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竹穴屬於督脈,在頸後第三胸椎和第四胸椎之間。身柱具有調肺氣、補虛、解毒、寧心的作用。-
艾灸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柱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預防神經衰弱、失眠、頭痛,防止疲勞,促進體力恢復。艾灸體柱對小兒消化不良、溢乳、腹瀉、食欲不振等胃腸疾病有防治作用。此外,還可防治精神萎靡、夜哭、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呼吸系統肺炎。《健康壹詞》中有:兒童每月灸體柱和舒天可治愈。-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於督脈,在第7頸椎和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稱白老穴,為督脈、手足三陽經、陽萎經之會,素有“萬陽之會”、“陽脈之海”之稱。-
此穴具有解表、祛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安神、健腦、消除疲勞、強身健體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數量,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E-玫瑰花結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力的作用。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後頸怕冷、乏力、頭脹、用腦過度引起的頭暈、落枕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也有明顯的解熱作用。艾灸大椎穴可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防治肺氣腫、哮喘。
◆穴位艾灸-
中脘穴屬於任脈,位於腹部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具有和胃、益氣、燥濕、調中、降逆、止嘔的作用。《A&B》書曰:“脘腹脹滿,脘腹脹痛,焦鼻之味,食之有害,大便困難,故亦須取掌門。”它還說:“如果妳擔心妳的氣體積聚,妳就會贏得這場戰鬥。”《玉龍歌》說:“黃鞠四肢無力,中脘、足三裏。”-
實驗觀察表明,艾灸小鼠“中脘”穴可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可增強胃蠕動,立即打開幽門,胃下緣略增,空腸黏膜皺襞加深,腸蠕動增強。中院艾灸有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增強人的抵抗力,對胃脘痛、嘔吐、厭食、吞酸等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