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之壹。經過長期的實踐,人們發現太極拳是壹種重要的健身和防病手段。中國是第壹個用體育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國家。在我國最早的經典醫學著作《黃帝內經·蘇文》中提出“其病多為痿、寒、熱,其治宜導”。漢代名醫華佗創造了“五禽戲”作為健身運動,其理論是:“人體若不斷震動,則谷氣消,血液循環,疾病不生,人不死也是真。”這些都表明,體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練太極拳,除了需要全身所有肌肉群和關節的配合,還需要呼吸和意識活動的配合。這樣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很好的影響,從而改善其他系統和器官的功能。現將太極拳對人體主要系統的影響描述如下:
第壹,神經系統的影響
練太極拳需要冷靜,註意力集中,對大腦活動有很好的訓練作用。另外,在行動方面,也是如此。練習太極拳時,動作需要完整,從眼睛到上肢、軀幹、下肢,從上到下的護理不紊亂、連貫、連續。同時因為有些動作比較復雜,需要有很好的控制和平衡能力。因此,它需要大腦在劇烈活動下做,間接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訓練作用,從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激活其他系統和器官的功能活動,加強大腦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是壹項非常有趣的運動。練的人往往會有壹種感覺,練拳的時候感覺很舒服,神清氣爽。因為心情的改善,可以激活各種生理機制。對於壹些慢性病患者來說,心情的改善更為重要。既能激活各種生理功能,又能幫助患者擺脫病態心理。這對提高治療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上說明練習太極拳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很好的作用。
二、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影響
練太極拳時,隨著身體的運動,血液和淋巴的循環加強,體內瘀血現象減少。
要求運動時要把氣沈入腹部。由於呼吸的加深,改善了心臟滋養血管的功能,促進了血液循環,加強了心肌的營養。此外,由於練拳後血液中蛋白質含量增加,對預防動脈硬化也有很好的效果。經常練習太極拳,對保持肺組織的彈性、膈肌的活性、肺的通氣功能和二氧化碳的代謝功能都有很好的效果。
第三,肌肉、骨骼和關節的影響
太極拳有壹個弧形的運動,可以使身體各部位的肌肉群和肌纖維參與活動。通過反復的纏繞和扭動,可以將肌肉拉伸到壹般運動所達不到的長度,使肌肉勻稱、豐滿、柔韌、富有彈性,增強收縮能力。由於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引,新陳代謝的加強,改善了骨骼的血液供應,使骨骼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良好的變化,骨骼變得堅實,提高了骨骼抵抗彎曲、彎曲、壓縮和變形的能力,使骨骼不易變形和畸形。由於拳擊練習中不斷的弧線運動,使關節周圍的肌肉、關節囊和關節韌帶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增強了關節的穩定性、靈活性和柔韌性。
第四,對消化系統和體內物質的影響
由於神經系統調節內臟器官,膈肌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也對肝臟和胃腸道起到自我按摩作用,使腸、胃、肝、腎適當運動,促進肝臟的血液循環,提高胃腸道的張力、蠕動和消化吸收能力,增強腎上腺系統的分泌功能,改善體內物質的代謝。因此,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刺激食欲,減少便秘,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睡前練太極拳可以有效改善睡眠。
中醫認為,練習太極拳可以增強腎臟的功能,調節內分泌系統。因此,練習太極拳不僅能改善腰腿無力,還能改善體虛腎虛引起的失眠多夢等癥狀,能明顯提高睡眠質量。
太極拳的運動,即“腹式呼吸”,通過腹壓的變化,使胸腔容積增大,胸腔負壓增大,上下腔靜脈壓力降低,血液回流加快。由於腹壓有規律的增減,腹部內臟器官的活動加強,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環,促進了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預防便秘。科學研究表明,太極拳中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縮和放松可以加強血液循環。更重要的是,由於肌肉運動,冠狀動脈可反射性擴張,心肌毛細血管開放更多,供氧充足,心肌營養增強,收縮功能改善。同時,儲存在全身皮膚、肌肉、內臟的毛細血管網擴張,導致血壓下降,可有效預防夜間心腦血管急癥。
練習太極拳可以調整神經功能的活動,恢復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達到陰陽平衡。因此,通過練拳養心,可以治療神經衰弱、健忘、失眠、精神不安等疾病。由此可見,睡前練習太極拳不僅能有效改善睡眠,還能防治多種疾病,是中老年人保健的絕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