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的概念
學生應在較好地理解生物學概念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結構與功能、進化與適應、穩態與平衡、物質與能量等生命概念,能夠用生命概念理解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
科學世界觀在生命科學中的體現。
對生命現象的認識和研究生命現象的基本思維方法。比如結構與功能、物質與能量、進化與適應、調節與平衡的關系。
基於生物內容概念知識的學習。例如,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生存需要能量和營養。生物的遺傳信息會代代相傳,遺傳信息控制著生物特征。生物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
2.理性思考
倡導和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索生命現象和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和社會問題。
從事科學工作的基本方法。
需要學習的思維習慣和方法。要註重科學精神和客觀思維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用事實、證據、邏輯、推理、論證的思維能力。
學會理性思考,用理性面對現實。理性、公正、恰當的價值選擇和判斷。
3.科學探究
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並針對具體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設計實驗、實施計劃和交流討論結果。每個人都願意並善於團隊合作開展不同的工作。
研究生命科學最基本的方法。
未來公民在創新型社會中從事生產生活應該具備的能力。
生物課程的重要學習成果。
4.社會責任
學生要能夠關註涉及生物學的社會問題,參與討論並做出理性的解釋,區分迷信和偽科學;積極向他人推廣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結合當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