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研究這個問題。
紅學研究中存在所謂的“南北之爭”。由於《紅樓夢》的巨大影響,從乾隆到現在的二百多年間,大家看小說都在揣測,都在問:是在北京還是在南京,《紅樓夢》才如此瑰麗,各種文化現象和自然風貌都在裏面體現出來?這裏壹直有爭論,有兩派。壹個是北京的京派,壹個是南京的寧派。吳先生認為,《紅樓夢》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自然風光和文化特色,實際上反映了南方文化。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先以林黛玉為例。林黛玉的形象主要代表了南方文化。林妹妹的氣質和優雅的文化背景都代表了南方文化。她的瀟湘館以竹為襯托,周圍是壹片竹林,這在《紅樓夢》中有生動的描述:“鳳鳴終,龍吟細”。竹子代表南方文化。六朝時,壹部名著《世說新語》專門研究竹子。王羲之有兩個兒子,長子是大書法家王獻之,次子是王徽之。王徽之最喜歡竹子。他說其他東西可以省去。賞竹壹天少不了。所以林妹妹是南方文化培養出來的。竹子也代表了壹個人的氣質和氣節,很優雅。竹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之壹。被稱為“寒年三友”,代表了人的高貴品質。竹子只能在南方形成竹林。當然北方也有竹子,但是長得不好。幾年前,北京為了拍電視,建了大觀園和瀟湘館。瀟湘館周圍也種了竹子,但是幾年都長不好,又黃又瘦。林妹妹瀟湘館裏的竹子當然是南竹,這是南京的特色。
還有壹個例子。《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寫白雪紅梅,說寶玉那天起得早,下了壹場大雪,有壹尺多厚。寶玉走過妙玉的玉殿。壹打紅梅剛從崔蕊寺出來,梅花開得正盛。賈寶玉向妙玉要了壹枝紅梅。雪和紅梅也是典型的南京風光。梅花是春天的李子。春節過後,南京的梅花盛開,但是北方的冷空氣來了,突然下起了大雪,這是南京特有的天氣。北京氣溫很低,還在下雪。梅花在第壹個月根本開不了。所以白雪紅梅也是南京典型的自然風光。另外,在第十七次旅行中,我在元春元宵節的時候去了大觀園看望母親。大觀園裏有山,有水,有船。袁春還乘船在水上遊玩,而這種船只有在南方的元宵節才能在水上航行。北京的元宵節還是很冷的。昆明湖和北海的冰有幾英尺厚,所以不可能乘船遊覽。我這裏只是舉個例子,說明《紅樓夢》反映的自然風貌,基本都是江南的。紅樓夢裏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南京看看。但是曹雪芹很厲害。他的文筆有真有假,用的是“假村詞”。眾所周知,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文字獄非常嚴厲,搞不好就會被封建統治階級抓住把柄。所以曹雪芹故意不具體寫,而是具體寫,容易犯文字獄。林妹妹去了北京,他沒說是北京。他只說北京,申京,沒寫過北京。但是,也有人說寧國府和郭蓉府的故鄉在南京。第二次旅行,寫的是賈雨村和冷子興談話時說:“去年,我去了金陵邊。因為想去遺址看看,那天進了石頭城,路過他家老房子門口。東有寧國府,西有郭蓉府。”這個其實是南京寫的。
壹個比較典型的例子,《紅樓夢》本來不叫《紅樓夢》,叫《石頭記》。還有壹個名字叫金陵十二釵,鐵證如山,無需辯駁。曹雪芹在南京長大,基於他在南京的生活,後來被帶到北京。小說寫在北京,但生活基礎在南京。這個沒必要爭論。
更重要的是,大觀園的生活原型在南京。這是南北之爭的熱點。現在所有研究紅樓夢的專家都在北京。周是天津人,現居北京。以他為代表,他肯定要說大觀園在北京。他說大觀園在恭王府。恭王就是恭親王。他核實了大觀園在恭王府。看他的數據,原來周先生把因果關系顛倒了。宮王宓是根據《紅樓夢》大觀園建造的,因為宮王的壹個妃子喜歡看《紅樓夢》。曹雪芹是康乾時期,恭王府是同治年間建的,所以把因果關系顛倒了。大觀園在哪裏?實事求是地說,文藝創作方面肯定是不用說的。這是作家的藝術創作。換個角度說,如果大觀園的生命基礎在哪裏,可以討論考證。有壹個著名的作家,袁枚。袁枚,人才濟濟,曾任江寧縣令,四十歲辭官。他喜歡寫詩,喜歡南京,所以看中了廣州路到五龍潭的花園,買了下來。這個地方本來是曹雪芹家的。曹操的財產被查封後,轉給了隋鶴德。後來隋鶴德又被劫,園子被袁枚買下,取名隋園。隨園正門在珠江路北門橋,西門壹路到五龍潭,是當時江南最大的園林。廣州路當時是壹個沿著花園的大池塘,兩邊的山叫小倉山。在袁枚的《隨園詩》中,有幾處是關於《紅樓夢》和曹雪芹家庭的。有些地方說不清楚,但有壹個地方說得很清楚:“所謂大觀園,就是於之的花園。”(另外,《伊名史:綏遠舊址為紅樓》他說紅樓夢裏的大觀園其實就是他的花園。
總的來說,小說裏寫的應該是以南京為背景的。不知道這個回答對妳有沒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