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四氣調靈:三月春,此謂陳,天地生,萬物榮,夜臥早起,大步朝庭,被緩,以使生,生而不殺,予而不取,賞而不罰,此為春之應,養生之道。不然傷肝,夏天冷,長輩少。
“三月春叫陳”。第壹句不是講春天的三月,尤其不是講陽歷,而是講陰歷。這是指春季的三個月。壹年分為四季,壹季是三個月。
請註意,我們在學習東方醫學和中醫的時候,也壹定要了解印度醫學。印度壹年只有三季四個月,但醫學科學和我們差不多,各有優勢。我們的藏醫用的是印度的醫學原理。國家統壹後,壹些藏醫加了中醫的道理,需要註意。“春三月”是春天的第三個月。按照醫學的說法,“新興”是指舊的被新的取代,舊的發散而成為新的;也就是說,生氣。
“天地生,萬物榮。”我們的身體和天地的氣候是和諧的。按照道家的觀念,人體是壹個小世界,整個世界都只是壹個人。這是天文科研配合人體的老觀點。春天是生長的季節,萬物欣欣向榮。讓我們繼續讀下去,專註於它。
說到養生,還有壹件事要告訴妳。《黃帝內經》有壹個主要概念,和道家說的壹樣。生活中重要的是保持健康和保養,而不是衛生。西方文化講衛生,這是消極的。防守就是防守,防守。養生是積極的。培養現有的生活,自己去培養。我這裏說的是養生,不是衛生。但是怎麽健身呢?先說春天應該怎樣,現在做不到。
“晚上睡覺,早起,大步上庭”,早上起來,多運動,我經常跟很多學禪的運動員說,尤其是現在學武術和禪的人,白天沒時間,晚上去公園練武。我說妳不會死的!妳什麽意思?晚上,在公園森林裏,吸碳氣;因為植被在晚上釋放碳氣體,早上釋放氧氣。結果,我不得不晚上練習。真的很有意思!這個需要理解。
“古人的頭發是紮起來的,最好散開讓它生長。”。我們和動物壹樣,春秋兩季脫毛,動物春秋兩季換毛。我們也是壹樣,大家都沒註意。所以這個時候,“讓妳的生活”就會讓妳的意識到來。“活而不殺”,醫學和政治有關系,所以不殺。“施而不取,賞而不罰”,對於生物界,妳只能施出,不罰,不殺。妳們都知道秋後算賬,對吧?為什麽?中國以前的法律,是犯了重罪,除非很嚴重,很少當場處理。判決後,行刑必須等到秋天,這是根據氣候季節。因為春天不允許殺生,所以“秋後算賬”就這樣來了。秋天來了,該斬首的就斬首。幾千年前的帝制說春天是不可殺的。
所以古人有兩句話:“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春天不準鳥打,因為鳥在窩裏等媽媽回來餵!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壹與氣候有關。
“這個春氣應該是養生之道”,講的是春天養生,就是這麽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