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不是生來玩心和手腕的,這些“實用”的手段都是潛移默化學來的。比如壹個3歲的孩子騙他爸爸買了他想要的玩具,但是他爸爸妥協了,他成功了。壹個7歲的孩子,可以說壹些讓對方有負罪感的話(比如“妳真的是我父母嗎?感覺妳壹點都不愛我》)逼父母妥協,妳能說這些都是孩子自己體會到的嗎?
縱容妳的孩子玩把戲會讓他們的未來變成壹場災難。為什麽?壹開始,投機取巧的行為只會讓幼兒無法真正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無法學會如何獨立處理恐懼、挫折甚至作業等困難,所以他們會選擇“捷徑”來避免麻煩,這將成為他們自信、開放和自尊的障礙。可能更嚴重的是,每壹次機會主義都會壹點點腐蝕妳孩子的道德觀。最後,壹個慣於投機取巧的孩子,壹定會引發家庭糾紛,降低妳對他的信任,讓妳抓狂。我建議不要再縱容這種事情了!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請看下文:
第壹步:識別
壹般來說,具有普遍意義的兒童常見行為,是根據妳的孩子的情況挑選出來的:
謊言:“我已經做完了。”
找個墊底的:“媽媽說沒關系。”
找個借口:“我以為是妳讓妳哥做的。”
用情感:“對不起,爸爸(媽媽),我忘了。我可以吻妳作為補償嗎?”
用表演來裝可憐:“我真的不行。求求妳,救救我,媽媽(爸爸)。”
背對著我:“誰叫妳平時不幫我的?如果平時多幫幫我,我相信我的分數肯定不會這麽低。”
假裝不舒服:“頭好痛。”;我胃不舒服。
自怨自艾:“這樣真不好。”
表演大場面:流淚,哭泣,顫抖,哀求,悶悶不樂。
第二步:找到原因
首先妳要搞清楚誰是幕後黑手:回頭看看妳第壹步問的問題,再看看妳的回答有沒有聯系。比如,孩子會刻意回避讓他不開心的事情嗎?還有壹種可能是孩子純粹出於自私利用別人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來看看符合孩子行為的可能性:
避免承認錯誤:從壹些失敗或尷尬的情況中為自己挽回面子。
逃避懲罰:當壹個人的錯誤行為被發現時,逃避可能的懲罰。
不想要否定的答案:我怕我喜歡的人不認同我。
缺乏技能或經驗:因為妳以前什麽都做,孩子現在什麽都不會。
感到不安全、害怕或緊張:他處於上述壹種或多種情緒中,想盡快擺脫。
逃避責任:妳的孩子在逃避他所做的事情的責任。
不想努力:盡量避開他不喜歡做的事。
第三步:揭穿潛在的謊言
看清孩子采用的方式及其原因後,就該讓孩子知道妳要“對付”他了。當妳的孩子又小心眼了,當場制止(包括任何地方,無論是在餐館、體育場還是在家裏)。
如果他很焦慮或者失控,等他冷靜下來再說話。然後告訴他妳看穿了他的方法,妳分析了他使用這些方法的原因。用平靜而堅定的語氣陳述事實。不要對他做任何評價,發表長篇大論或者警告、威脅他(比如“妳下次再這樣,媽媽(爸爸)就不理妳了”等)),因為這些東西無濟於事。
妳要有說服力,“寶貝,妳怎麽看待這件事?這樣對嗎?”
第四步:幫助孩子面對事情。
如果妳的孩子為了逃避壹些讓他有責任或害怕的事情而耍花招,他必須(例如,通過裝病來逃避學校考試)。不要輕易上當。如果他要面對的考驗不是超出他的能力,對他有好處,就不要妥協,堅持讓他面對。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安慰他,告訴他妳知道他的感受,然後告訴他妳相信他這次能做好。"我知道這看起來很難,但妳肯定能做好。"或者“我知道妳特別害怕,但我會隨時幫妳的。”讓他知道妳不是救命恩人,但是妳會幫助他面對困難,直到他成功。
第五步:建立長期影響
對於壞習慣的永久改正,最重要的是盡快讓對方看到自己的錯誤。這裏有壹些方法可以幫助妳的孩子調整態度,看清他的錯誤行為:
“如果妳拿了別人的東西,妳必須歸還,並向他們道歉。”
"如果妳打破了什麽東西,妳必須用妳的零花錢賠償。"
“如果妳不誠實,妳欠對方壹個特別深刻的道歉。”
不要指望妳的孩子馬上就能明白行為的後果和妳灌輸給他的道德觀念之間的直接聯系,只要他明白壹旦他做出了錯誤的行為,他就必須面對並做出補償。如果他壹開始不明白這些也沒關系,他遲早會明白的,因為妳會強迫他重復這個過程。所以,糾錯的原則很簡單:不接受任何借口和謊言,絕不容忍任何錯誤的行為。孩子出軌只有在妳允許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所以長遠來看請不要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