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為壹種純天然的保健方法,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能溫經散寒,防病保健,被歷代人們所推崇。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貫諸經而治百病百邪,沈湎其中為康泰,也是壹大功業。”
1.艾葉有什麽作用?
《本草從新》說:“艾葉味苦而苦,性溫,熟而熱,精於陽,能恢復失陽,疏通十二經脈,取三陰,調理氣血,驅寒除濕,暖子宮...從而灸火,能透經絡,除百病。”
2.艾火為什麽能壯陽?
艾火屬純陽之火,有行三陰、通十二經脈的作用。持續燃燒能使艾火的溫純陽從肌表滲透出來,又因其與臟腑相互聯系,能使陽氣通達。
3.為什麽現代人更適合艾灸?
人體的陽氣非常重要。如果充足,可以抵抗大部分疾病。疾病是陰寒之物。當人體充滿陽氣,充滿生機,陰寒就會停止。現代人從小就生活在壹個空調、冰箱、冷飲無處不在的世界裏,消耗身體的陽氣,造成免疫力低下,身體各系統功能紊亂,被風寒所傷,產生各種疼痛。艾是純陽植物。艾灸可以為身體溫補陽氣,排出體外寒氣。
4.為什麽艾灸對針灸和藥物都無法治愈的疾病有效?
《醫學概論》說:“藥不如針,必是灸。”這是因為針灸通過調動原始能量來疏導經絡。如果患者元氣充足,針灸疏通經絡,療效立竿見影。如果患者袁琪不足,元氣不足無法調節,自然療效不好。而生命力較弱的人,胃功能吸收壹般較差,難以充分消化吸收藥物。所以只有艾灸可以直接對經絡進行熱敷,以消除寒邪,調理經絡。
5.艾灸感有哪些?
艾灸時感受到的氣的變化。根據體質不同,氣的這種變化可以表現為酸、麻、脹、痛、癢、寒、熱、風、寒、涼十種灸感。這些艾灸感在出現時是多樣化的,有時像螞蟻爬行,有時像流水,有時像冷風吹過,有時忽明忽暗。根據艾灸感覺的不同變化,可以概括為艾灸不同時期的三種不同效果。
艾灸感分三期:第壹期為循經灸火:多表現為透熱、熱膨脹、傳熱三種熱感現象,說明體內經絡之氣被激活而促進循環;第二期正邪之爭:多表現為酸、麻、腫、痛、癢的灸感,說明體內經絡之氣被激發,自動對抗病竈之邪氣。第三期是開門驅邪:多表現為風、寒、寒、灸,說明體內經氣充足,病氣開始排出體外。
6.艾灸的原理是什麽?
艾灸燃燒產生的熱量是壹種非常有效的物理因子紅外線,適用於身體治療。認為艾灸燃燒時產生的紅外線可以激發人體穴位中生物分子的氫鍵,產生受激相幹共振吸收效應,通過神經-體液系統傳遞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時的紅外輻射可以為機體細胞的代謝活動和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可以為缺乏能量的病理細胞提供活化能。但艾灸施於穴位時,其紅外線的穿透能力較高,能更好地通過經絡系統將能量送至病竈。壹般來說,治病養生的原理是壹方面利用熱量達到溫經、行氣活血、散寒除濕的效果,另壹方面依靠艾草本身的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