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建築工程現澆箱梁施工技術介紹。

建築工程現澆箱梁施工技術介紹。

現澆箱梁的施工工藝是什麽?涉及哪些施工流程?以下是施工網帶來的現澆箱梁施工工藝介紹,供參考。

建築技術

總體施工流程如下:支架地基處理→支架架設→支架靜載預壓→支架預拱度設置→模板制作→梁鋼筋制作→混凝土施工→養護→預應力施加→灌漿→養護→支架拆除。

滿堂支架安裝和地基處理

(1)基礎應夯實,壓實度≥90%,然後用C20混凝土硬化。混凝土達到壹定強度後,安裝滿堂支架。支架搭設前,應測量混凝土面標高,計算梁底面標高,然後配置不同長度的立桿,保證U型支架的可調高度在30cm以內。

(2)支架架設完成後,在墩身或墊石支架上測量放出標高控制點,然後調整頂絲至設計標高,在可調頂絲上鋪設縱向方木(稱縱梁),在縱梁上鋪設橫向方木(稱橫梁),間距0.3m,在橫梁上鋪設底模。

支撐布置,其結構形式如下:

立桿垂直間距為90cm,立桿水平間距分為兩部分,腹板範圍為60cm,底板和翼緣板範圍為90cm,立桿間距為120cm。在端跨的倒角處,縱橫向加密至30cm(支架和模板的計算省略)。為保證支架的整體穩定性,每三排橫向立桿和每三排縱向立桿設置壹道剪刀撐。

支撐預壓

(1)支架預壓的目的是檢查支架的安全性,確保施工安全,消除地基的非彈性變形,有利於橋面的線形控制。計算預拱度設置值並調整支架。

(2)預壓重量:預壓重量為箱梁自重。

(3)沈降觀測:為了了解支座的沈降情況,預先布置測量控制點,分別位於兩個支點,兩個跨度1/4,每個斷面三個點。預壓前測量各測量控制點的標高。加載50%和100%後,應對各控制點的高程進行復測。加載100%預壓荷載後,每24小時應復測壹次各控制點標高。如果實測數據不再發生變化,說明基礎和支架已經基本沈降到位,否則需要帶負荷預壓,直到基礎和支架沈降到位(根據經驗,壹般需要3-5天)。

(4)預拱度調整

預壓完成後,根據預壓結果,通過可調頂托調整支架標高,設置預拱度。

模板

(1)底模:箱梁底模采用橋梁專用竹膠合板,厚度15mm,表面平整。在竹膠板下,鋪設壹根縱向長度為10cm*10cm的方木,中心間距30cm,即凈間距20cm,以保證模板的平整度和整體性。註意模板接縫在方木上,否則適當調整方木的位置。在鋪設底模之前,放置橋梁支座,並按照有關規定或設計說明安裝支座。

(2)外模及翼緣模板:箱梁外模及翼緣模板面板采用15mm厚竹膠板,加勁肋采用10cm×10cm方木,直接支撐在樓板方木上。

(3)內模:箱梁內模采用自制木模板。為了方便內模從箱梁中取出,在箱梁1/4的頂板上設置1000*1000mm的工作孔。取出內模後,用相同標號的材料澆築工作孔並密封。註意模板的接縫必須嚴密封閉。如有縫隙,用寬帶膠帶粘貼,避免漏漿。

橫梁結構

(1)鋼筋的加工和安裝應按照有關規定和設計進行。腹板和底板中有大量預埋波紋管。為了不損壞波紋管,所有焊接應在波紋管預埋前進行,管道安裝後盡量不焊接。當普通鋼筋與波紋管發生矛盾時,應適當移動鋼筋位置,並準確安裝定位鋼筋網,確保管道位置準確。

(2)混凝土澆築和養護:澆築混凝土時,嚴格按照規範要求進行施工。在第壹層混凝土初凝前,應澆築第二層混凝土,以保證層間無冷縫。混凝土的振搗應嚴格按照振動器的作用範圍進行,防止漏振、欠振和過振。當預應力管道或鋼筋較密且間隙較小時,應配備30型小直徑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時,不得拖拉鋼筋,不得碰撞預應力管道或鋼筋。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預應力管道布局和梁穿透

預應力管道是金屬波紋管。在制作和安裝過程中,註意不要使波紋管變形和開裂,並確保尺寸。然後,按照設計圖紙所示的位置排列波紋管,並用定位筋固定。鋪設的管道必須光滑無折角,波紋管應在最高位置設置排氣孔。

預應力施工

(1)預應力張拉設備使用前應進行標定,確定油泵的線性回歸方程,根據千斤頂的拉力計算壓力表讀數,施工時實行雙控,以油表讀數為主,伸長值為輔。

(2)預應力筋張拉:張拉力和伸長量均控制,以張拉力為主,實際伸長量與計算伸長量之差控制在6%以內。張拉時,混凝土強度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100%。

(3)註漿:註漿前,向隧道內充水,檢查隧道是否暢通,濕潤波紋管。隧道註漿采用純水泥漿,水泥標號為52.5#,使用前必須過篩,加入壹定量的膨脹劑,使水泥漿膨脹不收縮。

(4)切梁封錨:鋼絞線束灌漿到強度後,切梁必須用砂輪機鋸斷,任何預應力鋼筋都不能用電弧切割。封錨前應對錨具進行清洗和鑿毛,然後按圖紙要求布置鋼筋網,並澆築封錨混凝土。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