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有哪些經典的對聯和評論?

有哪些經典的對聯和評論?

十大經典對聯賞析\x0d\做對聯不難,但做漂亮的對聯不容易。辨別對聯的優劣,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所以,多讀多記古今名句是有益的。這裏有壹些對聯,和朋友們壹起欣賞。\x0d\x0d\ 1。風雨讀書聲\x0d\風雨讀書聲可聞\ x0d \家事國事天下事都關心\ x0d \這幅對聯是明代林東黨領袖顧憲成所作(《談名盟之樂》275)。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後,他經常評論國家大事。後來人們用它來倡導“救國不忘讀書”,至今仍有積極意義。第壹副對聯把讀書聲和風雨聲結合在壹起,既有詩意又有意味。底線有治國平天下的野心。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極其工整,尤其是和單詞連用的時候,比如書聲。\x0d\\x0d\(對聯從化卷六)南京燕子磯旁永濟寺有壹副對聯(《對聯從化卷六):\x0d\松竹鈴聲自在\x0d\山色、水色、煙雲皆空\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音三百六十日,鐘聲無聲無息\x0d\月色、山草、樹木、雲霧, 而48000尺山峰皆空\x0d\以上兩聯與第壹聯采用相同的藝術手段,且無作者或年份,無法分辨誰是創新,誰是模仿; 但可以說明,同樣的藝術手段,卻可以表達完全不同的思想利益。\x0d\x0d\ 2。重陽節叫\x0d\ 80。王者處處公平,長壽叫“x0d”重陽節叫“x0d”。此聯是彭與合編的《萬松嶺宮新聯》(《聯從化》卷二,上編彭,下編所作。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陽節前,乾隆在熱河木蘭圍場打獵回來,下榻萬松陵宮。對聯是為乾隆八十壽辰所作的悼詞,在於切人(乾隆)、切地(萬松嶺)、切時(重陽節)。而且采用了分字(宋十八公)、疊字(處處、年年)和倒字自重(八十、十八;九折,九折)功力高,不是老生常談,不是文字遊戲,雖是諂媚,卻可謂最好的對聯。\x0d\x0d\ 3。這壹季不回家\x0d\有車有魚當代萌可嘗我\ x0d \這壹季秋不回家\ x0d \這幅對聯是為“連生”方地山所作。方是袁世凱的座上賓,也是袁世凱的次子的老師(284)。有壹年春節,他寫了這副春聯,說我的雇主對我很好,今年春節不回家。方把自己的老板比作,把自己比作蘇秦。他表揚了他的老板和他自己,這確實是壹個傑作。當王君實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教授這幅對聯時,他使用了另壹個版本。下聯曰:“金未衣,不知出處。\x0d\此聯在結構上由兩個三字句和壹個七字句組成。讀起來節奏感很強,用二進制序列表示:110,11100016558。從0011100可以看出,三字句式重復壹次,且以七字句式的前三位為重。所以在結構上,三字句式只是七字句式的部分重復。這是我們上面沒有提到的最好的結構。這幅對聯也很講究典故的運用。上篇用“馮諼客”的故事,下篇用“蘇秦與連橫告秦”的故事,都出自《戰國策》。看了這幅對聯,相當於重溫了兩本名著。\x0d\\x0d\4。東墻倒西墻倒\x0d\東墻倒西墻窺壹斑家\x0d\前巷深後巷深,車馬之聲不聞\x0d\朱贈漳州書生對聯(對聯從化卷壹)。朱是宋代理學家,但他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道貌岸然。這幅對聯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寫壹個書生,雖然生活條件差,但家庭和睦,生活幸福;雖然沒有人來看望他,但他可以安心學習。