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
5月1,北京電視臺試點電視節目。
6月1日,記者拍攝的新聞片——《中國* * *中央機關報《紅旗雜誌》首播。這條新聞是用16 mm膠片反轉片拍攝的。
6月15日,中國第壹部電視劇《壹口蛋糕》播出,標誌著中國電視劇的開始。自此,中國電視劇以黑白和直播的形式走過了8年的初創期。
6月19日,北京電視臺首次成功轉播八壹男籃與北京男籃的友誼比賽,這也是新中國第壹次電視轉播體育比賽。
65438+10月1,65438+2月20日,上海電視臺和哈爾濱電視臺相繼出來。這是中國第壹批電視臺。
1973 5月1日,北京電視臺為首都觀眾進行了彩電試播。
1979 65438+10月28日,上海電視臺播出了中國大陸首條商業廣告——“神龜楊蓉酒”。用16 mm彩色膠片拍攝,長度為1分30秒。
1980 7月12日,央視推出新聞評論欄目《觀察與思考》,小胖作為中國第壹位電視節目主持人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是焦點訪談的開創者。
1983春節期間,央視正式啟動春晚。從此,30號看春晚成了中國新的民俗。
1990 4月18日,全國首家省級有線電視臺湖南有線廣播電視臺開始試播。有線電視臺的建立打破了無線電視獨霸天下的局面。
1994 65438+10月1,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竣工,高度460米,僅次於多倫多電視塔(553.3米)和Hostains Dino電視塔(533.3米)。“寓教於樂”作為壹種說服技巧和宣傳理念,在東西方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但作為壹種娛樂教育理論,卻是近幾十年才進入大眾傳播領域的。同時,在歐美發達國家、拉美等第三世界國家,娛樂教育類電視劇早已是電視劇的重要類型,不僅對社會發展貢獻巨大,在經濟效益上也備受人們關註,在相關的策劃、制作、傳播、社會影響評估等方面形成了壹套較為完整的娛樂教育理論和系統的操作方法。追溯到現代西方娛樂教育理論的起點,不能不說壹部秘魯電視劇《簡單的瑪麗亞》。65438年至0969年,秘魯電視劇《簡單的瑪麗亞》在拉丁美洲播出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該劇講述了壹個貧窮的農村女孩通過個人奮鬥成為壹家著名時裝店老板的故事。瑪麗亞從安第斯山脈的家鄉到首都利馬的壹個有錢人家做女仆,被壹個有錢人引誘後拋棄。懷孕的瑪麗亞被解雇後,白天工作,晚上上夜校,她努力撫養孩子。在成人學校,教師埃斯特萬的母親教瑪麗亞縫紉技能,這使她能夠在當地的壹家縫紉店找到工作。憑著勤奮和聰明,瑪麗亞壹步步爬上了成功的階梯,最終去了巴黎,成為壹名著名的時裝設計師,並在巴黎開了自己的時裝店。經過20多年的異地戀,瑪麗亞終於和壹直幫助他的老師埃斯特萬結婚了。該劇全長448集,每集1小時,已在拉美播出五個版本。秘魯的平均收視率已經達到了85%(有些劇集甚至達到了100%),墨西哥也達到了56%(當時墨西哥最受歡迎的電視劇的收視率是35%)。最後壹集,瑪麗亞和埃斯特萬結婚了,收視率甚至超過了足球世界杯決賽。多年來,它壹直被視為拉丁美洲最受歡迎的電視劇。《單純的瑪利亞》的播出對觀眾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無論影片在哪裏播出,女仆們都會效仿瑪利亞,要求她們的主人晚上放假去上掃盲夜校,對學習縫紉表現出不同尋常的熱情;在拉美國家,上成人學校的人數大大增加;很多城裏人也知道農村女傭的難處,非常同情她們,稱她們為瑪麗亞。瑪麗亞的“歌手”縫紉機也在市場上被搶。這部電視劇的另壹個無意的結果是娛樂教育理論和娛樂教育電視劇的出現。墨西哥國家電視網Tevlvisa的導演Sabido被這部戲劇的強大效果所鼓舞。他指出“認為電視廣告能說服我們喝可口可樂是荒謬的,但下面的肥皂劇卻不能教育我們。如果電視能教會我們壹種消費行為,那麽它也能教育我們社會行為”。於是在1970到1974的五年裏,薩比多、他的姐姐(Televisa的壹名教師兼電視制片人)和幾個同事創造了壹種基於理論的方法論,來設計壹部以教育為導向的商業肥皂劇。在此期間,他的研究團隊花了兩年時間,對秘魯版的《簡單的瑪麗亞》進行逐場景分析,尋找這部電視劇獲得巨大成功的神秘原因。1974年,他們總結出壹套娛樂教育類電視劇的制作方法,制作了從1975到1982的7個娛樂教育類節目,每年在Tevlvisa播出,每個節目都圍繞壹個發展主題,如成人教育、計劃生育、婦女平等、兒童發展等。他的每壹部電視劇都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和商業上的成功,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在1975年第壹部《Ven·康米戈》播出期間,840000名成年人進入了掃盲學校。第二部電視劇《Acompdfiame》鼓勵56萬墨西哥人進入計劃生育診所。從1977到1986,在薩比多播出的娛樂教育劇期間,墨西哥人口增長率下降了34%,因此墨西哥獲得了1986的聯合國人口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墨西哥代表唐納利說:“無論妳去墨西哥的哪裏,當妳問人們他們從哪裏了解到計劃生育,或者是什麽讓他們決定進行計劃生育,答案總是歸功於Televisa播放的電視劇。”Sabido的成功吸引了許多國際組織的關註。在國際組織的支持下,娛樂教育劇的制作技術於1984年傳播到印度,1986年傳播到肯尼亞和菲律賓,1987年後傳播到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和孟加拉國。印度推出了教育類肥皂劇《Hum Log》(1984)和《Hum Raahi》(1992),主要關註女性地位和家庭和諧。肯尼亞推出計劃生育電視劇《讓我們討論》(Tushauriane,1986),南非推出反對家庭暴力和女性平等的廣播劇《靈魂之城》,菲律賓通過搖滾樂宣傳青少年的性責任意識。娛樂教育從電視劇擴展到廣播劇、電影、戲劇、攝影小說、幽默書籍等多種媒體形式,並由此開創了傳播發展中的娛樂教育策略,在全球50多個國家得到推廣。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娛樂教育劇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但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其關註點更多的是道德、文化、種族等社會問題。日本1983 NHK播出電視劇《阿信》,讓日本過度放縱的現代青年知道老壹輩做出的犧牲。該劇記錄了阿信在漫長的壹生中所經歷的種種磨難,展現了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日本,收視率達到創紀錄的65%。這部作品強調愛、寬恕、犧牲和忍耐的主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這部電影在47個國家上映,掀起了席卷全球的“阿信旋風”。泰國收視率達到81%,在中國、伊朗、墨西哥播出1985時達到創紀錄的89%。許多觀眾反映,他們從這部電視劇中受益匪淺。在美國,美國廣播公司在1977播出的8集連續劇《根》聚焦於美國黑人在奴隸制下爭取自由的鬥爭,擁有觀眾65438+2億,是1970年代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家庭中的所有人》(all people in the family)以幽默的方式處理種族偏見,促進種族和諧,擁有5000萬觀眾。1988電視電影《後天》大大堅定了美國人民反對核戰爭的態度。美國甚至有壹群特殊的“好萊塢說客”,他們在好萊塢舉行活動,影響影視制作人,讓他們在作品中加入社會教育問題。由此可見對娛樂和教育劇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