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養護可分為覆蓋水養護和塑料薄膜養護。
(1)覆蓋澆水養護是指在混凝土澆築後3-12h內,根據外界溫度,用草簾、葦席、麻袋、鋸末、濕土、濕砂等合適的材料覆蓋混凝土,並經常澆水,保持混凝土濕潤。對摻有矽酸鹽水泥、普通水泥和礦渣水泥的混凝土,澆水養護的日期不得少於7晝夜。;摻有緩凝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低於14晝夜;當采用礬土水泥時,不得少於3晝夜。每天澆水的次數可以保持混凝土足夠濕潤。當溫度高於15°C時,在混凝土澆築後的3晝夜內,白天至少每3小時澆水壹次,晚上澆水兩次。在以後的保養中,每天至少澆水3次(當然氣溫幹燥時澆水次數可以適當增加)。
對於大面積(或大體積)的混凝土,應采用“蓄水養護”。對於儲水罐等工程,可拆除內模,混凝土達到壹定強度後澆水養護。對於地下結構或基礎,可在表面塗刷瀝青乳液或回填土壤,而不是灑水養護。
(2)塑料薄膜養護是指用塑料薄膜覆蓋將混凝土與空氣隔開,使水分不被蒸發,通過混凝土中水的水化作用使水泥已經凝固硬化。這種方法可以直接用塑料稿覆蓋在混凝土表面,也可以在混凝土構件方便的表面噴塗塑料乳液,待乳液揮發後再與混凝土表面的壹層塑料薄膜結合,使混凝土構件與空氣隔絕,使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再蒸發,完成水化。噴塑料薄膜養護的缺點是28d混凝土強度低8%左右,而且由於薄膜較薄,不能完全達到隔熱、防凍保溫的作用,所以夏季使用這種方法必須加防曬設施(不少於24小時),否則會導致混凝土出現絲狀裂縫。
壹般來說,自然固化成本低,效果好,但固化周期長。為了縮短養護周期,提高模板的周轉率和場地的利用率,加熱養護壹般適用於預制構件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