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位於北緯30°線上,被譽為地球的“臍帶”。這條特殊的緯線附近有許多景觀奇觀、文物古跡和自然奧秘,如珠穆朗瑪峰、亞特蘭蒂斯、古埃及金字塔等。,壹直是國際科學界熱衷的研究課題。天柱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它從26億年前的壹片汪洋,經歷了壹系列漫長而復雜的地質變遷,形成了今天壯麗的地質奇觀。它擁有中國唯壹的超高壓變質帶,是世界上出露面積最大、出露最深的變質帶,對當今的地質研究和審美具有重要價值。
安徽省,簡稱“皖”,源於天柱山。據史料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的東周時期,今天的安徽安慶潛山城就是周王面朝下的安徽國,由萬博大夫控制。天柱山是萬仞的封地,所以又叫“萬山”。萬博大夫清廉賢惠,把安徽治理得很好。後人緬懷他,稱之為“萬公山”,這就是安徽簡稱“萬”的由來。長江流域史前文明的代表——薛家崗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這壹地區早在5000年前就是安徽省人類活動的重要場所。潛山縣(宛城)素有“安徽古都”之稱,自東漢至南宋近800年間壹直是郡縣、州、府的駐地。
據《史記》記載,西漢元豐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出使南方,向天竺進貢,謚號南嶽。直到700年後,隋文帝為了鞏固南疆,才將恒山改為“南嶽”。從此,中國出現了兩座“南嶽”:安徽的天柱山和湖南的衡山。天柱山被尊為“南嶽之宗”,被後人稱為“古南嶽”。
天柱山是世界上最大的道場,道教中所謂的神仙洞府,被列為“第十四洞,第五十七福地”。同時也是佛教二、三、四祖講學的地方。千百年來,許多著名的道教高僧在這片土地上講學傳道,采藥煉丹,留下了無數神奇的傳說。和山上的煉丹湖壹樣,是漢代無名道士左慈修仙得道的地方,三祖廟甚至被尊為禪宗祖庭。唐宋鼎盛時期,這裏修建的寺廟不下百座,有“三千道士八百和尚”之說。香火鼎盛,香客雲集,處處呈現“碧瓦珠蘭捧絳雲,紫雲繞寶風飄”的繁華景象。
天柱山是京劇的發源地,也是中國五大劇種中黃梅戲的故鄉。京劇鼻祖程長庚和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就生長在這片土地上。在潛山,黃梅香代代相傳,這裏的人,男女老少,都會哼幾句黃梅戲。生在這片土地上,眾所周知的三國七仙女、孔雀東南飛、二喬的愛情故事,經過黃梅戲的演繹,更加生動委婉。
天柱山生態優良,風景優美,森林覆蓋率達98%,使得空氣中負氧離子的含量是國際標準的20倍。它被譽為“綠色博物館”和“天然氧吧”。俄羅斯前總理多次到訪天柱山,稱贊“天柱山是能量之源,是強身健體的神奇之地”。據說,天柱山舒適宜人的環境和壯麗的景色,不僅孕育了王凡、李、、張恨水、等古今文化名人,還吸引了李白、白居易、蘇東坡等無數文人墨客來此勝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