多夢、白天精神不振、頭暈、健忘、註意力不集中,並可伴有心悸、乏力。治療原則:滋陰養血,安神定誌。

肝郁氣滯的臨床癥狀可以看到:晚上躺在床上,想很多,睡眠困難,白天情緒低落,嘆氣,胸痛,無位置的疼痛,腹脹,經常打嗝等等。治療原則:疏肝解郁,安神定誌。

臨床可見到養血聚熱型的癥狀:躺著不醒,或早醒,然後迷迷糊糊到天亮,伴有咽幹、津液不足、五心煩熱、面頰生痘、盜汗,或伴有手足震顫、肌肉跳動、口抖等癥狀。治療原則:清營、涼血、安神。

脾胃不和的臨床癥狀可見如下:夜間睡眠不安,睡覺時驚醒,多夢,口膩,食之無味,上腹腔不適,大便不成形或有無窮無盡的想解之感。治療原則:和胃健脾安神。

心肝亢奮的臨床癥狀可見:夜間失眠,長時間躺著不睡,或間歇性醒來,多夢,甚至徹夜不眠,伴有頭脹、目赤、口苦、心煩易怒、大便幹結、小便赤等癥狀。治療原則:清熱瀉火,寧心安神。

膽怯心虛的臨床癥狀可以看如下:睡眠不安,常伴有令人恐懼的噩夢,白天心神不寧,坐立不安,易受驚嚇恐懼,膽怯如被人追趕。治療原則:寧心安神。

血瘀型腦絡臨床癥狀可見:夜間睡眠少,早醒,醒後難以入睡,常伴有頭暈、耳鳴、腦鳴、手腳麻木、健忘(特別是記數字和最近發生的事情)、嗜睡等癥狀。治療原則:健腦通絡助眠。

肝郁腎虛的臨床癥狀可見如下:夜不成眠,間斷性覺醒,或早醒,多夢,醒後不易反復,常伴有頭脹、頭痛、頸板牽引不適、口苦口幹、頭暈耳鳴、面頰色斑、兩顴上火、腰酸膝軟、夜間尿頻,或四肢不溫、背冷。治療原則:滋腎平肝安神。

由於失眠患者的癥狀復雜多樣,因此醫生在臨床實踐中應綜合考慮並靈活掌握上述證型及治療原則,以提高臨床療效。這也是中醫治療失眠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