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註意與季節和氣候保持壹致。特別是老年人,壹定要遵守春夏秋冬的陰陽盛衰規律,適應壹年寒暑涼的氣候變化,根據不同季節調整飲食。《生命時報》特別邀請權威專家介紹壹些適合老年人的四季養生食材和做法。冬天的至日到了,“數九寒天”開始了。先說冬季飲食。
冬天經常換品種。
寒冷的氣候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增加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促進蛋白質、脂肪和碳水
古人註意與季節和氣候保持壹致。特別是老年人,壹定要遵守春夏秋冬的陰陽盛衰規律,適應壹年寒暑涼的氣候變化,根據不同季節調整飲食。《生命時報》特別邀請權威專家介紹壹些適合老年人的四季養生食材和做法。冬天的至日到了,“數九寒天”開始了。先說冬季飲食。
冬天經常換品種。
寒冷的氣候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增加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促進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中營養物質的分解,從而增加人體的禦寒能力,導致熱量散失過多。張勇慧建議,老年人應保證冬季必需營養素的攝入,提高耐寒能力。他們可以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但不能吃太多脂肪。像瘦肉、蛋、魚、奶、豆類及其制品,都是適合老年人冬天吃的。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數量和種類都不多。尤其是在我國北方,往往壹個冬天過去了,居民就被口瘡、口腔潰瘍、牙齦出血、便秘等困擾,這些都與維生素攝入不足有關。如今的冬季菜市場,各種蔬菜應有盡有。專家建議,老年人的飲食要勤換,合理搭配。除了大白菜、蘿蔔和蘋果,我們應該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如梨和橘子。冬天是各種土豆上市的季節,比如紅薯、紫薯、土豆等。,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能起到清熱去火的作用。
春天重在營養豐富。
春天由冷轉暖,氣溫變化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生命力增強,容易侵入人體。由此產生的口角炎、舌炎以及壹些面部疾病,都是春季的常見病。所以春季首先要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比如吃大白菜、油菜、青椒、番茄等新鮮蔬菜,柑橘、檸檬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以增強免疫功能;胡蘿蔔、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於保護上呼吸道黏膜和肺部的上皮細胞,增強黏膜抵禦異物的能力。
其次,早春天還冷,營養結構要以高熱量為主。除了谷類,還應該適當吃壹些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物質。蛋、魚、蝦、牛肉、雞肉、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質也必不可少。
最後,老年人容易出現“春困”。吃壹些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如土豆、胡蘿蔔、瘦肉、豆制品等,可以增強糖代謝,改善腦組織的供能,消除疲勞。作為“春天的第壹水果”,草莓不應該被遺忘。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表明,草莓富含鐵、果糖、蘋果酸、檸檬酸等物質,可作為春季易發的咽喉痛、咳嗽等疾病的輔助治療。
在烹飪手法上,朱惠蓮表示,春季飲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和* * *食物,不建議油炸和辣炒。尤其是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在下降,清淡溫和的飲食可以使胃腸道適應由寒轉暖的過程。
夏天做好色香味
炎熱的夏季,人體消耗較大,老年人的營養代謝功能會受到壹定影響。朱惠蓮說,人們對蛋白質、水、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增加了。王毅認為,夏季各種果蔬豐富,老年人可以通過多吃果蔬來調節飲食和生理功能。壹般來說,具有清熱消暑功效的食物有:苦瓜、莧菜、茄子、鮮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西瓜等。專家特別推薦西瓜和西紅柿,既能解渴,又能滋補。
很多老人夏天吃不下飯,對大魚大肉沒有胃口。但夏天人出汗多,消耗大,體內分解代謝旺盛,需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專家認為,壹些烹飪技巧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食欲。壹、夏季飲食原則以清淡爽口為主,利用食物的自然色澤,通過食材的色、香、味的搭配來增加食欲。比如香芒草菇牛柳,有金色的芒果,米色的草菇,紅色的牛柳,大大增加了人的食欲,壹盤菜就能滿足蛋白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和部分維生素的需求。第二,適當吃壹些涼菜,如香蔥豆腐腦、蔬菜沙拉等,但要註意衛生,切的時候要生熟分開,防止病從口入。做冷盤時少加醋,可以增加食欲,殺菌,保護維生素c第三,夏天必不可少的苦味食物,苦瓜、生菜都有助於瀉火。
秋季註意滋陰潤燥
秋天是壹個成熟的季節,人體由活躍轉為安靜。因為夏天消耗比較多,冬天快到了,所以秋天要註意補充營養,但是老人不要補充太多,尤其不要暴飲暴食。秋季應選擇滋補品,如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秋季幹燥,燥傷肺,老年人往往肝腎陰虛。感覺幹燥更容易導致肺部疾病,所以飲食上要遵循生津潤肺的原則。芝麻、雪梨、菱角、蜂蜜、銀耳、蘋果、香蕉、葡萄、蘿蔔、蓮藕、豆制品等食物都有滋陰潤燥的功效。
飲食搭配,可以常吃冰糖、銀耳、秋梨水、黃芪黨參鴨湯等。秋季飲食也要“豐富多彩”,尤其是壹些深色蔬菜,如紫甘藍、菠菜等,其抗氧化功能也有助於抗衰老、增強免疫力。朱惠蓮建議,老年人秋季應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防癌抗癌作用顯著。
需要提醒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是深秋到冬季,而老年人味覺減退,往往會出現味覺偏差。壹旦鹽、油、糖的攝入量偏高,就可能“助人為樂”,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所以老年人做菜要適當控制“重口味”。張勇慧最後說,老年人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是當前的突出問題。無論哪個季節,老年人都要廣吃,多吃雜食,才能達到健康飲食、科學進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