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村隸屬於余姚市,是洪山鄉政府舊址。再往回走,是不折不扣的歷史古村落。明朝有個大官在這裏,村名也是他起的。這位官員就是袁遺。袁遺,字老,明嘉靖年間太傅、戶部尚書、建機閣大學士。因此,馬援村現在也被稱為葛老的故鄉。
據說這個村子原來是馬家的天下,村名叫村。成名後,村裏以袁氏為貴姓,改稱村。這是村民的說法,沒有官方數據證實。這是真是假有待商榷。
在馬援村的東邊,有壹個大水庫,形狀像壹只蝴蝶在草尖上,又像壹條彎曲的枯藤。水庫旁邊的那條路是去馬援村的唯壹通道。然而,這條路繞著水庫蜿蜒曲折,南至海曙,東至河姆渡,北至余姚市。這個水庫叫陸埠水庫,是余姚市的壹級飲用水源。這裏風景優美,湖中有許多池杉林。這是壹個欣賞紅杉的好地方。
無論從水庫哪個方向進入馬援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頭的濕地公園。這個濕地公園地勢低窪,半浸在水中。濕地裏種植了許多水杉。森林中有幾條迂回的小路。路上有壹座石橋。橋上沒有刻字,所以無法判斷年代。在附近修建馬援大橋之前,這些小路和大橋是進出村莊的主要通道。
魯布水庫和這片濕地的水,大部分來自四明山溪的溪流。寧波其他大多數山村只有壹兩條小溪,但馬援村有四條。這些溪流穿過村莊,給馬援村帶來了靈活性和活力。這些溪流上建了許多橋,形狀各異,年代各異。我問了村裏的老人,他們告訴我村裏有很多橋,但是沒有故事,不是名橋。
沿著這片濕地往南的路走進村子,看到壹座巨大的“馬援”刻字石過橋,走進了馬援村。這裏有兩條路。過橋是村裏新修的公路,兩邊都是嶄新的房子。左轉的寬溪是村裏最美的風景。
與其他村莊不同的是,馬援村的小溪和兩岸的風景視野開闊,溪水充沛,清澈見底,如剛剛溢出的山泉。小溪上有許多溢流壩和親水臺階,每個地方都有幾個人在小溪邊洗漱。小溪的岸邊有壹段是用圓石頭砌成的。小溪邊有許多古樹。茂盛的樹枝斜伸向溪面,樹下有鴨子嬉戲。這也是馬援村最獨特的風景之壹。
村裏的大多數古民居,如古雷墻門、翁家舊屋和馬援鄉風堂,都坐落在這些溪流旁。房子的門樓正對著小溪,在門外走幾步就能到達溪面。青磚綠瓦的房子散落在每壹條小溪裏。
馬援村的美在於,整個村莊由溪流、古民居、濕地、青山、水庫組成,形成了壹幅美麗的自然景觀。這些景觀結合在壹起成為壹個獨特的馬援村莊。沒有江南烏鎮、周莊等水鄉的詩情畫意,卻有壹種鄉村特有的寧靜和清幽,很有煙火氣,就像綠茶壹樣讓人回味良久。
馬援村還有壹處不得不說的風景。村民喜歡腌制壹種梅幹菜,主要成分是竹筍和鹹菜。他們把竹筍切成片,用繩子掛在院子裏或門前的竹竿上,遠遠看去就像壹塊塊臘肉。漫步在馬援村,妳總能看到筍幹。這些竹筍做成的“臘肉”,簡直就是村裏的又壹道獨特風景。
我花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參觀了馬援村,但正是這快速的壹瞥讓我愛上了這個安靜美麗的村莊和我家鄉幾乎漫無邊際的生活。
最後附上旅遊小貼士,給想來的朋友壹個參考:
我是楚雨樂的遊記。歡迎關註,帶妳了解更多小眾有趣的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