第壹副對聯有點誇張,但是對比強烈。這是最早的韻聯,\x0d\x0d\有客皆醉無客眠,幸以簡催\x0d\長歌粗短歌疏,只是平淡自娛\ x0d \梁章鉅也寫了如上韻聯(《對聯從化》卷十二)。這幅對聯掛在《花藤觀音錄》中,記錄了他58歲病愈歸來後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評價。對聯裏不壹定要用韻,但是用的時候比較合拍。十年後,他修改了這幅對聯:\x0d\x0d\客人來了醉睡無事,自感慚愧。\ x0d \論學問,論政治,論詩詞,他們不能在家自說自話,自娛自樂。\ x0d \這幅對聯掛在蒲城68歲的《草堂》(對聯續二卷)。比較這兩副對聯,我們可以知道梁章鉅在詩歌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x0d\\x0d\新老相識春夜有約。我們應該如何尋找今明兩天相同的月光顏色?\x0d\這裏那裏的風景好開心。情況是前幾度的茶樓和餐廳都被預定了。\x0d\這幅對聯是何丹茹(1820-?)為佛山“春聯”寫的對聯(《名聯談樂》第五十四篇)。寫出了民間歡樂的元宵節景象:燈紅酒綠,月明月明,遊人如織,多麽美好的春夜啊!\x0d\加強了押韻後歡快浪漫的氣氛。\x0d\5。醉鬼喚聖草\x0d\書入神明,八法傳於今古賽\x0d\醉鬼喚聖草滿風雨,須飲三杯\x0d\這是梁章鉅為江蘇常熟曹聖廟所寫的對聯(對聯續壹卷)。唐·張旭曾任常熟縣令。他擅長草書,嗜酒如命。他每次喝醉都叫狂走,於是寫了壹筆,被譽為“草之賢者”。這幅對聯把張旭的書和酒的風格表現得栩栩如生。如果妳看到那個人,妳就能看到他說的話。\x0d\x0d\不同的世代同時問了那麽多詩人。\ x0d \劉先生還有壹間草堂,長流天下,白月清風。\ x0d \這是清代詩人顧復初為成都杜甫草堂所作的對聯(古今對聯148頁)。杜甫是“詩聖”,風格與“草聖”不同,草堂不是廟。從時代的角度來看,千百年來出現了幾位詩人賦。第二副對聯說,即使是這樣的詩人,當時也並不驕傲,但他的精神財富是流傳下來的。\x0d\\x0d\6。萬裏南天鵬展翅高飛,這是他余生的夢想。\x0d\在過去的幾年裏,北方的閻誌已經從悲憤變成了贏得英雄的知己。桃花的顏色也是千年的。\x0d\這是小鳳仙捧著蔡鍔的對聯(古今對聯第202頁)。這幅對聯充滿了情話,悠然自得,深情而不失英雄本色。盡管它不是小鳳仙寫的,但究竟是誰寫的還有待考證。燕子枝是燕子脂肪,與彭懿相反。因果報應不僅僅意味著婚姻。\x0d\x0d\聲名既謗,學術爭議未來待定\x0d\健康使君倦,哲人眠,難消壹代之重憂\ x0d \這是梁漢草捧胡適蓮(《談名協之趣》)第三百九十條。上聯說,胡適是壹位偉大的名人,也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但在學術問題上沒有必要“下定論”。第二部分認為生死是自然規律。如果人生如夢,每個人都會死,但他的死必然會讓壹代人感到悲傷。這幅對聯尚可,語氣成熟,自贊不絕口,多愁無悲。這是壹副耐人尋味的挽聯。\x0d\\x0d\我寫了壹篇無字的潦草的文章,拼命地喝\x0d\我不能回家埋葬我的靈魂\x0d\這是太倉吳先生的對聯。錢鐘書先生在《懷集詩》中寫過壹首詩,題目是“壹個村民在哭他的兒子,但他的兒子參軍沒有緬甸,他的家庭還沒有被消滅。當他敲妳的時候,上帝降下壹本書,說:“回家去,到Xi來吧,胡不歸。”“壹個鄉下人”就是胡(1888-1946)。胡太倉,沙溪人,1931留學美國,電氣工程碩士。回國後成為上海南洋大學(交大前身)教授、圖書管理員。抗戰時期,愛子在緬甸祭奠自己的死,因為他寫了《為孩子哭泣》,寫得痛苦,把心事淹沒在酒裏。吳曾任太倉圖書館館長,著名學者,與胡交遊。第壹部分說“哥哥默默離去,留下哭子痛飲的悲涼形象”,第二部分說“妳兒子想回來都回來不了,只好讓春天的落花在風雨中掩埋妳詩意的靈魂。