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奶瓶齲
奶瓶齲又稱哺乳齲,是在嬰兒睡眠時,因持續吮吸奶瓶而引起的齲齒。
最常見的表現是前牙唇側及鄰面的大面積齲壞,久而久之會蔓延到尖牙甚至後面的磨牙。
瓶子是什麽造成的?
長度長期用奶瓶餵養,奶瓶緊貼上乳門牙;
2.用奶瓶餵牛奶、果汁等含糖量高的液體。
3.乳牙牙本質薄,礦化差,表面結構不成熟,抗齲能力弱;
4.有些嬰兒喜歡長時間拿著奶瓶。餵奶後,寶寶很快入睡,不會清潔口腔。
如何預防奶瓶齲齒?
奶瓶齲的發展階段
長度奶瓶齲初期癥狀不明顯,主要是前牙根部會出現白色脫礦帶。2.隨著齲病的進壹步加深,脫礦帶的顏色會越來越深,範圍會越來越大,包圍牙齒,使牙齒的硬組織被剝離。3.最後牙齒變成圓錐形,甚至形成殘根。
如何預防奶瓶齲齒?
長度不喝牛奶睡覺
當寶寶口腔中含有乳汁時,牙齒會長時間被壹層乳膜覆蓋,寶寶的牙齒自然會有齲齒。
不帶奶嘴睡覺
因為,當寶寶嘴裏有東西時,唾液分泌會減少,乳汁無法稀釋吞咽,還會造成牙齒泡奶的悲劇。
清潔口腔
餵完奶後,餵點溫開水清潔口腔。
也可以將消毒過的無菌紗布或指套牙刷浸在生理鹽水中。
用水或冷開水清潔牙齒表面。
奶瓶齲是兒童長期依賴奶瓶喝奶而導致的蛀牙。常發生於上門牙唇部附近的牙齒和門牙之間的鄰面。嬰兒壹旦蛀牙,將無法自行恢復。
特別是寶寶晚上有抱著奶瓶睡覺的習慣,為齲齒埋下伏筆。
寶寶睡覺時唾液分泌少,口腔能力本來就弱。此外,高糖如奶粉粘附在牙齒上,口腔細菌會大量繁殖。經過壹夜的腐蝕,牙齒會被酸腐蝕,形成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