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opyright roots西北起源
拉丁名:甘草
植物學名稱:甘草。光葉甘草
植物形態學:甘草。豆科,脹果甘草。或者光果甘草。
光果甘草的幹燥根和根莖。
甘草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深秋,豆莢裂開,種子隨風走在土地上,自然繁衍。莖直而直立;根如圓柱,直徑三四厘米,大小五六厘米,長度壹米多,最長的有三四米。
烏拉爾甘草多生長在幹旱半幹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區,在引黃灌區的田間和河漫灘也容易繁殖。適應性強,抗逆性強,不愧是植物界抗旱的專家,抗擊沙塵暴的先鋒。
烏拉爾甘草的特征根為圓柱形,長25 ~ 100 cm,直徑0.6 ~ 3.5 cm。皮膚沒有彈性。表面紅褐色或灰褐色,有明顯的縱向皺紋、溝紋、皮孔,甚至細根痕。質實,切面稍呈纖維狀,黃白色,粉砂質,有明顯形成層環,放射狀射線,部分裂隙。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截面中間有髓。輕微的呼吸,甜甜的,特別的味道。
膨脹甘草
根和根莖粗壯木質,部分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為灰褐色或灰褐色。堅硬,木質纖維多,粉末小。根狀莖的不定芽多而厚。
光果甘草
根和根莖質地堅實,部分有分枝,外皮不粗糙,灰褐色,皮孔細而不明顯。
老郭——各種藥品之王
甘草被用作藥物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早在兩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良藥。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尊甘草為“國之老人”,說:“此草為多藥之王,典籍中不用者甚少。”“國老”,即禦史之名。烏拉爾甘草之所以被視為醫學的“禦醫”,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的:“諸藥中,烏拉爾甘草為王,治乳石毒七十二種,解植物毒壹千二百種,調和諸藥多種,故有“故國”之稱。
據測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約為10%,還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種成分。因為甘草酸比蔗糖甜50倍,所以甘草真的是“甜草”。
性味甘平。心、肺、脾、胃經。
功能主要包括健脾益氣、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鎮痛、調和諸藥。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腹脹、四肢急痛、癰腫瘡毒,以及解除藥物毒性。
用法用量:1.5 ~ 9g。
註意,不宜與北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儲存於通風幹燥處,防止蟲蛀。
甘草提取物的制備
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