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大嶽大師的佛學與養生

大嶽大師的佛學與養生

南嶽是佛教聖地。千百年來,出了很多和尚,出了很多大德。為什麽會出家,大德?因為他們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實踐中獲得了經驗,所以這些實踐方法和經驗是很好的養生方法:

第壹,持戒就是養生:比如佛教提倡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說謊,不喝酒。嚴守戒律不僅可以提高佛教徒的個人修養,還可以維護他們的身心健康。

二、禪修是養生:修行禪的人要把五事調整好。調整五物就是調整飲食、睡眠、身體、呼吸、心臟。第壹,調整飲食;飲食與養生密切相關。打坐的人壹定要保證充足適度的飲食。第二,調節睡眠;禪修者不宜睡眠過多,而應適當減少睡眠時間,使頭腦清晰明了。第三,調整好自己;主要是指掌握正確的冥想姿勢,冥想可以用多種姿勢練習,如坐、站、走、躺等。在佛教中,禪修主要是以坐姿為主,所以常被稱為禪修。第四,調整利率;佛教認為,生命在於呼吸,呼吸與心息息相關。如果呼吸不和諧,頭腦必然會不和諧。要想調整好自己的心,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呼吸。第五,調整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心態是冥想的主要原則,貫穿於冥想的始終。在學習六妙法的過程中,有六個步驟:數、跟、停、觀、回、凈。

第三,行善就是養生。佛教提倡“不做壹切惡,追求壹切善”。不作惡,追求壹切善,就是追求壹切善。當妳只做好事的時候,妳壹定會得到很好的回報,這自然讓妳感到快樂。愉快的心情是長壽的基礎,也是健康的良方。

佛教有很多養生的做法和方法。無論是打坐、念佛、持咒還是修行佛法,都是為了制服自己的心念和各種妄想、雜念。“心靜,故世靜,故心汙,故世汙”,心靜,故身輕安,故心汙,故身不調,心為諸法之源。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惡行,貪汙,殺人,放火,搶劫,這些都是不和諧的心理環境。所以,和諧的世界從心開始,和諧的心理環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諧的心理環境是佛教的長壽之本。