“這幅對聯巧妙地運用了“哥”的諧音,使“知”與“寂”形成鮮明的對比,用“秭歸”諧音鄉愁甚至啼哭的布谷鳥“秭歸”,並用疊字,如聞嗚咽。對仗之美寓意深刻,把悲憤之情用藝術手段表現得淋漓盡致,堪稱挽聯精品。這幅對聯是書法家胡聖奇先生根據五十年前的記憶提供的,很有價值,不然就被淹沒了。\x0d\\x0d\7。取遠山吞長江\x0d\取遠山吞長江,其西南峰谷,美優\x0d\送夕陽紅迎明月,將是春夏之交的壹天草木之間\x0d\這是易炳壽寫的揚州平山堂對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第壹部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王禹的《黃岡竹樓記》第二部,自然是渾的(《古今對聯》,128頁)。讀壹套好的景點對聯,既可以遊覽景點,又可以重溫名著,壹舉兩得,其樂無窮。\x0d\x0d\龍潭映十三峰,天上隱龍,地下飛龍\x0d\玉水,縱橫半裏,徐墨玉為身,蒼玉為神\ x0d \這是郭沫若題的《麗江月宮對聯》(王存信、王人慶《中國名勝古跡選註》第471頁)。這幅對聯描寫了月亮樓的景觀環境,引人入勝。對聯需要詩人的想象力才能化美為魔。\x0d\\x0d\8。海滿紅城霞\x0d\海滿紅城霞峨眉雪武俠雲洞庭月煙瀟湘雨廣陵潮曠麓瀑與宇宙奇觀\x0d\紫羅蘭詩拓片畫右軍書左《南國傳》《馬動史》和薛濤的筆記就像是賦予了屈騷壹種絕技來設置我古今的山莊這幅對聯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使用了大量的三字句,用最簡潔的文字,捕捉到了宇宙的奇觀,古今的絕技,畫出了我村的圍墻,立下了我的別墅。這的確是聯合祭壇的奇觀,也是聯合家族的絕活。\x0d\\x0d\壹樓何啟五字絕唱範二字關滕盛世。呂純陽三傳詩將醉。葉如葉葉莉葉仙在哪裏,在我之前,是過去的時代?讓我哭了。\x0d\先生們,試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長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耳目壹新。這裏面有壹個真正的意義。請教有誰懂嶽陽樓?杜少陵的五言絕唱,指的是杜甫《登嶽陽樓記》中的“久聞洞庭湖,今終於登此樓,東有吳國,南有楚,看得天地無盡飄,親友無音訊,老弱病殘孤舟,塞北有戰山”,範的“憂”指的是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憂”和“樂”滕《王騰亭序》指王波“滕貶謫巴陵郡,次年,皆廢興”。呂純陽,即呂洞賓,曾三次遊覽嶽陽樓。第壹部分是關於嶽陽樓的人文,第二部分是關於洞庭湖的水勢。悠久的歷史,浩瀚的河流,我不禁感慨。\x0d\\x0d\9。難得六十幾歲。\x0d\如果妳是客人,為什麽問康寧?但如果妳的包裏有足夠的錢,妳的水壺裏會有足夠的糧食,妳會拿幾片葉子去享受舊紙和唱歌。\x0d\要想臉皮寬,就固執,聰明,勝過千夫所指。\x0d\妳要成仙,妳會有煩惱,只會使耳朵發聲,眼睛發聲。這幅對聯雖是誌書,但生動活潑,包含了養生之道和心得體會,顯示了鄭板橋的個人風格。\ x0d \ x0d \ 10.500-李滇池\ x0d \ 500-李滇池來見遼闊之地,望東方,神與神,西與靈,北與南,主之神韻。為什麽不選擇勝利登船,趁著蟹島和螺洲梳裹風?千百年的往事湧上心頭,嘆酒嘆滾滾英雄。誰在想,韓熙的船,唐彪的鐵柱,宋華玉的斧,渡過皮包,勵精圖治移山,勵精圖治畫珠畫簾,卷不及暮雨雲,壹切古跡盡斷,付出的不過是幾天睡眠,半江漁火,兩行秋雁, 壹枕而霜降\x0d\這是孫的題,此聯已傳誦天下,成為不朽之作。 其結構特點是重復使用四字格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